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径

2019-01-07符爱琴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化学教师新路径学习共同体

团队建设当中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5-0059-02

化学教师团队进行共同体学习,有多种形式的组织和团体,如名师工作室、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乃至跨学科的各种团队。学习共同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与深度互动,提升群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本文所描述的四条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新路径为团队阅读、情境设计、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研修。新路径并不排斥传统方式的学习培训,而是凸显信息时代下如何融合技术创新研修方式,提升教师素养,探索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共享阅读成果

化学教师的专業成长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持续阅读,积淀专业素养,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学习共同体阅读分享,营造了阅读的学习氛围,帮助教师克服个体阅读的惰性,消除教师同行间的文化壁垒,打破精神隔阂,催生职业智慧。

学习共同体共享阅读的第一步是线下分享读书心得。即每人推荐一本书,谈谈阅读过程中在某一点或某个方面得到的启发,并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职业体验及教育教学改革等,对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提出疑问,在质疑中寻找新的认知起点,用时约10分钟。在分享结束后,团队其他成员可提出疑惑,并进行讨论与交流。线下分享阅读除了迫使团队每个教师要提前阅读与思考外,也让团队教师在10分钟内基本了解一本书,半天的时间可以读完多本书,在时间碎片化的今天,这种阅读有助于教师快速拓展知识面。如《迷你化学DIY》这本书的共享阅读中,分享教师分享了一起自己学生发生的实验事故:某生在家中研制改进炸药,他将爆竹中的炸药取出,向其中加入一些金属,混匀后点燃,炸药迅速燃烧,溅出的金属粒飞进了他的眼中。在分享时该教师除了介绍书的重点外,还列出了初中化学家庭实验的趣味等级、安全清单、内容以及学校、家庭应做的风险评估。对于如何既保证学生的实验安全,又呵护学生难能可贵的探究精神,这本书给教师提供了多种思路。

线下分享读书心得还有另一种形式,那便是共读一书。这主要是针对那些难啃的专业书籍、教育理论或哲学类书籍,共读时分章、分节、分任务到每个人。如共读《化学简史》时,教师每人分读一章。每个人首先全书通读一遍,再精读自己承担的章节,并写阅读体会和推荐建议,最好能做成PPT,以便进行交流讨论,且能够同步发布到群里进行分享。

学习共同体共享阅读的第二步是线上的读书分享。基于线下分享所做的PPT,加上声音和动画,整合成微视频,分享到工作室的网站和公众号等媒体,向团队以外的群体进行辐射。通过微视频,观看者可以在10分钟内了解书本的大致内容,再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精读的部分。微视频的分享,不仅可以让同组教师进一步理解书本的内涵,也能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享受阅读的喜悦,同时,分享教师自身也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如《化学简史》中的气体发现史部分就讲述了很多科学家所做的贡献,分享教师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补充了很多故事情节,并做成微视频,让书一下子变得有血有肉,可读性更强了。

二、共创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本质上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不能单纯地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习得,需要学生在真实的问题解决活动中逐渐地自主建构起来。那如何才能将知识镶嵌于高度情境化的真实场景中,以丰富的非结构化问题引导学习过程,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实现知识迁移,发展高阶认知能力呢?

首先,共同观摩课例,产生观念冲突。观摩课例后,进行主题评课,比较教学情境的优劣,产生观念冲突后,再观摩省市优秀课例。优秀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的学习“抛锚”于真实情境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去解决具体问题,同时也让团队中的每个教师深刻体会到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共同研修生活,让知识情境化。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既重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的,这些素材与教学目标相关、从学生已知出发、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具有一定思维价值、导入过程直接明了,可以是典型故事案例、学科历史事件、生活经验事实、学生观点冲突、实物视频展示、名人名言、已有知识等。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多数教师通过习题让学生加以巩固,而我们引入了“火场逃生”的动画情境,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身临其境地去考虑从失火的高层住宅楼中逃生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效果奇佳。

