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下好“农村儿童媒介素养”这盘棋?
——以民勤县农村儿童媒介素养为例

2019-01-07叶福香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勤县媒介儿童

叶福香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关小学 733300)

儿童媒介素养是指儿童面对媒介传播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作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在21世纪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媒介化社会里,大众传媒、社交媒体、“碎片化”的自媒体迅速发展,人们无时无刻不被各类传播媒介包围。“媒介素养”已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未成年人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参考信息坐标来源愈发多样。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新主人,如何接触媒介、接触哪些媒介、怎样判断媒介信息、对媒介传播的信息作出何种反应,不仅关系到儿童个体健康成长,更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方向。

1 民勤县农村儿童媒介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不同社会阶层和人群之间常常存在信息差”,这是传播学的知识沟理论提出的观点。笔者在本文撰写前期的调研中发现,在目前教育程度相对较为落后、信息较为闭塞的民勤县部分地区,对“媒介素养”这个词语,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少有深入了解。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今天,不少人对“媒介”的定义仍停留在电视、书籍、杂志和报纸上,导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教育对话出现了时空差,思维和话语的“平行两条线”现象引发了教育的错位。而相对于互联网信息爆炸的冲击,传统媒介城乡素材“刷屏率”的严重不对等已客观存在。笔者发现,目前民勤县农村地区儿童媒介素养养成存在不少问题:

1.1 媒介接触形式单一

在前期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农村家庭电脑+宽带普及率不足5%,经过进一步走访调查,发现县域内农村儿童日常接触的媒介主要是电视。同时,农村儿童传统阅读时间很少。由于传统的阅读资料获取成本高,需要家庭额外的经济支出,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而言几乎是不可承受的负担,导致农村儿童接触报纸的比率很低,杂志的接触率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单一的媒介接触形式,对农村儿童媒介素养的养成和价值观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一方面,由于电视节目更多侧重于娱乐性,使得农村儿童大量时间消耗在成人视角的节目设计中,过早接受成人世界的话语体系,与自身身心发展并不协调。曾有一份关于电视对农村儿童价值观形成影响的调查报告指出,农村儿童的崇拜对象和心目中重要事务大都集中于电视明星和虚拟动画人物,而这些人物形象经常出现在特定时期的电视节目上,对儿童心理刻画起到了引导倾向性的影响[1]。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电视,会导致儿童在媒介信息来源上偏重于依赖电视这一更加单一的信息源,缺乏多元化的信息碰撞,在价值观养成、批判性思维培养上造成不良影响。

1.2 新媒介利用不足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获取的方式上直接跳过了“电脑+互联网”的阶段。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升级换代,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各类学习软件不断将主阵地转移到智能终端上来。信息获取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儿童在学习之余能够轻松地获取学习、娱乐的信息。

同电视、电脑时代的限制因素一样,经济原因再一次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儿童利用新媒介获取信息、培养媒介素养的障碍。在调研中发现,与电脑拥有率不同,城市和农村儿童拥有智能终端的比率相差无几,均为3%左右。但是,调研发现,城市父母智能手机持有率近100%,2倍于农村父母。加上上网便利条件、网速、文化水平、父母对儿童利用指导能力、父母陪伴儿童时间均存在明显差距等因素,城乡儿童获取信息数量和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因为智能终端使用机会和能力的不对等而再一次输在起跑线上[2]。另外,笔者调研中也发现,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父母,都把儿童使用智能手机视为洪水猛兽,简单认为儿童使用智能手机并没有进行有效学习和接受知识传播,更多是把时间浪费在手机游戏、短视频等娱乐APP上。

1.3 媒介参与与互动不足

综合来看,民勤县农村儿童的媒介参与与互动不足。一是由于电视儿童节目城乡话语权的严重不均等。目前儿童电视节目,从题材、生活片段等大多以城市儿童的视角进行制作,极少部分涉及农村的题材也都以城市儿童对乡村进行猎奇式发现为主,儿童电视节目中农村孩子严重缺位,农村儿童在观看节目时参与性低、代入感缺失。而代入感的缺失,使得农村儿童接受的节目内容与自身所处环境严重脱节,对信息的辨识出现了矛盾的心理偏差。二是农村儿童对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绝大部分农村儿童没有参与过电视节目,自我表达能力和意愿很低,反映了适应性和社会化的严重短缺[3]。

