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期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对产时发热的影响
2019-01-07卢慧勤黄燕芬
卢慧勤 黄燕芬
(1 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00;2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分娩镇痛分成了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硬膜外分娩镇痛可能会导致产妇产间出现发热的情况,而产妇在产间发热会对产妇和胎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剖宫产和器械助产使用的概率,发生导致胎儿窘迫的情况以及增加新生儿患上脓毒症的概率[1]。为了能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本文对活跃期使用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对产时发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1年以内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24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E组和S组,R组,M组;E组,60例,平均年龄为(28.12±1.03)岁,S组,60例,平均年龄为(27.54±1.21)岁,R组,60例,平均年龄为(27.62±1.25)岁,M组,60例,平均年龄为(28.03±0.89)岁。麻醉结束后分别对四组产妇的麻醉结果进行分析。纳入标准:①产妇为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②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③自愿行椎管内分娩镇痛。排除标准:①产程停滞或延迟;②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③酗酒、长期使用抗抑郁的药物,胎儿畸形。现对两组产妇的体质量,年龄,性别以及孕周等基本资料进行研究,表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此后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的批准认可。
1.2 方法:E组产妇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护理人员指导产妇侧卧位,脊背部近手术台边缘,与地面垂直,头前屈并垫高枕、背屈、抱膝,在与脊柱相交的第4腰椎棘突或者3~4腰椎间隙进行定位,穿刺点选择支配手术范围中央的脊神经相应棘突间隙。选择0.1%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 mL,维持量以及自控量为0.1%罗哌卡因和0.4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 mL,间隔锁定时长为20 min。
S组产妇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护理人员需在产妇进行产程的活跃期时进行麻醉,产妇的宫口需开至3 cm,再选择L3~4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硬膜外穿刺顺利,腰穿针置入后回抽脑脊液通畅,后再注入0.5%布比卡因2.5 mL。两组患者在进行麻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麻醉平面过高的情况,并掌握好局麻药剂量,容量,比重,注速的方向,注速和穿刺点选择,争取在腰麻注药后10 min躺平并调节麻醉平面,同时加强输液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准备好麻黄素、多巴胺以便能够对症进行处理。当患者的疼痛评分>3分时,维持量以及自控量为0.1%罗哌卡因和0.4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 mL,间隔锁定时长为20 min。
R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3mg后留置硬膜外管,当患者的疼痛评分>3分时,维持量以及自控量为0.1%罗哌卡因和0.4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 mL,间隔锁定时长为20 min。
M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2.5 mg和舒芬太尼2.5 μg后留置硬膜外管,当患者的疼痛评分>3分时,维持量以及自控量为0.1%罗哌卡因和0.4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 mL,间隔锁定时长为20 min。
1.3 疗效标准:通过比较四组产妇的镇痛显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来判断活跃期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对产时发热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四组产妇各有60例,E组产妇的镇痛显效时间(5.67±1.85)min明显高于S组,R组,M组产妇的镇痛显效时间(3.07±2.01)min,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20,P=0.001);E组产妇的镇痛持续时间(84.32±19.05)min明显低于S组,R组,M组产妇的镇痛持续时间(116.24±20.13)min,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84,P=0.001);E组产妇的疼痛评分(1.72±0.79)明显高于S组,R组,M组产妇的疼痛评分(0.85±0.4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01)。
3 讨 论
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会经历3个产程,待产妇的宫口收缩情况与宫颈口扩张一致时使用麻醉效果会更佳。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能帮助产妇顺利完成生产,但也会造成产时发热。产时发热是一种常见且极易威胁母婴安全的疾病,若产妇在产时出现发热的情况,则会增加产后出血、难产以及剖宫产的概率,从而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2]。因此在进行剖宫产的过程中选择行之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常规的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虽然明显,有效地缓解子宫收缩时疼痛,但是同时削弱了氧耗量增加的效应,甚至在第二产程时氧耗量急剧上升时,在更大的能量消耗的基础下,通气量的下降,导致产妇的体温升高。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硬膜外麻醉对机体的冷热觉阻滞不同步,使母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导致产时发热,还有可能与母体血清IL-6水平升高有关。因此,无法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
与之相比,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更具安全性,它主要是把用于进行麻醉的药物经蛛网膜下腔注入,并作用于阿片受体,产妇的应激反应能够因此得到有效降低,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但是同时,产妇的出汗会减少,血管会收缩,引起发热,在使用时注意需要增加一定液体的摄入量,以便降热。此外,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速度较快,麻醉的时间不受限制,并且局麻药的用量较少,产妇产生的不良反应较低。
本文的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显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能够减轻产妇的疼痛感,缩短镇痛时间,能够在活跃期加速产妇宫口扩张的速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