最后,共同聚焦难点,让问题探究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要联系生活场景,还要指向学科知识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在与情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挖掘与重要事件有关的信息和内容,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展开对情境中重要事件的讨论,进而体会到情境中重要事件的意义。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着火点的概念是教学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个认知难点,教师往往通过纸张、木柴、煤的对比实验来讲解着火点的概念,听完讲解后学生仍旧一知半解。于是,我们团队聚焦该学习难点,设计了一个荒岛求生的动画情境:“贝尔的背包里有火柴,他还在岛上找到了一些树叶、树枝、木块和鱼,他怎样才能让木块燃烧起来,将鱼烤熟呢?” 在这个教学情境中,学生要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设计生火方案。多数学生都不会直接用火柴去点燃木块,而是先点燃树叶、树枝。火柴难以直接点燃木块,却能轻易点燃树叶,是因为火柴不足以提供木块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却能提供树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生成新的知识——着火点,原来达到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之一。网络技术催生了教育智慧,使承载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境得以展现,进而激发、维持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在学科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联系,同时有助于知识向现实生活情境迁移。

三、共修教育技术

化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提升教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径。

首先,要熟悉初中教学中常用的PC软件和手机端软件。学习共同体研修之前可以让每位教师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然后每人推介一种软件或工具,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应用心得。随后教师再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如手机下载“APP慢动作”,用这个软件拍下“点燃石蜡燃烧产生的白烟”的视频,视频播放时会缓慢呈现出燃着的木条引燃了白烟,白烟燃烧后使火焰延伸到蜡烛的中心——“棉线”。这个现象用肉眼是很难直接观察到的,但是用这个手机软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证明蜡烛燃烧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推测出白烟是石蜡蒸气。

其次,共同研制并分享学习资源包。教师利用PPT和Flash等软件研制学习资源,用“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过关斩将”游戏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自测,将必备的基本操作常识做成选择题,学生答题错误时就会得到一个文字形式的解释,然后回到游戏起始,直到满分过关。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体验中学习新知、复习检测旧知,主动建构知识。

最后,将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移动互联环境既为学生提供了交互性的学习平台(如小蚂蚁、尚学、青果和Hiteach等),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或离线工具,这些学习工具有基于互联网的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有各类软件和APP,研制的虚拟实验,还有QQ、微信等交流工具,以及直播CCtalk等。

将网络技术、学科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种互动和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目的是要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四、共研教学模式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化学教师从整体上去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教师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研究新模式改进传统教学模式,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监控实现有机地融合,成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径。

如主题式教学,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实施形式,由笔者团队首先提出的,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的一种交互式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主题—目标—活动—评价”为逻辑结构,整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活动,将学习镶嵌在有意义的真实或虚拟的学习任务中,去支持学生积极自主地个性学习,实现“学”与“教”的深度整合,让学生的学习增值。学生围绕教学主题运用多种学习资源展开学习,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设计主题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源包,以认知学派理论为依据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以深度教学超越“传递中心”的藩篱,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中心。当然,从技术角度看,主题式教学是一种网络化、社区式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再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总之,学科的知识、教学法的知识与技术的知识正在走向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将形成共识,能否将信息技术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很好地融合,并能在多变的教育情境中恰如其分地迁移运用,将成为教师的核心教学技能[2]。教师学习共同体应以前瞻性、开放性的现代化思维去迎合时代的变化,将教师放在网的节点,鼓励每个人努力编织,让组织和个体具备被联结的价值,而不是形成一个个孤岛。为此,化学教师研修团队应當创新路径,融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工具、新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使线上和线下的共修方式多样化,学习的过程可视化。

[  参   考   文   献  ]

[1]  杨玉琴,倪娟.深度学习: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J].当代教育科学,2017(8):43-47.

[2]  符爱琴.初中化学主题式教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化学教师新路径学习共同体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基于反思精神的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途径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