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资料探讨大肠癌的中医诊治

2019-01-07张皓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本草大肠癌脾胃

张皓婷

(沈阳市中医院内六科,辽宁 沈阳 110004)

大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是发生在下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1]。大肠癌发病部位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2]。大肠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性状或大便习惯的改变,主要临床表现还有血便、黏液脓血便还伴有腹痛和腹胀等[3]。现阶段对于大肠癌的治疗主要以西医为主,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目前,中医药在大肠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中医病名

在古代医药典籍中无大肠癌这一病名记载,但根据其证侯可归属于肠澼、肠覃、肠溜、肠风、癥瘕、伏梁、脏毒等病的范畴。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记载:“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灵枢·水胀篇》中曰:“肠覃何如?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

2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寒气客于肠外:肿瘤的发生因素中,寒邪是相当重要的外在因素之一。如《灵枢·水胀篇》中曰:“肠覃何如?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丹溪手镜》:“因外有寒,血脉凝涩,汁沫与血相搏则气聚而成积矣”,

2.2 湿热内蕴:现在医家认为,大肠癌发生因素中,湿热为主要外因之一,周维顺认为病因病机分为内因和外因,外因为多种原因导致湿热邪毒蕴结肠道发生本病。

2.3 饮食不节:大肠癌为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大肠癌的发生必然与饮食因素相关。这也是近年来,我国该病发生率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僻为痔”。《诸病源候论》认为:“积聚痼结者,是五脏六腑之气已积聚于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牢痼盘结者也。若久即成症。” 勤劳辛苦,蕴注肛门。”直接指出此类疾病的发生是平素喜食肥甘厚味的结果。《卫生宝鉴》曰:“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通过以上文献论述,该病的发生中,饮食不节是主要原因之一。

2.4 情志失常:《外科正宗》记载:“又有生平性情暴急,纵食高粱,或兼补术,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犯此未得见其有生。”《儒门事亲》中记载曰:“积之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

2.5 起居失常:现在人多熬夜,起居失常,常常导致各种疾病发生。《证治汇补》认为:“积之始生,因起居不时,忧患过度,饮食失节,脾胃亏损,邪正相搏,结于腹中,或因内伤外感气郁误补而致”。

近年来现代医家根据临床观察,认为大肠癌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为气滞学说,二为血瘀学说,三为热毒学说,四为湿聚学说,五为正气虚弱学说。

3 大肠癌中医辨证治疗

现代中医对大肠癌的治疗均辨证分型治疗。李斯文[4]教授将大肠癌分为脾肾寒湿型、脾虚湿热型、湿热瘀毒型、气血亏虚型等四型进行治疗。裴正学[5]教授将大肠分为三型:①肠风虚寒型;②肠风夹热型;③脏毒积聚型。肠风虚寒型,大便改变为大便下血,大便时干时稀,次数时多时少,伴少腹时有隐痛,食欲不振,体乏无力,颜面萎黄,舌质胖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则为健脾益气、温中止血,方用黄土汤、香砂六君子汤、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肠风夹热型,大便改变为黏液血便或下血,大便每日3~4次,排便不畅,里急后重,伴脐周及少腹阵阵作痛,贫血,乏力,消瘦,衰竭,发热身困,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而无力。治则为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方用黄连泻心汤、芍药汤、佛平汤加味。脏毒积聚型,大便改变为黏液血便或便血,肛门重坠,伴腹痛腹满,腹部可触及明显之包块,大部分患者已呈恶液质,行动困难,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空。治则为清热泻火、解毒逐瘀,方用二白饮加味、白花蛇舌草汤、抗癌五味消毒饮,小承气加味亦可用之。周维顺[6]教授将大肠癌分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亏、气血双亏。

4 常用中药

根据大肠癌的辨证论治,以下中药为大肠癌常用药物。败酱草苦,平。《别录》记载其:“咸,微寒,无毒。”《汤液本草》记载其:“入足少阴、手厥阴经。”《本经》记载其:“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本草纲目》中记载: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败酱草为治肠痈要药,故临床常用在大肠癌的治疗中。薏苡仁:《本经》记载其:“味甘,微寒。”《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其:“入肺、脾、肝、胃、大肠。”《本经》记载其;“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纲目》记载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别录》记载其:“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国药的药理学》中记载其:“治胃中积水。”《本单经疏》中记载其:“薏苡仁,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泄,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总之,湿邪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乎血脉也。甘以益脾,燥以除湿,脾实则肿消,脾强则能食,如是,则已上诸疾不求其愈而自愈矣。槐花:《日华子本草》中记载:“味苦,平,无毒。”《本草汇言》中记载:“入手阳明、足厥阴经。”《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本草正》中记载:“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便血患者,经常辨证使用该药。

白头翁:《伤寒蕴要》中记载其: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纲目拾遗》中记载其:去肠垢,消积滞。仙鹤草:《滇南本草》记载其:“性微温,味苦涩。”《滇南本草》中记载其:“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白术:《本经》记载其:“味苦,温。”《汤液本草》中记载其:“入手太阳、少阴,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经。”《本经》中记载其:“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药性论》中记载其:“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本草汇言》中记载: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是故劳力内伤,四肢困倦,饮食不纳,此中气不足之证也;痼冷虚寒,泄泻下利,滑脱不禁,此脾阳乘陷之证也;或久疟经年不愈,或久痢累月不除,此胃虚失治,脾虚下脱之证也;……溃疡之证用白术,可以托脓。

5 讨 论

大肠癌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肿瘤。中医病位为肠、脾胃,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多根据病情辨证论治。本论文创新之处在于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治疗。临床治疗中既辨证,又根据大肠癌这一特定疾病,临床应用虅梨根、青龙衣辨病用药。根据是否为单纯应用中药治疗、手术后恢复期、放疗期、化疗期进行不同的分时期治疗。

本研究下一步研究,将进一步积累临床资料,进一步总结大肠癌分型论治。

猜你喜欢

本草大肠癌脾胃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经内镜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
大肠癌 早期诊断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