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及效果观察

2019-01-07赵艳洪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者病死率病毒性

赵艳洪

(营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二区,辽宁 营口 115000)

作为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型,重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按照发病缓急及病变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两种[1]。重症病毒性肝炎虽发病率低,但起病急,治愈率、预后效果极差,且病死率高,临床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2]。因此,临床一直希望通过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来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有效治疗措施,分析其预后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2.4±2.7)岁。42例患者中,3例确诊为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8例确诊为亚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31例确诊为慢性重症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检查表明:有4例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9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例重叠感染者(1例甲型肝炎+乙型肝炎,1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1例乙型肝炎+戊型肝炎),例未分型病毒感染者。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深,程度不一的消化道症状,致死患者除上述表现外,还会出现呕血、血便、血尿、肝缩小、顽固性呃逆、肝肾综合征、少尿、无尿等表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为实验组1(有生存希望)、实验组2(极易死亡),实验组1有16例患者,实验组2有26例患者。其中,实验组1男11例,女5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42.9±2.8)岁;实验组2男18例,女8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3.1±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基础资料上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支持疗法[3]:在患者入院后,先详细了解患者情况,主要包含既往病史、当前病情等,排除加剧病情的可能因素,并多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紧张、焦躁情绪,鼓励患者正面疾病,以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同时,应保持患者卧床休息,以免劳累加重病情,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以免出现继发感染;在饮食上,应保持患者每日67~134 kJ/kg热量摄入,并给予以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胰岛素及能量合剂,并维持充足的维生素E、C、K以及B族等,还应严格限制饮食,确保每日蛋白质摄入含量<20 g,昏迷患者则应禁食含蛋白质食物;密切监测患者低血钾、碱中毒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每日将液体输入量控制在1000~1500 mL,以保持液体出入量平衡,禁食少者静脉滴注脂肪乳;禁用损害肝脏类药物,避免肝脏喜报坏死加重;若患者血糖小于3.5 mmol/L,应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以加快肝细胞修复;同时,将新鲜血浆、人血蛋白治疗交替使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患者快速改善病情。

1.2.2 护肝疗法[4]:为降低肝细胞坏死率,可对患者静脉滴注1 mg胰高糖素、10 U普通胰岛素及葡萄糖液,每日1~2次。同时,可静脉滴注肝细胞再生因子或人胚干细胞悬液,以加快肝细胞再生。

1.2.3 防治并发症疗法[5]:重症病毒性肝炎主要有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和感染四种并发症。为防治肝性脑病,应每日4次口服灭滴灵,0.2克/次,并使患者禁食蛋白质食物,以确保消化道顺畅;每日3次口服乳果糖,15克/次,或采用100 mL温水+30 mL食醋进行灌肠;同时,为预防、控制氨中毒,应静脉滴注乙酰谷酰胺、脲酶拮抗剂;同时,为保证氨基酸平衡,应每日静脉滴注复方支链氨基酸制剂500 mL。为降低患者颅内压,可按照患者颅内压情况,采用甘露醇、25山梨醇进行脱水颅内降压。一旦患者少尿,为扩充血容量,应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或血浆等,并静脉滴注小剂量多巴胺,以加强肾血流量,若经济情况允许,可进行透析。

1.3 观察指标:回顾性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及预后效果,并从肝昏迷、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及感染情况等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42例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死率达61.90%,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为9.52%,亚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慢性中毒性肝炎发生率较高;HBV感染是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主要死亡因素。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经过治疗,实验组1患者中,有3例出现肝昏迷,占比18.75%(3/16),0例出现肝肾综合征,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占比6.25%(1/16),2例出现感染(肠道感染、支气管肺炎、胆囊炎、自发性腹膜炎等感染),占比12.5%(2/16);实验组2患者中,有23例出现肝昏迷,占比88.46%(23/26),4例出现肝肾综合征,占比15.38%(4/26),13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占比50.0%(13/26),12例出现感染,占比46.15%(12/26)。两组对比,实验组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实验组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重症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极低,不高于0.2%,其病死率极高,达70%~90%,急剧发生的大面积肝坏死是其病理特点。本病进展急剧、病情凶险复杂,临床目前还缺少有效治疗措施,因此治疗十分困难。本文笔者通过本次研究认为,因为重症病毒性肝炎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易损害多器官功能,其并发症的高发生率更加剧了重症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高治疗及防治并发症发生,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本文通过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综上所述,临床在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时,应早诊断、早治疗,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措施,并实施有效的方法以防止并发症发生,就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者病死率病毒性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参麦宁肺方治疗22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孕期抗病毒治疗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SilentEpidemic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