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1-07慕丽华张文燕石晓艳
慕丽华 陈 凤 张文燕 石晓艳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5700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突发性疾病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给患者脑部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或者导致患者死亡,高血压是脑梗死常见并发症,二者并发危害性更高,治疗难度更大,有研究报道,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提供临床疗效[1]。鉴于此,本研究对观察组34例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旨在提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促进其康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接受的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中,抽取6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8.5±20.5)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38~80龄岁,平均年龄(59.0±21.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生化指标检测、吸氧等护理。观察组在此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①于我科建立循证护理组,有循证护理组成员对患者病情、生化指标、疾病史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查阅脑梗死、高血压等弊病相关资料,查证后对结合患者基本情况对其病情进行综合评估;②对脑梗死伴高血压护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和预防措施进行学习、分析和掌握,并根据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关问题,并分析脑梗死伴高血压发病机制、诱发因素、进展程度等,制定出科学的护理方案;③为患者实施心理辅导,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病,使得患者长期受到疾病折磨,加之脑梗死突发及其带来的破坏性给患者带来严重打击,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并及时对其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并指导患者家属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患者,多陪伴和鼓励患者,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④为患者进行健康宣讲,由于患者对于自身疾病认知偏差,使得其容易对自身疾病胡乱猜测,加之脑梗死导致部分肢体功能出现障碍,患者容易自暴自弃,产生放弃治疗、敏感等情况,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为患者讲解脑梗死伴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诱发因素、预后情况等,为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⑤指导并协助患者与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每4 h对出现障碍的肢体进行被动按摩,20分/次,并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开展主动训练、行走训练等;⑥严密监测患者颅内压、血压水平,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师并给予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按照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2]对两组患者CSS进行评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以及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与分析两组患者CSS评分和血压水平,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方案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CSS评分分别为:(11.23±4.87)分、(8.45±4.23)分,t=2.513,P=0.014;两组患者舒张压水平分别为:(85.09±5.73)mm Hg、(74.28±4.66)mm Hg,t=8.534,P=0.000;收缩压水平分别为:(139.46±4.54)mm Hg、(118.56±4.02)mm Hg,t=20.096,P=0.000;由此可见,经过不同方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我国老年人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疾病,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出现急性循环障碍或急性出血所引起的脑部功能受到损伤所致,高血压是脑梗死高危因素。循证护理是“以实际证据为基础”,有计划的将患者意愿和临床经验相结合,为临床护理的选择提供现代医学科研成果/患者意见、医学专家的经验等,具有动态性和系统性,对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3]。
张志彬[4]在研究中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实施循证护理后,有效降低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本研究对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CS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对脑梗死、高血压相关知识进行查证、对护理过程中产检问题、预防措施进行学习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效促进了患者心态的改善,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生命体征监测,有效降低了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促进了血压水平的改善。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伴高血压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