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2019-01-07卢静
卢 静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民医院,安徽 阜阳236200)
艾灸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是用艾绒或艾炷点燃后,对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或熏烫治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行气、防病保健的作用[1]。本文对艾灸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1 艾灸的作用机制
1.1 温热效应 艾灸疗法实质上是一种热辐射反应,艾绒燃烧时产生的温热效应是最重要的物理作用因素之一。《灵枢·经水》曰:“刺之深浅,灸之壮数。”最早提出了灸法度量的含义。“灸量”即指灸法达到温热程度,不同的灸量可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2]。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艾灸温热效应包括温通和温补作用[3]。常小荣等[4]认为,艾灸温热效应对机体具有温通和温补作用,其前提条件为人体功能状态和疾病性质,关键因素为施灸方法、穴位功效和灸量大小,生物学机制是通过激活穴位,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和脏腑功能。虽然艾灸温热效应的产生可分为温通和温补两大类,但是两者在逻辑上并非并列关系,临床上也不是绝对割裂[5]。
(1)温通 温通指以温促通,即艾灸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可产生促进人体气血运行畅通的作用[6]。《灵枢·刺节真邪》云:“火气已通,血脉乃行。”常小荣等[7]选取脾胃虚寒型大鼠胃黏膜损伤动物模型背俞穴、胃募穴施灸,结果显示艾灸可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孙彦辉等[8]研究表明,在大鼠创面愈合过程初期和中期施以温和灸,有利于促进创面血管生成,改善局部血流状态,有利于局部微循环建立和创面愈合。刘静稳[9]采用艾灸温通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调节全身气血津液,温通经络,达到提高肌力、加强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柏文婕等[10]运用艾灸温通理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通畅,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2)温补 温补指以温达补,即艾灸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可产生补益人体气血和提高机体功能的作用[11]。目前,临床对艾灸温补效应的研究主要关注温热刺激及由此引发的机体保护、脏器功能恢复等相关效应之间的关系[12]。现代医学认为,艾灸的温补效应综合体现为:促进胃肠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物质生成、转运、分布与利用,改善造血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提高免疫力等,从而达到培补元气,调整脏腑,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13-14]。1.2 光辐射效应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发展,艾灸光辐射效应的特征和机制得到不断挖掘。研究发现,艾绒燃烧时产生的辐射波长大部分短于3.53μm,为中红外区[15]。在光谱中,波长760 nm~400μm的波段称为医用红外线,根据波长分为近红外线和远红外线。近红外线波长在760 nm~1.5μm,穿透能力较强,透入人体较深;远红外线波长在1.5~400μm,穿透能力较弱,透入人体较浅。研究显示,艾绒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处于0.8~5.6μm,表明艾绒燃烧时的辐射能谱不仅具有远红外光辐射,而且具有近红外光辐射[16-17]。近红外光辐射穿透能力强,适合机体吸收,但其光谱分布相对离散,且出现多个波峰,决定了艾灸作用机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代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不仅含有人体热信息,还与人体内能量代谢等因素有关,穴位点的ATP能量代谢比穴位周围要高[18]。
2 艾灸生成物的化学作用
2.1 艾的药性 艾叶气辛味苦,有小毒,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化学成分包括1,8-桉叶素、烯类、樟脑、龙脑及少量醛、酮、酚、烷烃及苯系化合物等[19-20],有抗菌消炎、抗肿瘤、止咳、平喘、祛痰等作用。艾灸疗法主要通过艾绒点燃后产生的温热和药物刺激发挥疗效。目前国内外对艾叶有效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艾叶挥发油、艾烟成分两个方面。
2.2 艾的燃烧产物 研究发现,艾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PM10,与环境中PM10不同,艾烟中的PM10有消毒空气的作用[21-22]。同时,艾燃烧产物中多数成分可用于香精香料的制作,少数成分在高浓度时存在不良反应[23]。研究显示,艾绒燃烧后的灰烬和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烟气中均含有大量挥发性化学成分,有较强的消毒及抗自由基活性作用,燃烧温度与挥发物的渗透量密切相关[24]。
2.3 艾烟 艾烟是艾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其主要成分复杂,现无统一说法,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艾烟入药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书中有用干艾、柳蕈熏治肛门瘙痒的记载。研究显示,艾烟中的挥发性成分包括氨水、醇类(乙二醇、戊丁醇)、脂肪烃、芳香烃与萜类化合物及其氧化物等,可能分别来自蕲艾的不完全燃烧产物、蕲艾挥发油及其氧化产物[25]。
3 艾灸的安全性
艾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具有简便易廉的优点,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艾绒燃烧时产生的艾烟浓度较高,容易灼伤患者,影响操作。
3.1 艾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黄剑等[26-27]对艾烟的PM10质量浓度和氧化能力进行研究,发现艾灸产生PM2.5的DNA氧化损伤低于其他污染环境中PM2.5产生的损伤。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艾烟中挥发性物质和一氧化碳(CO)含量均不会导致安全危害,同时艾烟具有消毒空气的作用[28]。研究显示,艾烟中PM10、PM2.5、甲醛、苯、CO等物质可对室内空气质量造成污染[29]。
3.2 艾烟对人体的影响 研究显示,艾烟对人体的影响既含有利成分(桉油精、樟脑、桧脑),也有不利成分(戊苯、邻苯二甲酸酯类)[30]。艾灸在较低浓度下可发挥其良性效应,有清除自由基和抗衰老[31]、抗菌和抗病毒[32-33]、改善免疫功能[34]、改善微循环[35]等作用。艾灸的不良反应包括对呼吸功能、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的影响[36]。研究显示,一定浓度的艾烟可降低肺部细胞活性,产生不良反应[37-39]。研究显示,艾烟可引起染色体畸形,且随着浓度升高,可能会产生遗传毒性,可能会成为长期暴露于艾烟中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危险因素[40-41]。研究发现,艾烟会直接导致患者接受艾灸治疗的依从性降低[42]。
4 小结
艾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已传承上千年,但对于其作用机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现代对艾灸作用机制研究多集中在温热效应和光辐射效应两个方面,而对艾灸燃烧生成物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研究人员应加强对艾灸安全性的研究,探讨如何客观评价艾灸生成物的安全性与效应,创建艾灸生成物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能够在安全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艾灸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