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妊娠结局分析

2019-01-07张平肖淑珠林波徐淑婷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8年4期
关键词:阿氏心律常压

张平,肖淑珠,林波,徐淑婷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深圳,518172)

0 引言

胎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uper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是指胎儿FQRS几乎均呈室上性型,胎心率突发突止大于等于180次/分,节律匀齐或较匀齐,其发作与胎动宫缩无关,主要为心电激动折返传导引起的心电现象,几乎均与缺血缺氧无关。由于胎儿心电信号中P波、T波振幅极小,在胎儿心电图上,儿乎均不能显示出来,因此,在诊断阵发性胎儿心动过速时,不能明确分辨其为阵发性室或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类型。当胎心率≥180次/min,心律匀齐,突发突止,提示为阵发性胎儿心动过速[1]。本院于2015年6月在我院开展第二代四通道胎儿心电图技术以来,对孕龄≥16周的孕妇进行检测,至今病例量已达3.8万例,对其中103份阵发性胎儿心动过速的病例,进行追踪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我市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内在本院收治的103例SVT患者,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符合WHO有关于SVT的诊断标准[2];(2)患者及家属支持且自愿参加研究;(3)孕龄≥16周的孕妇;(4)心室率>180次/min。排除标准:(1)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 (2)伴有免疫缺陷的患者;(3)有精神性疾病的患者或者有服用类似药物的患者。年龄22~43岁,平均(26.5±2.8)岁,孕17周~38周,平均孕周为(27.5±0.8)周; 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情见表1。

表1 常压氧治疗前后心脏测量指标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ardiac measurement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atmospheric oxygen therapy

1.2 方法

应用我院产科超声检查条件仪器对胎儿进行系统的超声检查,之后进行常规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到无胎儿心脏畸形后,然后采用M型号扫描并且同步显示胎儿的心房、心室壁的机械运动的图像,采用速度向量成像的三维数据成像技术确定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传导形式,评价胎儿心动能等[2]。经过确诊后,对于SVT胎儿进行常压氧治疗1-2疗程。常压氧治疗方法如下:采用大型的空气加压舱,在101 kPa下面罩吸氧,使用2.5 L球囊1级供氧,氧气浓度为99.9%,氧气流量为10 L/min。每次吸氧30 min,然后休息5 min[3]。每天一次,一个疗程十次。治疗后5 d进行复查。孕妇分娩后对胎儿进行阿氏评分。

1.3 观察指标

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评价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及窒息严重程度的一种简易方法。在婴儿出生后1、5、10 min,分别对呼吸、心率、肌张力、皮肤颜色、喉反射五项指标进行评分。每项0~2分,满分为10分。如五项总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为无窒息[4]。

心脏测量指标:心律(次/min)、心胸面积比(%)和心脏缩短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常压氧治疗前后心脏测量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相比较,治疗后心律明显降低,心胸面积明显降低,心脏缩短分数上升。两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以及常压氧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阿氏评分结果显示有98例新生儿阿氏评分均>8分,无窒息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95.1%; 有5例新生儿阿氏评分<7分,存在窒息相关临床表现,发生率为4.9%,详细见表2。103例胎儿进行常压氧治疗干预,第一个疗程转率50例,第二个疗程转率45例,总有效率为92.2%。

表2 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分(%)]

3 讨论

常压氧疗法也被称为常压高浓度吸氧,是指在正常气压环境下,利用特定的吸氧装置,或者是利用高压氧舱在不加压的状态下,患者带着面罩吸入高浓度的氧气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肺泡、动脉血、血浆溶解氧等内的氧分压[5]。阵发性胎儿心动过速,具有心律匀齐、突发突止的特点,其是由于心电冲动折返传导所致,几乎均与胎儿宫内缺血缺氧无关,因此,在处理此类情况时,要结合血生化、脐血流值、脑动脉超声、胎儿心电监护等情况,综合分析,能保胎则保胎[6]。如胎儿心电图无FST段异常偏移、血生化正常、脐血流值无持续性偏高、脑动脉无痉挛、胎儿心电监护胎儿反应良好,则选择保胎;如果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上述相关检查结果异常,且孕周已达或接近37周,为避免胎儿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及胎儿宫内窘迫,则考虑尽早结束妊娠[7]。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发现以往对此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及处理,存在明显的误区,此种心律失常有突发突止的特点,以一过性或反复发作最为常见,追踪胎儿心电监护、血生化、阿氏评分结果,发现有98份病例,胎儿无宫内缺血缺氧的临床表现,分娩后,新生儿阿氏评分均>8分,无窒息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95.1%;仅有5份病例,产检时存在脐血流值偏高、胎儿心电监护提示胎儿反应不良,产后,新生儿阿氏评分<7分,存在窒息相关临床表现,发生率为4.9%,并且在对这5份病例进行胎儿心电图检查时,不仅存阵发性胎儿心动过速,还存在反复发作的显著胎儿心动过缓(即胎心率<100次/分﹚,以往认为阵发胎儿心动过速是由于胎儿宫内缺血缺氧所致,并且为此尽早采取结束妊娠的观点是片面的,甚至是明显错误的。治疗前后相比较,治疗后心律明显降低,心胸面积明显降低,心脏缩短分数上升。两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胎儿进行常压氧治疗干预,第一个疗程转率50例,第二个疗程转率45例,总有效率为92.2%。此研究结果与李志华等[8]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阵发性胎儿心动过速,90%以上与宫内缺血缺氧无关,常压氧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胎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阿氏心律常压
常压储罐失效后果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
阿氏芽孢杆菌MB35-5解硅能力及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一种基于常压消解仪同时测定烟用有机肥中总氮、总磷、总钾含量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心电散点图技术在诊断室性并行心律中的应用价值
“阿氏”隐圆的妙用
埋管失稳分析的阿姆斯图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条件
低温常压等离子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比梦想还远
常压微等离子体阳极与离子溶液界面的电荷转移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