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01-07胡兆楠
胡兆楠
(凤城市中医院体检科,辽宁 凤城 118100)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类型,其主要是机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灌注不足无法满足心肌的正常代谢需要,致使心肌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症状,若治疗不及时,频繁发作极易引发心肌梗死甚至心脏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护理操作是救治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护理操作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优质护理干预的本质及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本科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7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到观察组(n=86例)和对照组(n=8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35~80岁,平均(59.97±4.47)岁;稳定型心绞痛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35~80岁,平均(59.94±4.45)岁;稳定型心绞痛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1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绞痛类型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均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治疗配合等。观察组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由于心绞痛的病程长,且极易反复,因此大部分患者均会出现烦躁、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因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语气委婉,态度亲切。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案、预后、注意事项等详细的告知患者,以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减少患者的心理顾虑,提高患者面对治疗的信心。②疼痛护理干预:对于心绞痛发作的患者,由责任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同时予以心电监护、吸氧,遵医嘱予以硝酸脂类及镇静药物。了解患者心绞痛的性质、部位、疼痛程度、有无放射性疼痛、持续时间、有无诱因、缓解方式等。指导患者适当放松,在患者舌下含药时陪伴在旁,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③饮食指导干预:指导患者少食多餐,饮食应以高维生素、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饮食,避免过饱,尽量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合并高血压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量。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及易发酵食物,以减少兴奋所致心率加快。④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理人员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详细的讲解给患者及患者家属,教会患者学会自测脉搏的步骤,告知患者出院后不能随意停药或增减药量,按时服药,适当运动,定期门诊复查血糖、血脂、心电图等,若有不适及时门诊复诊。告知患者若外出,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分值≥90分为非常满意,80分≤分值<90分为基本满意,分值<8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82/86),其中非常满意53例,基本满意29例,不满意4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1.40%(70/86),其中非常满意40例,基本满意30例,不满意26例;两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与年龄、生活行为方式、饮食、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近几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优质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通过疼痛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通过饮食指导,有效减少了不良饮食习惯对病情的影响,并能保证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抵抗力;通过出院指导,着重强调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复发[3]。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