1.4 农村儿童的媒介素养养成缺乏规制

经过调研与资料分析,笔者发现,目前民勤县农村儿童“隔代监护”、“单亲监护”的比率较高。农村学龄儿童中,爷爷奶奶监护、父母外出打工和单亲监护、父母一方离家外出的情况很常见。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完整家庭氛围的缺失、“隔代亲”抚养条件下更易出现的溺爱和正确监护能力较弱等问题已明显凸显[4]。传统、不科学、与父母特别是与母亲分离状态下的养育模式,导致农村儿童认知落后发生率高企。而同样是缺乏正常家庭氛围下父母的规制,或是规制无力,导致部分儿童不加节制地使用数字网络,又会产生自我意识过度膨胀、模糊现实与虚拟的界限等负面影响[5]。

不健全的成长环境,导致上一代人媒介素养的短板和缺失,形成一个“代际遗传”的链条,不加保留地传递到下一代身上。再叠加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农村儿童媒介素养提升与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儿童相比下的“相对倒退”不可忽视。

2 提升农村儿童媒介素养的对策

下好提升农村儿童媒介素养这盘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及媒介自身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儿童媒介接触形式

首先,政府应当从宏观上重视农村儿童媒介素养缺失、媒介资源缺乏的问题,加大媒介素养教育投入,保证农村儿童媒介资源的合理供应。针对农村儿童媒介接触局限在电视这一单一形式的现状,一是可以在学生较为集中、有宽带资源的农村学校兴建一定数量的电脑机房,逐步扩大新媒体资源在农村儿童中的覆盖面;二是政府出资、社会团体参与,为农村学校有选择、有计划地订购报纸和杂志,并保证书报及时更新,丰富学校图书室媒介资源;三是学校应该对学生使用智能终端做好指导和疏导,教会学生正确的获取信息方法和使用规范。其次,从学校层面上来讲,应当在正常的课程安排上,为学生上网获取信息、阅读书报留下时间。再次,针对社会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现实困境,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现实需求,加强整体性的关爱规划,同时社会舆论应适当加强对农村儿童媒介素养这一更高层次需求的重视。

2.2 加强媒介管理,优化媒介建设

在农村儿童媒介参与缺位上,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应当引起一定重视,加强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监督管理,正视城乡儿童媒介素养鸿沟,防止电视节目制作方的唯利倾向,对一些电视节目出于利益考量自觉不自觉忽视农村儿童媒介参与和节目内容需求的做法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制作更多适合农村儿童收看的优秀电视节目。

媒介自身应当肩负起农村儿童的媒介素养养成与提高的责任,在考虑收视率和关注农村儿童群体间取得一定程度的平衡,从源头上消除信息不对称;不断优化儿童媒介产品质量,净化媒介信息环境;配合学校和家庭教育,制作并刊播媒介素养教育节目。在经济效益和履行媒体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2.3 加强农村学校和教师“桥梁”与“围栏”作用

针对民勤县农村儿童父母外出、教育不足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短期内指望通过家庭教育提升农村儿童媒介素养是不现实的,还必须加强学校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桥梁”作用。强化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媒介教育培训,把农村教师培养为提升小学生媒介素养的中间力量,切实在实际层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媒体素养,当好“导体”。

在新媒体应用上,针对留守儿童缺乏规制的问题,要使学校的“围栏”角色发挥效用,既不能因噎废食将农村儿童与新媒体、互联网隔离,也不能无规制地放任自流,而应当加强引导,建立起隔绝不良习惯的防火墙。

3 结语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中的渗入,城乡儿童媒介素养差距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弥合,也可能将距离拉得更大。而在信息爆炸的全媒体时代,城乡儿童媒介素养的落差最终会演变成思维和视角的迥异,因此,从防止社会撕裂的大局看,各方面必须加强对农村儿童媒介素养培养的重视,加大投入,提升水平,眼光放远,下好、下稳“农村儿童媒介素养”这盘未来棋、长远棋。

猜你喜欢

民勤县媒介儿童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民勤县农村学校小班化数学教学对策研究
民勤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分析及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