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仪器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
2019-01-07张敏
张敏
(济南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组织人事科 山东济南250000)
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药卫生行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药品安全问题已经被当今社会广泛关注,在药品的管理监督过程中,要保证检测过程规范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实现对药品质量的严格控制,从而更好地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2]。本文对不同药品检测过程中采用的检测技术分别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做了简单介绍。
2 光谱检测技术
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UV-VIS 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简称,药物中存在10~800 mm 的相关物质的分子结构,可在光谱区对其进行辐射吸收、分析测定。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3],可以有效地测定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采用比色法可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在平时的检验中,一些具有较大共轭体系或发色官能团的化合物可以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检验,从而推导化合物分子骨架中是否含有共轭体系。在实际操作中,虽然紫色光谱应用起来较为简便,但是紫外线中化合物吸收较为微弱,其表现出的特征并不明显,因此,不能对相关药品进行完全鉴别,在实际中需要与其他相关方法配合进行[4]。在平时的检验中,UV-VIS 常被应用于药物相关含量的确定。
2.2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AAS 的中文名称为原子吸收光谱法,气态原子可以对相关的光辐射波长进行选择性吸收,从而使原子层表面形成电子跳跃,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原子吸收的光谱对药物进行检测;AAS 也可以通过郎伯-比尔定律对相关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对相关药物痕量组分及微量成分进行分析时多采用该法,如金银花、洋参等中药材中金属含量的检测[5]。
AAS 具有选择性好、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等多种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操作前,样品处理比较麻烦;只能对多种元素进行逐个分析;相关设备的购置费用较高;光谱曲线的线性范围不广泛;对于较稳定的化合物检验效果不理想。
2.3 红外光谱法(IR)
IR 是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6]。在经过红外线照射后,相关物质辐射能量标准会逐渐与分子的转动频率以及振动频率达成一致,被检测物质的分子就会产生特定的红外线谱,从而鉴定出化合物中的原子团[7]。IR 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优势,比如,试样用量少、测定速度快、操作简便以及特征性强等。一般情况下,分子中官能团的信息能够从红外光谱中获得,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尤其是新化合物,单一依靠IR 检测技术会出现诸多问题,必须与相关技术手段相配合,才可确定其结构[8]。当前对IR 的应用研究较少,多用于农药成分含量的相关测定工作。
3 色谱检测技术
3.1 薄层层析色谱法(TLC)
TLC 的工作原理是将合适的涂料均匀地涂抹在铝基片或者玻璃板上,然后经过活化将铝基片或者玻璃板制成可以用来检测的薄层板[9],再运用展开剂对样本进行展开检测,对比对照品与在供试品相同条件环境下的比移值(Rf),从而对药品的相关数据进行快速的检测鉴别。在检测的过程中,TLC 与其他技术相比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操作过程的简单性上尤为突出,且该技术可以借助显色对组织的种类归属进行鉴定[10]。这种方法的展开速率较快,15~20 min 就可以完成对常见药品的检测,并且检测结果也有很高的准确度。但TLC 同时也有许多局限性,比如,难以快速准确地分离极度相似的化合物,如果相关的组织不具有显色或者紫外线吸收特征,它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检测结果。因此,TLC 大多被用于甘草、香连丸等药品的快速鉴别[11]。
3.2 薄层色谱扫描法(TLCS)
TLCS 操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与TLC 检测方法类似[12],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对物质的吸收进行定量测量,对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一般要求薄层板的厚度要控制得当。为了减少薄层板自身缺点带来的检测误差,相关实验人员要采用同规格的制板,相较于TLC 在操作中更加精细。TLCS 一般应用于相关物质的含量测定[13]。
3.3 气相色谱法(GC)
GC 通过移动的气体对色谱进行检测分析,在实际的药品检测当中,这种检测技术可以应用在气液色谱法和气固色谱法中,但需要检测的物质中的流动相和固定相不能互相挥发、溶解或者解析进行相互之间的分离[14]。一般来说,该方法主要用于热稳定性较好且易挥发的物质检测,或者用于较难气化的物质的检测。它具有用量较少、分析检测速度快的优点,但是在检测的过程中,必须与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结论[15]。对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常采用该法,药品的检测过程也常会用到该技术[16]。
4 其他
4.1 显微鉴定技术
显微镜技术主要应用于中药鉴别领域,可进行相关的快速检测,尤其是对传统中药的测定。例如,快速测定药物中的成分含量和分子结构时,显微镜技术就可以利用药物形成的草酸钙结晶和气孔类型对药物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鉴定和分析。在一些药物的花粉检测中,也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其立体的微观结构,得到可靠的鉴定结果[17]。
4.2 质谱法(MS)
MS 体现的分离特性是色谱法自身最为显著的优势,但通过鉴定难以得到相关物质的结构信息。气相色谱-质谱(GC-MS)是一种联用技术,将GC 技术与MS 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深入优化相关检测结果,对有机挥发物进行检测鉴定[18]。而液相色谱-质谱(LCMS)是另一种联用技术,它把质谱技术与液相色谱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实现药物分离;另一方面,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化合物的信息进行检测鉴定。除此以外,对于GC-MS 技术在相关化合物测定时不能解决的热不稳定性、强极性、难挥发性等问题,可以应用LC-MS 技术进行检测,LCMS 技术已经在药品的检测和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
4.3 核磁共振技术(NMR)
电磁波可以对药物进行准确可靠的分析检测,C 谱和H 谱是这些光谱图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波谱解析技术主要应用在原子排布规律的分析中,能够进一步对药品的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在使用NMR技术对药物结构进行检测鉴定时,通常会与MS 技术结合使用,这通常用于化学药物中新化合物的结构检测。除了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之外,液相-核磁共振连用技术(LC-NMR)也可被运用到药品的检测中,实现对药品研发中未知药物的检测与鉴定[20]。
4.4 离子色谱技术
离子色谱作为药品检测中的一种常用技术,可以分为3 种类型,即高效离子交换色谱、离子对色谱和离子排斥色谱。离子色谱分析最初仅适用于阴离子和阳离子监测,但通过技术的不断提高,离子色谱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蛋白质、氨基酸、羟基等的检测中。随着离子色谱法的广泛应用,其理论在逐渐完善,分析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5 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对药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药品检测在药品监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检测分析技术在药品监管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药品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一定要熟悉各种药品的检测方法,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联合检测的方式,保证整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