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1-07范玉莲郭斌颖张敬维吕凤燕
范玉莲 郭斌颖 张敬维 徐 卓 吕凤燕
(哈尔滨市眼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白内障作为我国主要的一种致盲性疾病,本病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本研究选取本院95例予以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的护理方式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却本院收治的95例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分两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19:21,年龄27~77岁,平均(49.12±10.33)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4:21,年龄26~77岁,平均(50.33±11.26)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本组患者均在围手术期予以术后用药、知识宣讲、等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均予以优质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长期受到视觉功能障碍的影响,其对于家人存在较强的依赖性,由于无法适应家庭角色转变容易出现多种心理问题,若未能及时处理对于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以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保障每日与患者的沟通时间,并在手术前后保持与患者的密切联系。②康复护理,术后早期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故医护人员需要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及时予以换药处理,若出现感染情况应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出院后嘱咐患者重视日常事项,防止出现用眼过度的情况。③健康指导,安排具有相关经验者、经验丰富的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借助于白内障知识讲座等形式帮助患者纠正知识误区,并在手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持患者血糖以及血压的平稳。
1.3 疗效观察指标。临床心理学指标:采用本院自拟抑郁焦虑量表(SDS&SAS)予评定,满分为100分,高于50分表示存在抑郁、焦虑情绪;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包括整体护理质量、护理行为和护理差错三项目,每项目的满分均为100分[1-2]。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皆由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经由()表达,组间之比经由t检验,而计数单位经由[n(%)]表达,组间对比经χ2表达,P<0.05为两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心理学指标情况: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为(35.58±7.42)分、SDS评分(35.57±9.53)分,对照组分别为(49.65±8.35)分、(49.58±8.63)分,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整体质量评分为(97.45±2.68)分、护理行为评分(97.71±2.05)分,护理差错评分(91.17±6.74)分,对照组分别为(80.20±7.41)分、(80.44±6.63)分、(75.33±9.45)分。两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显著,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相关研究指出,白内障与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3]。由于部分患者存在关于白内障方面的认知误区,且手术前后患者的应激发应明显,其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由此,本研究分析了95例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予以优质护理的效果[4]。
患者的心理情绪对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故本研究通过比对两组临床心理学指标发现,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焦虑抑郁分界值,可见优质护理在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可行性,即可显著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5]。这是因为,白内障患者受视觉功能损伤的影响,其日常生活多存在不便,多数患者长期依赖家人照顾,因而无法适应当前家庭角色的转变,此类心理问题未能够得到及时排解进而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优质护理服务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仅保持与患者间的紧密联系,以便于及时疏导患者负面情绪,而且需要重视早期护理质量以及术后护理和指导,进一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眼部功能。此外,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发现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好,进一步证实优质护理在白内障围手术期中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后心理情绪可得到有效调节,并且护理满意度较高,相对于常规临床护理,优质护理更被患者所认可,故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