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口股骨颈患肢

许 苑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年龄≥65岁的人口称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加重,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风险也不断提高。在老年人的各类骨折中,尤其以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往往又伴随高血压、糖尿病、肺功能不全等其他慢性疾病,一旦卧床又极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采取确切的治疗措施,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应当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近两年来我院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加以分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加以回顾和总结。患者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71.5±10.6)岁。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51例。合并高血压32例,合并糖尿病19例,合并肺功能不全11例。

1.2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有外伤史,经X线检查,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其中头下型骨折25例,头颈型骨折20例,基底型骨折45例。采取保守措施治疗12例,采取股骨颈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78例。具有合并症患者均经内科系统治疗后,保证呼吸、循环、内分泌系统稳定后再采取手术治疗措施。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得病,伴随着部分运动能力丧失,患者心里难免产生悲观,烦躁等负面情绪,这对治疗的开展及疗效的体现都是不利因素,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及时的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多与患者沟通,令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每个患者,因为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心理状态会有很大差异。我们要适时的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改变护理措施,使护理和治疗更人性化[1]。

2.2 牵引护理: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常会使用到体位皮牵引或骨牵引。要保证牵引时肢体位置的正确,才能保证肢体功能的恢复。要督促患者及家属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可穿戴特制的“丁”字鞋来防止患肢外旋。要注意维持合适的牵引力,皮牵引力量一般不宜超过5 kg。要经常巡视,防止牵引绳滑脱导致牵引无效。翻身过程应由护士或家属协助,保持患肢在上并处于外旋中立位。

2.3 引流管及创口护理:手术后的患者会放置引流管引出积存的血液,要经常检查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受压扭曲打折。对引流液的颜色和数量要精确的测量和记录。要对引流管做好妥善的固定,避免因运动而脱出。要保证创口的清洁和干燥,及时进行消毒换药和敷贴的更换,以免造成创口感染。

2.4 并发症护理

2.4.1 褥疮的预防:保持患者衣物及床铺的干燥、洁净,及时换洗。对身体受压部位要加以保护,如垫海绵垫、贴敷水胶体敷料。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对受压部位加以按摩,翻身时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拖曳,造成骨折移位或皮肤破损。

2.4.2 坠积性肺炎的预防: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咳痰动作,遇痰液黏稠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并结合叩背。指导患者进行扩胸运动,增强肋间肌的收缩能力。

2.4.3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多发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血栓脱落后可造成致命性伤害,应密切观察患者下肢颜色、温度等的变化。可通过适当的抬高床尾以促进静脉的回流,防止血液瘀滞;多饮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口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方法来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2]。

2.5 功能锻炼: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展功能锻炼,早期锻炼以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背伸为主;术后锻炼先进行健侧屈髋、屈膝运动,逐渐进行辅助行走[3]。恢复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2.6 出院指导:骨折愈合的半年内,患肢不可进行负重锻炼。每月进行复查。注意增加蛋白质和钙的摄入,禁烟。

3 结 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18~72 d,平均(35.4±12.6)d。治疗满意度为98.1%,随访1年,78例患者运动功能恢复,3例患者因其他系统疾病突然加重而死亡。

4 讨 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伴有多种其他系统疾病,因此要完善检查,对整体状态做出准确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风险。要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有清晰的认识,熟练掌握应对方法和预防措施。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心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猜你喜欢

创口股骨颈患肢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心灵创口贴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改良型创口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