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肿瘤CT的临床鉴别诊断分析

2019-01-07马越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7期
关键词:垂体瘤脑膜瘤颅脑

马越超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300)

颅脑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肿瘤性病变,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而入院前颅脑肿瘤的诊断方法是不同的,患者既可以接受病理分析的方法,也可以通过一系列影像学诊断方法,通常会对患者先进行影像学的辅助检查,从而可以对患者做出初步诊断,通过对患者的初步诊断有利于诊断的准确性,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院方应该担起的责任。CT则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我院通过对100例患者的研究发现,CT技术对于颅脑肿瘤的鉴定、以及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极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取得同意的前提下,本次试验所选取的受试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被我院诊断确定为颅脑肿瘤的100例患者,其中肿瘤类型可分为4种,即垂体瘤患者2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35例、脑膜瘤患者30例、听神经瘤患者15例。100例患者包括52例男性患者和48例女性患者,农村户口59例,城镇户口41例,患者年龄26~57岁,平均年龄(36.10±41.22)岁,患者患病时间1~5年,平均患病时间(1.2±4.1)年,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患者21例,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79例。患者性别、文化等基础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研究标准。

1.2 方法:100例患者接受同一类型的螺旋CT扫描机(产品为来自荷兰的Brilliance16 的飞利浦16排螺旋CT),其中垂体瘤采取平扫不易显示,需要冠状面薄层增强造影,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听神经瘤既能直接应用CT辅助检查可选择增强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检查类型是不同的。轴位扫描,层厚10 mm,间隔为10 mm,冠状位扫描,层厚2.5 mm,间隔2.5 mm[2]。分别拍摄软组织窗和骨窗。

2 结果

100例患者接受CT扫描,97例可通过CT看到其颅脑内的病变部位,包括病变的形状轮廓、大小和病变周围部分,可以初步诊断为颅脑肿瘤,并且根据病变在影像学图像上面的具体成像内容可以初步诊断出肿瘤的类型,主要包括垂体瘤、星形细胞瘤、听神经瘤、脑膜瘤4种类型;剩余3例患者并没有通过CT检查能得到初步结论诊断为以上4种颅脑肿瘤,通过CT辅助检查发现可能是其他相似病变,有脑脓肿、三叉神经瘤、颅咽管瘤,但是可与已经初步诊断的脑内肿瘤做出鉴别诊断。20例垂体瘤患者经增强扫描17例轻度强化,3例显著强化,垂体瘤所表现出的影像学图像显示为垂体本身高度的改变和蝶鞍的变化,而垂体瘤又因变化不同可分为其他种类其中,20例垂体瘤患者经CT检查有1例被初步诊断为颅咽管瘤,颅咽管瘤的CT变现为囊性病变,密度较低而且大小不同,病变的实性部位为钙化部位但是形状轮廓呈现不规则状[3]。二者可做出鉴别诊断,并且垂体瘤本身的类型也可做出鉴别;脑膜瘤患者30例,通过增强对比,22例患者显著强化,8例轻度强化,其影像学变现为肿块的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病变部位与周围的界限清除,可伴有水肿,可能会对颅板造成一定程度的压迫,可做出鉴别诊断;35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无增强对比检查,在CT中表现为密度不一形状不同的斑块、病变部位可见出血可能会有钙化的部位,其中1例患者被初步诊断为脑脓肿,其CT表现为病变部位出现囊肿肿壁比较光滑,而且病变部位的壁层厚薄一致,不会出现大小不同的结节[4],二者可做出鉴别诊断;15例听神经瘤患者,做增强对比,12例显著增强,3例轻度增强,影像学表现主要是密度不同的肿块,可见钙化和出血,1例患者被初步诊断为三叉神经瘤,二者可做出鉴别诊断。

3 讨 论

颅脑肿瘤是脑内出现的常见肿瘤,是发生在颅脑内的神经系统肿瘤,根据其起源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颅内肿瘤。不同的肿瘤所带来的临床病症变现是不一样的,可变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和其他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良影响。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十分重要。而CT则是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通过对颅脑肿瘤影像学图像的分析可颅脑肿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CT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辅助检查方法,通常来说对于颅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它有以下优点:①密度区分度大:它可以区分出密度相差很小的组织部位,是X线成像效果的数倍,尤其对于脑内部位,可清晰的找出病变部位,并显示出病灶的特征[5]。而且可行密度量化分析,图像不仅仅可以用高、中、低密度形容,而且还可以采用量化指标CT值来表示,为了达到更好的图像观察效果,可以根据CT值得范围选用不同的窗设置,包括窗位和窗框,以便显示最佳图像。②组织结构成像不会出现重叠:CT成像所显示出的是一种断层图像,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横断面的断层,其组织结构分层彼此不会发生重影,有利于病变的发现,X线则是通过正位片和侧位片来进行病变分析,相比之下CT更容易与相似病变做出鉴别诊断。③成像后图片的处理:得到CT的成像后,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来进行图像的后期处理,通常是应用二维或者是三维显示技术来处理图像,对于不能显示整体的脑内结构和病变则可通过此技术来进行后期处理,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但是增加了后处理时间。④两种CT检查方法:平扫CT,识别不同密度的脑内肿瘤,包括高密度病灶、低密度病灶、等密度病灶、混杂密度病灶,同时可以明显显示出脑结构的变化,其变化类型主要有脑萎缩和脑积水。增强CT,通常可根据病变的不同形式而见不同的强化效果;CT灌注检查,可用于脑血流量减低、血容量变化不明显等脑部缺血性疾病变现,尤其适用于脑肿瘤。综上所述,在脑内肿瘤的诊断过程中,以CT为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颅脑肿瘤与脑内其他相似病变的鉴别诊断,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治,因此,临床上应用CT对颅内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垂体瘤脑膜瘤颅脑
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垂体瘤卒中及垂体瘤头痛的关系研究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