放疗的有关知识
2019-01-07王祖远
王祖远
说到治癌,总离不了放疗。很多人都曾听闻这种治癌法多多少少会给人体带来副作用。基此“听闻”原因,就有一些癌患者在面对放疗时,宁愿选择逃避而改用替代疗法。那么,在医学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放疗又有怎样的进展呢?
放疗是什么?
放疗也被称作“放射线治疗”,是以一种如同X光的高能量辐射线来破坏细胞的染色体,使细胞停止生长,从而消灭可快速分裂和生长的癌细胞。
1.根治性放疗:例如早期鼻哽癌可完全通过放疗治愈。
2.辅助性放疗:用于手术后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同时提高存活率。也可用于手术前,如肿瘤太大,可先用放疗缩小再通过手术取出。
3.姑息性放疗:对一些晚期肿瘤进行姑息性治疗,以达到止痛、止血、缩小瘤体、缓解压迫等作用,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病人来说,做放疗就是被固定位置地躺着并接受放射线照射而已。其实背后却需经过相关医务人员非常复杂且精准的设计。
其中包括体位固定及扫描:要准确地把射线引导到肿瘤上,必需对病人身体做固定。放疗治疗师会根据照射的部位而采用不同的固定法,然后进行扫瞄;胸部和腹部的肿瘤会随着呼吸而移动,因此也得特别针对其移动范围进行掌控。
靶区勾画:肿瘤科医生在定位时扫瞄的CT图上确定靶区(即要进行放射的肿瘤区域)。靶区范围定得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放疗成效。另外还要勾画出需要受到保护的正常组织范围以避免被放射。靶区确定后,医生就会开出放疗处方,例如放射的剂量与次数等。
放疗计划设计:当医生制定了放疗靶区和处方剂量后,就由醫学物理师在电脑上设计类似建筑的图纸,通过计算模拟出需要照射的各种参数,即放疗计划设计。好的计划能使肿瘤接受尽可能高的放疗剂量,从而加大肿瘤杀灭。同时能让正常组织仅受到尽可能低的放疗剂量,从而对正常组织作出更好的保护。过后还得经过验证以确保无误,随后才能正式实施放疗。
进行时,病人每次都确保躺在同样位置与维持同样姿势而不能做分毫移动。因此若在进行头部或鼻哽部的肿瘤放疗时,都会有一个面具套在病人头上以助固定。
放疗进行时就像做X光检查,病人不需麻醉也不会有不适感。时间和次数依病情而定,从每次10~30分钟以及一次到三四十次不等。
副作用:敏感组织受影响
放疗进行时,有时难以避免使周遭一些敏感组织受到影响而产生副作用。该副作用除了因人而异,也会根据不同的部位而呈现不同症状。有感觉疲累、身体燥热、皮肤变黑、口干、流口水、丧失味觉、后面局部脱发等;副作用通常会在放疗2~3星期后出现。
这些副作用在以前或许会不可逆。但如今的科技进步,虽然施行放疗后依然有副作用,但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功能。
现代科技已能把末期癌症存活率延长,因此病人不应该放弃治疗。即使被判了绝症也要坚持。临床上也经常有一些只能躺卧的末期癌患者,经过放疗后都能起来行动;如果在进行放疗期间有不适,可找医生商讨如何舒缓,让医生针对不适的情况开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