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动感觉阈值检查筛查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价值评估

2019-01-07宋晓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风险神经病年龄

宋晓丹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辽宁 丹东 11820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提升,糖尿病发病率也正在逐年攀升,其根治难度大,相关并发症多;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主要通过10 g Semmes-Weinstein单纤维尼龙丝检测(SWME),相比VPT其检测方式复杂,操作难度高,不适用于长期观察感觉神经功能及临床监测,我国目前正逐渐推广VPT,但临床实验中样本量较少;本次研究将选择目前主要的检测方式进行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通过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7.5±7.5)岁,对所有患者进行VPT和10 g单纤维尼龙丝检查(SWME),并分析其检测结果,其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所有患者需通过SWMT和VPT两种检测方式,检测前需检查血压、血脂等指标是否异常,在静止状态下测量右侧肱动脉血压情况,为确保数据精准,需重复测试3次以上,取平均值。

1.2.2 SWME需要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取尼龙丝触碰患者前额,激发前额感知,利用单丝在指定部位完成测试操作,第1次测试结果不纳入结果之中,皮肤接触时间不低于2 s,测试次数不低于2次。VPT 主要测试部位为人体双足趾末关节内踝,振动钮振幅程度随电流大小变化,可感知伏特数不超过50 V,第1次测试不纳入结果之中,数据精确度至小数点后1位,测试次数不低于3次。

1.3 观察指标:SWME检测标准为:当正确回答高于2次时说明检测部位存在保护性感觉,不正确回答高于2次时考虑检测部位保护性感觉,若第1或第5柘跖结合部无反应,则表示检查异常。VTP观察指标分为:高于25 V为高风险,16~25 V为中度风险,低于15 V为低风险,若结果高于25 V,则表示检查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检测对比观察,检测结果用高风险组(46例)和非高风险组(54例)区分,其中高风险组患者年龄、收缩压、肌酐、病程均显著高于非高风险组,胆固醇、血尿素氮、葡萄糖、三酰甘油等方面无明显影响,VTP与年龄及空腹血糖显示有明显影响。SWME异常比为43/100(43.0%),VTP异常比为18/100(18.0%),组间对比t值为8.806,P值为0.049,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是诱发足部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检测方法缺乏统一性,以及对初期检查的遗漏,导致其并发症逐渐增高;该系列症状拥有发病时间快,病症时间长等特点[2]。目前临床研究诊断中主要采用10 g单纤维尼龙丝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等方法,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诊断方式不断涌现出来,如对VPT等感觉定量类型的测定方式也已应用于临床研究中。根据本次研究报道显示,VPT异常与患者年龄有明显关联,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器官及身体环境不断发生改变,环层小体相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如形状大小、不规则化、呈退缩性变化等等,同时与神经纤的维减少和消失有着直接关联。影响VPT检测异常的另外因素为空腹血糖,血糖一直是糖尿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糖增高导致糖尿病病症异常,降低免疫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促使糖尿病神经病变全面展开;氧化应激反应还将降低蛋白质活性能力,影响其细胞能量代谢紊乱,细胞信号传导失常,所以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是防治外周性神经病变的有力方向。本次研究发现,VPT的异常比明显高于SWME,VPT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临床表现在关节、痛觉、轻触觉、踝反射等方面,以上列举方式安全简单,可作为检查外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方向;SWME在临床应用中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常用检查精密度低,缺乏良好的解释性和重复性,针对以上测量方式中的客观事实,VPT作为定量感觉中的代表性检测手法,正逐渐受到认可,其满足大规模样本人群的筛查,无创伤风险,重复性良好,安全性高,同时患者有良好的适应性;有研究表明,VPT检测的敏感性是常规性检查手段的2倍,相较于尼龙单丝检查敏感性各更高,安全性更好[3]。综上所述,VPT与 SWME拥有很高相关性,不同检测手段的异常比例差异较大,相关性较差,VPT满足外周神经病变的筛查手段的各项标准,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实验意义,无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高风险神经病年龄
变小的年龄
上海市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风险富水隧道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高风险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
越测越开心
年龄歧视
你是“神经病”吗?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