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与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2019-01-07李旭云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安溪县安溪病虫

李旭云

(安溪县茶叶科学研究所,福建安溪 362400)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闽南金三角,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茶产业是全县最大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全县茶园总面积60万亩,2018年茶叶产量6.2万吨,涉茶总产值175亿元,连续11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

面对食品绿色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优质优价”的茶叶市场前景看好。安溪县历来把茶叶质量安全作为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生命线,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质量兴茶为导向,大力推行茶园去化学农药工程,有效地促进了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荣誉称号,作为茶叶类唯一代表参加全国“双安双创”成果展,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于2014年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连续四年名列全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第一位,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为了保障茶叶产业健康发展,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经全县上下努力,探讨出一条生态茶园建设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之路。

1 构建多方协作的组织机制体系

1.1 加强组织与领导工作:安溪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园病虫绿色防控的组织领导工作,在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把生态茶园建设与茶园绿色防控、水土保持、、有机肥替代、专业化统防统治、茶叶“三品一标”认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整合有关财政资金,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每年结合茶叶质量与安全培训、农资监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茶商培训、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各类培训班,开展生态茶园建设、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培训100多期、1万多人次。

1.2 加强监管与平台建设:安溪县在全国首推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农资从准入到流通被精准定位,有效防止了高毒高残留农药、除草剂和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流入市场。安溪在加强新型农资监管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茶园绿色防控的市场化服务,引入司雷植保、大司农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绿色防控全程托管,司雷植保探索的“生态防控全程托管种出舌尖上的放心茶”模式,成为首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此外,还出台补助政策,推行绿色防控保险制度,引导植保服务主体替茶农购买保险,既打消了茶农的顾虑,又保障了茶农的利益,加快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近三年来,全县茶园绿色防控面积140万亩次,生产成本平均减少25%,农药使用减量17%,成效显著。

2 构建三维立体的区域生态调控体系

安溪县从茶山大生态-茶园小生态-土壤微生态三个层面立体推进提升,为茶产业发展上好绿水青山发展的生态底色。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2.1 提升茶山大生态:首创“山长制”,实行石材行业全退出,实施矿山迹地等生态修复治理;对高坡度、低海拔等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实行退茶还林还耕,推广等高带状退茶还林等措施,锁住茶山水土资源。2014年以来累计植树造林15.2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77%,茶山大生态保护效能持续提升。

2.2 提升茶园小生态:持续推行合理种树、梯壁留草、茶树留高、绿色防控,全面营造有利于草蛉、瓢虫、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等有益生物的生存环境,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增强茶园自然生态调控能力。总结提出的“树、草、肥、水、路”+绿色植保技术的“5+1”生态茶园建设模式。2005年以来,全县建成高标准茶园面积31.5万亩。

2.3 提升土壤微生态:进一步深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广中耕除草、冬季封园,实施“有机肥+配方肥”、“茶+沼+畜”、“水肥一体化”、“绿肥+覆盖”、“有机肥+深施”等茶园施肥培肥技术,大力推动茶园土壤改良,全县茶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同比三年前增幅30%,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优良级别比例达95%,茶叶优质率提高20%。

3 构建五位一体的生态健身栽培体系

安溪县通过优化农艺手段对茶树进行健身栽培,三年来推广改造茶园面积35万亩。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3.1 合理稀植,对过度密植的茶园进行挖穴减株或整行挖除,确保株距达到30厘米以上、行距1.2米以上,既让茶园通风透气,又方便农事耕作。

3.2 适度留高,改变以往茶树过度矮化、根系入土浅、不能吸收深层土壤养分、茶树抗旱抗涝抗寒抗病能力弱的栽培方式,使采摘后茶树蓬面与地面的距离保持在70厘米以上,茶叶单产提高15%以上。

3.3 草生栽培,在茶行间套种三叶草、大豆、格桑花等绿肥,不仅为茶园增加了有机肥源,而且提高了茶园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有些菊科植物还具有驱虫作用。

3.4 科学修剪,对达到采摘标准的茶树芽叶及时采摘,并树立以养为主的茶树修剪技术,清蔸亮脚,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芽叶病虫害、铲除害虫产卵场所。

3.5 土壤耕翻,结合施用基肥,推行茶园中耕除草,冬季清园,辅以石硫合剂封园,改善土壤通透性、保持茶园土壤水分,减少茶园病虫基数。

4 推广应用生态防控技术体系

4.1 建立茶园病虫生态防控示范基地:应用福建省地方标准“福建茶树主要害虫测报与生态防控技术规范”,建立生态防控示范基地,设立病虫测报点,加强茶园病虫监测,提高病虫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农药使用量。

4.2 采用茶园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安溪县创立了全国首个生物信息对抗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这个系统采用声、光、电、生物干扰技术,集成物理防控+生物天敌+生物导弹+生态调控,实现了有效抑制茶小绿叶蝉的移动、取食、求偶、交配行为,切断其繁殖链,最终达到精准防控的目的。该系统由控制中心、生物信息对抗站、终端设备三级构成,实现了操控方式精准化、远程化、自动化、高效化。

4.3 充分采用物理防控措施:在茶园大力推广灯光诱杀鳞翅目害虫技术,根据茶园具体情况,每30-50亩茶园配置一台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诱虫灯,诱杀茶尺蠖、茶毛虫等趋光性害虫;利用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黄蓟马等对颜色的趋性反应特点,掌握在成虫高峰初期田间挂放数字化黄色色板20-25片/亩,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虫口数量。

4.4 加强冬季茶园封园管理:根据当地茶园实际采用45%石硫合剂液体进行冬季封园,以减少次年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黄蓟马、茶叶螨类等害虫和病害越冬基数。

4.5 示范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针对主要害虫茶毛虫、茶尺蠖、卷叶蛾等,推广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和Bt制剂等生物农药;推广茶尺蠖和斜纹夜蛾性诱技术;应用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3月中旬前进行白僵菌拌细土茶丛下土面撒施1-2公斤/亩),或4月茶丛内及蓬面喷施白僵菌菌粉(0.5公斤/亩)。此外,辅以采用人工释放天敌捕食螨等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

5 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多措并举推广生态茶园建设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安溪为茶叶质量安全筑牢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两次聚焦安溪、播报了安溪茶叶质量安全管控措施,近5年来全县茶叶农残抽检全部达到合格标准,连续13年出口的茶叶全部通过输入国的官方检测。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永远在路上。安溪县将持之以恒地抓好茶园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推动安溪茶产业更快、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安溪县安溪病虫
跟妈妈学做菜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游鼓浪屿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做冰镇小吃
预防病毒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懂规矩
安溪寿星爱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