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胃管注入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2019-01-07黄龙飞
黄龙飞
(凤城市中医院外一科,辽宁 凤城 118100)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占全部肠梗阻的40%[1],患者多为单纯性肠梗阻,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手术治疗,以免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因此,保证保守治疗的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中药汤剂胃管注入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14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纳入标准:①无手术指征;②无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疾病;③无并发症肠坏死、穿孔、感染性休克;④无药物过敏史;⑤单纯肠梗阻。其中男性82例,女性58例,年龄28~73岁,平均(43.75±6.77)岁。随机分为中医组与奥曲肽组各70例,两组一般资料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以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等基础处理,奥曲肽组皮下注射奥曲肽0.1 mg,1次/8h。中医组在奥曲肽组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治疗:①中药汤剂胃管注入:方剂为莱菔子20 g、茯苓10 g、木香12 g、桔梗20 g、川朴15 g、赤芍10 g、枳实15 g、桃仁12 g、大黄(后下)15 g、芒硝9 g,将上述药材(芒硝除外)浸泡12 h后以水煎煮,取药液后放入芒硝,在药液43~45 ℃时,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后将药液120 mL由胃管注入,夹管2 h,每天2次;②保留灌肠治疗:取生大黄30 g水煎成200 mL,进行保留灌肠,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断标准:患者自觉症状消失,B超示肠腔内无积气、积液,X线示肠管内气液平面消失为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有所改善,肠腔扩张、积气、积液尚未完全消失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2]。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中医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47±0.47)d、肛门排气时间为(2.37±0.82)d、住院时间为(9.87±1.46)d;奥曲肽组分别为(3.09±0.67)d、(3.14±0.77)d、(9.45±1.48)d、(12.88±1.45)d,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中医组显效42例(60.0%),有效23例(32.9%),无效5(7.1%),总有效率为92.9%;奥曲肽组显效29例(41.4%),有效27例(38.6%),无效14例(20.0%),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研究表明,一些胃肠激素如血管活性肠肽等在肠梗阻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奥曲肽为天然生长抑素的类似物,具有胰酶分泌抑制剂作用,对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粘连性肠梗阻对应中医中的“肠结”“关格”,认为肠腑传导功能失用,腑脏气滞,肠内容物积滞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治宜行气活血、通里攻下。本方中莱菔子降气、消食、除胀;茯苓利水渗湿;木香行气、健脾、调中导滞;桔梗宣肺、祛痰;川朴行气消积;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止痛;枳实消痞除胀、通便;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大黄凉血解毒、清热泻火、泻下攻积;芒硝润燥软坚、泻下通便,本方具有行气通降的作用。配合大黄灌肠,直接作用于肠管,起效更快。研究表明,保留灌肠可对直肠壁感受器产生作用,从而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同时还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4]。本研究采用中药汤剂胃管注入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结果显示,中医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奥曲肽组(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奥曲肽组的80.0%(P<0.05)。可见,曲肽单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有限,联合中药汤剂胃管注入与保留灌肠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