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装材料学课程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改研究

2019-01-07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服装设计面料

白 珊

(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南昌 330098)

服装材料学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不同服装材料的性能、结构、风格等知识,为学生更好的完成服装设计提供理论性的支撑。近年来,随着服装市场的逐渐壮大,企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不仅要求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还要结合服装行业变化更好的利用不同服装材料完成设计。因此,分析与研究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现状,并探讨如何将服装材料有关的知识更好的传达给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的人才,是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1 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课程内容设置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的服装材料课程包含面料二次设计和纺织面料的内容,大部分知识点与纺织材料具有联系,课程内容重视对纺织物、纤维、纱线等面料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强调通过实验来观察不同服装面料的含量。在此过程中会设计到大量的物理与化学知识,学生在进行知识理解时会容易产生理解不深入的问题。对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学习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课程结束后学生所能够消化知识点较少。长此以往,学生不但会产生对服装材料课程的抵抗心理,还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逐渐失去学习课程内容的兴趣。

1.2 授课方式单一,缺少吸引力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到提升学生专业成绩方面,所进行的课程内容设计也是围绕专业教材内容开展,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不足等问题。由于服装材料学所能够参考的资料较少,仅仅依靠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不能使学生了解不同服装材料的性能和实际应用方法。同时缺少对真实材料的观察和触摸,会使学生无法了解到特殊材料的应用特点,进而影响学生对材料的合理应用。对面料的了解和把控是完成服装设计的前提,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必然是在不断了解与感知不同材料中成长起来的。单纯的将学生局限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不但会造成学生设计思想的单一化,还会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而发展。因此,要想完成服装设计专业服装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就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单一灌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面料和了解面料的机会,为学生设计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力。

1.3 课程作品质量不高

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存在理论性内容所占比例较大的问题,使理论内容与后续相关实践设计课程链接不够紧密。部分学生实践创造能力较低,其设计作品还停留在艺术改造方面,缺少对面料创新应用的认识,导致学生对服装面料开发程度不足。在具体教学中,部分学生为更好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利用面料堆砌和破坏的手段来进行面料改造,使所创造出的作品质量较低,不能处理好面料与服装结构之间的关系,所创造出的作品不具使用价值和吸引力。这种对面料进行改造的习惯,使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仍然不同依据设计方案进行材料的选择,导致所设计出服装的使用面料不能为服装整体增添美感,难以体现面料在服装设计领域中的实用性。

2 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2.1 优化服装材料学课程结构设计

结合新时期服装市场对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服装材料专业的特性,进行服装材料学课程内容的重新设置。使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学生学习需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服装材料应用能力,推动服装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水平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根据专业课程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基础知识模块、理论知识概述模块、面料再创造模块,并划分具体教学模块所占课时,使整体课程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基础知识模块应重视对面辅料知识的讲授,并在课程中增添新工艺和新设计理念,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理论知识概述模块,要增强学生对服装材料知识的重视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进行。面料再创造模块应将原有纺织物组织结构和面料扎染工艺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删减。并在这一模块中设置实训项目,使学生在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通过对面料的再次改造来理清面料与服装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对面料的实际应用效果。

2.2 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服装材料课程要想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就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增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帮助学生学习更多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开展课程实验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检验。例如学习纤维鉴别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设置相关实验,选取学生常见的面料如棉、麻、涤纶等,引导学生先观察不同材料的外观,并感受材料的手感。然后教师可为学生展示面料燃烧实验,观察不同服装材料燃烧的特点和所产生的气味,思考为什么部分面料会产生毛发烧焦的味道。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对物质进行观察,仔细分析棉纤维的转曲,羊毛纤维的鳞片等,将有关纤维的知识点更加直观的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完成对知识的实践应用。另一方面,教师可应用多媒体设备完成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网络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资源,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为学生带来更加新颖的学习感受,同时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实现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提升。

2.3 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

为更好的检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改变传统以学生学科成绩为唯一考核标准的考核方式,教师可对服装材料学课程不同考核比重进行调整,以此来提升课程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首先教师可将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纳入到考核整体成绩中,并缩小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为不高于50%,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实验成果等方面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在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其次教师可为学生设置相关设计项目,并将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到平时考核分数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实现评价标准和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最后教师可创新评价方式,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相互帮助与相互学习中完成对问题的改进,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此来提升服装材料学课程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结语

总而言之,总结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立足学生学习需要,不断探索更具成效的教学方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设计技巧,从而更好地完成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服装设计面料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女装流行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