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9-01-07宫秋芳
宫秋芳
(东港市第二医院120急救中心,辽宁 东港 118313)
大多急诊手术患者均会出现严重的不适表现,认为生命受到威胁,因此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1]。而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又会进一步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实践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急诊手术患者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0~70岁,平均(45.58±4.43)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5例,骨科手术21例,妇产科手术1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20~70岁,平均(45.55±4.40)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4例,骨科手术20例,妇产科手术14例。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均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在患者手术前1 d,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如何更好的配合手术操作,主动询问患者的内心感受,引导患者将其心理的担忧说出来,并告知患者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缓解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担忧。同时通过指导患者听轻音乐、深呼吸等方式进行心理的调节,以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将手术室的麻醉医师、主刀医师介绍给患者,术前保持与患者沟通,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1.3 观察指标:采用SAS量表、SDS量表对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研究研究治疗后的心率及血压值。SAS量表、SDS量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SAS量表评分分别为(62.34±4.42)分、(62.28±4.39)分;SDS量表评分分别为(61.28±4.27)分、(61.24±4.14)分;经t检验,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无差异,均有P>0.05。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SAS量表评分分别为(48.25±3.65)分、(57.76±3.98)分;SDS量表评分分别为(47.45±3.55)分、(56.60±3.83)分;经t检验,观察组对象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80.42±4.95)次/分、(125.54±10.94)mm Hg、(81.48±4.51)mm Hg;对照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86.75±5.63)次/分、(132.68±6.84)mm Hg、(88.79±4.71)mm Hg;经t检验,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
3 讨 论
急诊手术患者由于担心手术费用、医师水平、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手术效果等,手术前均会产生害怕、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若不及时疏导,极易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对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中,首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特点,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告知患者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的水平,提高患者的信心,同时指导患者适当调节自我的负面情绪,采用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方式缓和自己的紧张。患者手术后,由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告知手术情况,减少患者对手术效果的忧虑。同时告知患者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促进术后身体的康复[3]。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象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急诊手术患者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能稳定患者的生理指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