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心理分析和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9-01-07申宇宏乔小江白莉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1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性有效率

申宇宏 乔小江 白莉霞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山西 原平 034100)

FGIDS(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包括IBS(肠易激综合征)与FD(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痛综合征以及功能性便秘等,其中IBS与FD具有较高发病率[1-2]。近年来,多数研究显示,在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心理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主要针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心理分析和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中选取150例,包括92例FD患者与58例IBS患者,平均年龄(52.78±2.67)岁,男性98例,女性52例。所有患者行电子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关于FD与IBS的诊断标准,且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选取我院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3.02±2.22)岁,男性34例,女性16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1.2.1 测评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所有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包括9个指标,分别为精神病性、偏执、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症状与躯体化,采用5级制评分对其进行评价。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观察与对照两组研究对象的抑郁发生情况进行评估,一共包括20道题目,分界值为53分,53~62分表示轻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超过72分表示重度抑郁。

1.2.2 治疗方法:将150例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甲、乙、丙3组,给予甲组患者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具体为:给予患者莫沙必利口服,每次服用的剂量为5~10 mg,每天服用3次;给予患者法莫替丁口服,每次服用的剂量为20mg,每天服用2次。给予乙组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给予患者百优解(氟西汀)口服,每次服用的剂量为20 mg,每天服用1次,如果患者有失眠现象伴随出现,则还要在此基础上给予其舒乐安定口服,每次服用剂量为2 mg,于每晚睡前口服。在甲、乙两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理支持疗法对丙组患者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8周。

1.3 疗效评定:经治疗,各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能够良好的融入社会与家庭为显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内心焦虑减轻,能够正常融入社会与家庭为有效;经治疗,所有症状均没有得到改善为无效。显效、有效率相加得到的总和即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百分比形式表示,P<0.05时说明差异明显。

2 结 果

2.1 抑郁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抑郁发生率为85.33%(128/150),相较于对照组的10%(5/50)更高,P<0.05。

2.2 观察与对照两组治疗前心理精神状态分析:观察组精神病性、偏执、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症状与躯体化各因子评分分别为(0.39±0.15)分、(0.52±0.26)分、(0.49±0.19)分、(0.79±0.56)分、(0.59±0.36)分、(0.69±0.29)分、(0.75±0.35)分、(0.69±0.36)分、(0.59±0.2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0.22±0.03)分、(0.15±0.09)分、(0.21±0.03)分、(0.18±0.05)分、(0.16±0.06)分、(0.22±0.04)分、(0.12±0.05)分、(0.21±0.02)分、(0.12±0.07)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3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甲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显效3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比可知,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高于甲(76%)、乙(80%)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功能性胃肠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已有研究证实心理精神异常可能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与下丘脑将植物神经功能改变,进而促使迷走神经张力也相应发生变化,造成胃肠动力异常,进而表现为腹痛、便秘、腹泻、食欲减退、腹胀以及消化不良等主要症状[4]。

本研究结果显示,功能性功能性胃肠疾病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且精神病性、偏执、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症状与躯体化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知精神心理因素在该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治时,除了给予疾病本身关注外,还要同时兼顾患者心理状态,从脑肠轴的病理生理机制着手,对功能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研究显示,当患者被激惹或者出现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时,会促使胃肠道排空与消化显著延长。除此之外,抑郁等不良情绪还会将患者的内脏痛阈值降低,进而对正常生理运动感知为异常疾病症状。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方式对三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高于甲(76%)、乙(80%)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在对症治疗与抗抑郁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加强心理支持有利于改善其抑郁状态,进而促使患者各种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功能性胃肠疾病和精神心理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外,还要针对各种心理因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以此来促使临床疗效提高。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性有效率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很有效率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