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价值

2019-01-07纪守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6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脑梗死评分

纪守宇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3)

脑梗死为一种高病死率的心脑血管疾病,分析其发病机制,局部血液循环,导致患者发生局限性脑缺血性坏死,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及溶栓技术发展,脑梗死病死率下降,但治疗后多合并后遗症,最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我院提出给予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评价其对患者康复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选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50~80岁,平均年龄为(62.2±2.0)岁;观察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51~79岁,平均年龄为(62.0±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本次研究患者均获得知情权,自愿签署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给予患者关怀安慰,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症状改善情况,重症患者进行皮肤清洁,防治压疮发生,其次严格遵医嘱用药指导、合理安排饮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行为护理,脑梗死3 d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恢复的体位锻炼以及穴位按摩,1天2次,每次按摩0.5 h,具体措施为:

1.2.1 体位锻炼中行为护理:若患者未恢复清醒,实施被动行为护理;若患者意识恢复清醒,指导患者主动体位训练,1天2次,每次0.5 h,同时告知患者家属体位训练过程中需注意问题,上肢躯体避免过度屈曲,下肢伸展要适度。

1.2.2 穴位按摩行为护理:重点按摩患者四肢,按摩上肢时,保持患者坐卧位或仰卧位,依次按摩曲池穴、少海穴以及合谷穴,指导患者活动上肢部位;按摩下肢时,依次按摩外膝眼穴、昆仑穴、照海穴,指导患者活动下肢,促肢体运动功能早日恢复。

1.2.3 移动、生活能力训练中行为护理:指导患者下床自主活动,从床上移动到轮椅上,从轮椅移动到床上,护理人员或家属辅助患者下床站立,待患者可自行站立5 min后,缓慢引导患者缓慢行走,但必须保证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在侧,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吃饭、穿衣等日常行为锻炼。

1.3 观察指标:统计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其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生活质量。

1.4 疗效标准

1.4.1 FMA评分:根据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2]对患者的上肢、下肢等功能进行评分,严重运动障碍<50分,明显运动障碍50~84分,中度运动障碍85~95分,轻度运动障碍96~99分。

1.4.2 M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评分),评价患者的大小便、修饰、穿衣以及吃饭等各方面能力,生活自理100分,轻度功能缺陷75~95分,中度功能缺陷50~70分,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极严重功能障碍0~20分。

1.4.3 生活质量评价:根据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调查评价,包括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躯体功能,分数越高,则症状越严重,整体生活质量评分1~7分,评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分析软件SPSS20.0,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方差表示以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FMA评分以及MBI评分:对照组护理前的FMA评分、MBI评分分别为(28.10±9.40)分、(36.75±8.50)分,观察组则分别为(28.35±9.70)分、(36.66±8.35)分,对照组护理后FMA评分、MBI评分分别为(68.80±10.44)分、(72.25±10.30)分,观察组则分别为(81.20±10.20)分、(85.01±12.30)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均有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加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评分分别为(62.50±11.35)分、(41.20±9.40)分、(52.11±8.60)分、(63.40±11.55)分、(50.74±6.30)分、(46.55±9.55)分,观察组则分别为(68.30±12.30)分、(46.55±11.30)分、(68.00±12.35)分、(72.20±13.80)分、(58.20±11.40)分、(53.60±9.62)分,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急,可于患者睡眠或休息时发病,且发病后短期内可达到高峰。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脑梗死病死率下降,但因脑部神经受损,影响脑部神经的支配能力,导致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降低 生活质量水平[3]。脑梗死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结合必要的护理干预,促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经统计结果表明,对照组FMA、MBI评分治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应用常规护理具有一定的效果。

行为护理模式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在行为医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新建立的一种模式,强调心理、社会以及生物的和谐统一,为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尤其是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加强四肢功能锻炼,促肢体功能恢复,并结合体位训练、穴位按摩以及针对性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促患者早日康复[4-6]。本次研究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的FMA、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治疗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运动行为以及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并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表明行为干预在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实施行为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促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脑梗死评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