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索

2019-01-07马长征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负性个体心理健康

马长征

(蚌埠医学院 精神医学系,安徽 蚌埠 233000)

1 引言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个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其内容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三个方面的自我意识[1].自我意识在个体的社会交往与个体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意识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密不可分.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形成的过程,积极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所必需的优良品质.

进入成年初期的个体,急剧的生理成熟、人际关系的复杂和扩大以及认识能力的发展,使其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渐注意到自己的内部世界,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2].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既有成年初期自我意识发展的共同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主体意识基本成熟,自立感强烈;自我意识系统地分化为“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开始关心自己的人生价值;自我意识结构逐步完善,但发展水平不平衡[3].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探索积极有效的自我意识培养途径日益凸显出来.

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现状

使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软件(北京心海导航科技有限公司)中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UPI),分别对某高校2015级、2016级和2017级新生进入大学一月后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测,UPI的项目中与自我意识相关的部分项目的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入学时间的大学新生自我意识状况

续表1 不同入学时间的大学新生自我意识状况

由表1可见,大学生认为存在父母期望过高、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在乎别人视线、情绪易被破坏、缺乏自信心等自我意识方面问题的人数相对较多.通过对部分同学的约谈分析,总的说来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总体比较高,但个体之间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差异性,在自我意识表现的项目上存在着差异性.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具有情绪化、矛盾性和自我中心倾向等三个方面的问题[4].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5].90后的大学生自我体验敏感、丰富、强烈,情绪变化特点常表现为起伏、易变、短暂、爆发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会体现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各个方面,情绪好时往往自我评价较高,充满信心,自控能力较强;情绪低落时往往则反之.大学生对自我的肯定或否定都时常随着情绪变化而变化,往往缺乏客观性.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当代大学生独立意向十分强烈,迫切要求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自我中心倾向明显.但是由于90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社会经验仍然不足,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往往有失偏颇,他们对事物的评价往往只拘泥于个人的某一观点、立场,而不善于不同的角度和全面分析问题.他们在处理事件往往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完全正确的,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观点,从自我满足出发,不善于理解别人.对父母、教师的要求往往抱以抵触甚至反抗的态度.

3 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

3.1 全面了解学生自我意识的现状,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学校对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整体了解,通过个别项目的分析能反映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开展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主动寻求帮助,重视自身心理健康.同学们摆脱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如: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心理学就是窥视内心等,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能主动想到向学生心理委员和辅导员倾诉,能想到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求助,觉得这里是值得信赖的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重在预防,早发现问题、早处理.当心理咨询室逐渐“冷落”,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实质的预防,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

3.2 启发大学生转换视角,对负性刺激的反应能作出积极的调整

当代大学生面对生活、人际、学业以及择业等各方面压力,这些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呈上升趋势,因此难免遇到一些挫折.受挫后的个体难免会出现一些负性情绪,要区分正常的负性情绪和病理性的负性情绪,对于正常的负性情绪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引导大学生,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辅导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体验,控制不要有负性情绪,即在S-R的过程中,处理的目标即为R以期达到正性情绪;另一种是对遭遇问题后的反应作出积极的反应的处理,即S-R1-R2,认为R1为正常范围的负性情绪,处理的目标是R2以期使用积极向上的正性反应去面对R1.大学生应该努力探究负性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明晰问题的变化发展,以便寻求应对的策略,客观的分析自我面对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正确认识自身的负性情绪,从困境中寻求积极的资源,用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挑战,获取积极的体验,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3.3 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硬件设备的科学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在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多局限于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沙龙、团体辅导以及个体咨询等,多是凭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能力,形式和内容相对单调枯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往往不佳.目前借助硬件设备如身心反馈训练、团体无线减压、心理能力训练等,教会学生如何放松、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调适自己,能够直观的观察到自身的生理变化,使学生直观有效的观察到自身的身心变化,提高自我意识,并把这种体验运用到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过程中,解决问题更具有实效性.

3.4 重在学生心理行为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培养,重在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重在体验式教学,减少“说教”式教学.让学生在心理行为训练中增强自我认识,去成长、去体验、去领悟,俗话说“说十件事,不如踏踏实实做一件事”.在活动中学生真正感受到真诚、信任、合作、自信、平等、成就感以及尊重等等,其实就是在改变自己、逐步自我成长,提高自我意识,也就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内容.真正使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增强自我调适能力,提高自我意识,并把这种体验运用到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过程中,从而改变自身的问题,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自我意识的培养应注重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正能量和优秀品质,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固有的潜在的积极能量,帮助其构建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负性个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