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锁骨无菌导管

吴 杨

(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

深静脉留置导管是指通过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并置入单腔、双腔或三腔导管,经肘部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主要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力,指导输液,监测右心功能,高渗透压营养液的输入,强缩血管药物、强刺激性药物泵注等方面。深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长,发生静脉炎概率低,在危重病患者中被广泛使用,但一旦出现局部感染,则很容易造成患者高热,继发全身性感染,导致静脉导管必须拔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和统计引起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以延长深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危重病患者720例,男性患者508例,女性患者212例,年龄39~96岁,平均年龄(73.5±12.3)岁。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31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49例,股静脉穿刺置管34例,PICC 227例。

1.2 方法

1.2.1 深静脉留置导管方法:操作者刷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手套,穿刺部位使用碘伏消毒,铺无菌孔巾。注意避免损伤动脉、穿破胸膜、肺尖等并发症。困难穿刺可于超声辅助下进行,减少副损伤,增加穿刺成功概率。

1.2.2 导管相关感染诊断标准:①有深静脉留置导管。②体温升高>38 ℃,可伴有寒战。③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白细胞增高,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④排除其他部位感染病灶。⑤导管周围皮肤或皮下隧道出现红肿、触痛或伴有渗出液。

2 结 果

720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感染51例,占7.08%。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6例,占5.16%;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者出现感染6例,占4.02%;经股静脉穿刺者出现感染18例,占52.9%;经PICC者出现感染11例,占4.84%。经股静脉穿刺置管发生感染的概率是其他方式的10~13倍。出现感染患者中,多次穿刺者占86%。73%的感染患者留置时间>4周。

3 讨 论

在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护理中,我们发现感染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度较高:选择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位置对感染发生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发现经股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方式,这主要与腹股沟区域活动多、易出汗等有关[1];患者年龄过大,体质过于虚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也是易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2];反复多次穿刺会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过重,机体防御屏障被破坏,也能造成导管相关感染;长期使用化疗药物抑制免疫系统;留置导管时间>4周,也是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4 护理对策

针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因素,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保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基础上,我们通常采取下列护理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4.1 加强患者抗感染能力: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的摄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4.2 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强化操作培训,熟知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相关并发症,掌握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方法。提高穿刺置管的一次成功率,增加超声可视下操作的比例,可有效减少周围组织的副损伤[3]。熟练掌握深静脉导管的维护方法,避免出现意外拔管、管路堵塞的现象。

4.3 加强无菌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穿刺要在指定的治疗室,室内要定期消毒。操作者应刷手、穿无菌衣、戴手套、帽子、口罩。皮肤严格消毒,使用无菌孔巾。置管完成后,覆盖无菌透明贴膜,方便随时发现穿刺点变化。透明贴膜定期更换,更换前后都要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处理。出现穿刺点红肿时,要增加消毒和更换敷料的次数。

4.4 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部位尽量选择不运动、汗液分泌少的部位。穿刺血管要选择粗直、静脉瓣少、分叉少的血管。

4.5 感染后处理:发生感染后,若导管周围皮肤只出现红肿,感染比较局限时,可加强伤口护理或口服抗炎药物进行治疗。若出现全身感染症状或穿刺点已经形成窦道,有大量渗出液应及时拔除导管,患者体温一般可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锁骨无菌导管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呵护锁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