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检验指标中药物的干扰因素分析

2019-01-07李雅骞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1期
关键词:检验药物指标

李雅骞

(彰武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200)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与变革,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与此同时,我国的医疗改革也发展迅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不断向推进,发展出更多的临床检验指标。临床检验主要是通过目视观察、物理、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脱落物等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验过程采取严密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其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资料[1]。因此,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实验表明,最后的检验结果并不总是正确的。因为,许多因素影响着检验指标的结果,其中,药物的服用就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数据表明,药物使用的种类越多,药物服用的剂量越大,对临床指标的影响就会越大。如此看来,了解清楚各种药物对不同临床指标的具体干扰因素则是十分必要的了。在临床上,检验指标分很多种类,我们今天就主要从血常规检查指标,尿液十项检测指标和生化反应指标等几大方面来分析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干扰,现将具体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016我院进行临床常规检验的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男129例,女141例,年龄17~80岁。

1.2 方法:本次实验将临床常规检验患者2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5例,对于实验组的成员让其在检验前服用特定的药物,而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查、尿液十项检测和生化反应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的异同,找出药物对临床检验的干扰因素。

检验标准:观察组患者的常规检验标本从采集、运输、保存、仪器设备的核定直到使用试剂的选择等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检验标本用常规方法进行免疫检验。

2 结 果

2.1 药物对血常规检测指标的干扰: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液中的成分可以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血常规检查主要是对细胞进行检查,其中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数量等。药物对血常规的干扰具体情况如下:在红细胞方面,会造成红细胞增多的药物有氨基水杨酸钠、维生素K,硝酸甘油等。在白细胞方面,使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药物,会引起白白细胞的减少。在血红蛋白方面,血红蛋白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使用氨基水杨酸钠、伯氨喹、硝酸甘油等,可以有效增强血红蛋白量。在血小板方面,如甲砜霉素有骨骼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药等也会造成血小板的减少。

2.2 药物对尿十项检测指标的干扰:尿十项检测主要包括蛋白质、胆红素、尿糖、亚硝酸盐比重以及pH值等。药物对尿液的干扰最终会以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形式表示出来。其中,蛋白质:导致假阴性的药物有青霉素、碘对比剂,导致假阳性的药物有过氯化铵、奎宁等;胆红素:导致假阴性的药物有亚硝酸盐、洗必泰等,导致将养性的药物有氯丙嗪等;尿糖:导致假阴性的药物有维生素C以及安乃近,导致假阳性的药物有过氧化氢、漂泊粉等;亚硝酸盐仅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呈假阴性,不会产生假阳性结果。其中pH检验指标不会受到药物因素的干扰。

2.3 药物对生化反应指标的干扰:生化检验指标不仅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一种依据,而且还可以反映出患者身体的整体功能。通常情况下,药物对生化检验的影响分两种不同的情况,其一是正向影响,可以稳定患者的指标水平;其二是负向影响,会造成患者相关指标的偏离。例如:如果患者在检测之前进行了静脉点滴注射,这会对患者血液中相应离子的浓度产生较大影响,使得检验结果偏离实际情况。药物对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不同的药物会对不同的指标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其具体影响的结果如下。

在总胆固醇上,蛋白同化激素、苯妥英钠会对其产生正向影响,而安乃近、甲状腺素等则会对其产生负向影响;在高密度脂肪白上,安乃近、复方丹参等会对其产生负向作用,而不会有药物会对其产生正向作用;在总胆红素上,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药物会对其产生正向作用,但没有药物对其产生负向作用。在血清钾方面,利尿剂,胰岛素等药物会对其产生负向影响,而含钾类药物、氨苯蝶啶则会对其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像安乃近、维生素C、地奥心血康等药物会对多种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135例经过对患者进行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药物的使用,其在血常规检测的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数量上与对照组明显不同,在尿液十项检测中的蛋白质、胆红素、尿糖、亚硝酸盐水平也与对照组不一样,同时,在生化反应指标方面也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对照组的检验结果要比观察组的检验结果受干扰小。

结果表明,药物的使用对临床指标存在较大影响,而且随着用药种类的增多,药物服用的剂量的增加其带来的影响也会随之加大。

3 讨 论

通过大量的研究最后表明,药物的使用会对临床检验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它不但会干扰到医师对病情的正确诊断,同时还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譬如,患者在使用抗癌类药物之后,再进行血检,则患者血液样本里面的血红蛋白数量、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以及红细胞的数量会偏低,因此会对患者血检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另外,在对患者进行生化反应指标的检测时,如果患者曾服用过头孢类的药物,则血肌苷比色测定的检验指标的峰值会增大,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还有患者在使用了维生素C之后会对其乳酸脱菌酶、肌酸激酶、尿酸、等产生负向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药物会对患者身体产生负面影响,致使其肝功能损坏、血糖较低等[2-3]。

故在临床检验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药物对患者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降低药物带来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相应检测前,应充分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身体状况以及药物使用史,提醒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以及测前准备,重点关注和使用药物相关的检验指标。在进行检测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尽量减少药物使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对于检测结果受外物影响较大的患者,应该根据药物的衰减期以及排泄期的合理安排再次进行相应检测,如有必要,还可以惊醒多次复检,排除偶然现象,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中,要充分考虑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干扰。对药物对指标产生影响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于那些影响重大的干扰信息应该尽量规避。加强医师与检验人员的联系,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检验药物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