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01-07王瑞玥
王瑞玥
(辽宁省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病理科,辽宁 抚顺 11300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于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肿瘤,特征是造血无效、血细胞减少同时可伴随一系或多系骨髓病态发育性改变[1]。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6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病例组,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9~74岁,平均(71.11±7.04)岁,其中难治性贫血21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16例,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9例,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例。同时选择同期4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0~72岁,平均(49.48±8.57)岁。
1.2 方法:使用一步法于受检者的髂后上棘用骨髓活检针取>1cm的活检块,然后用Bouin液固定1 h,脱水、包埋、切片,然后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在目镜下部环隔上装入网形测微器(10×10),计算每平方毫米面积内的肥大细胞数、巨核细胞数,并随机选择16个视野,观察每个视野内100个点所击中的目标,计算造血与脂肪组织面积的百分率。当造血组织面积>90%为增生极度活跃,50%~89%为增生比较活跃;35%~49%为增生一般活跃;≤34%为增生减退,其中年满60岁者,≤20%为增生减退[2]。
2 结果
病例组肥大细胞计数为(21.84±0.77)个/mm2、巨核细胞计数为(16.05±0.59)个/mm2、造血组织面积为(44.38±5.37)%;健康对照组肥大细胞计数为(9.11±0.64)个/mm2、巨核细胞计数为(10.59±0.84)个/mm2、造血组织面积为(53.47±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于一种血液系统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病,具有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高风险,其发病机制复杂,最新研究表明,受免疫攻击、环境暴露、放化疗、老龄等因素的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骨髓微环境、体细胞突变、骨髓微环境及体细胞突变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40岁的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14/10万,而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可达到30/10万,而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可进一步提高36/10万,可见,高龄是该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欧洲共同体每年新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大约为2万人,美国大约为1万多人,而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国家的发病率更低,中国上海约为1.45/10万[4]。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而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及骨质疏松等原因,容易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症状掩盖,所以临床医师很容易误诊。
过去,骨髓活检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是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因为石蜡切片经脱钙后,会使造血细胞出现明显的收缩,会影响不同系列血细胞形态的判断。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先进,骨髓活检塑胶包埋新技术无需脱钙,可精确判定不同系列血细胞的形态,从而受到日益的重视。目前,外周血染色、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已成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与分型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如果少了骨髓活检,那么是不能准确诊断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分型的。有研究表明,与骨髓涂片相比,骨髓活检对骨髓增生程度的敏感度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肥大细胞计数为(21.84±0.77)个/mm2、巨核细胞计数为(16.05±0.59)个/mm2,明显较健康对照组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肥大细胞计数增高,是癌前性免疫反应的征象。石蜡切片是无法反映出巨核系病态造血病理形态表现的,而通过骨髓活检塑胶切片则可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提供重要的病理学诊断依据。骨髓活检塑胶切片能够精确地判定骨髓增生度,病例组的造血组织面积为(64.38±5.37)%。据报道显示,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增生减退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比例达到15%[5]。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若缺少了骨髓活检,那么将导致增生减退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亚型漏诊。
综上所述,骨髓活检组织病理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