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打骂教育”反思

2019-01-06吕广乾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教师

摘 要:农村某些学校的个别教师还存在打骂学生的现象。就打骂教育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打骂教育;教师;学校;家长

在农村的某些小学教师中,仍然存在着打骂学生的现象。打骂的表层原因五花八门,归纳起来: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遵守纪律,没有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打骂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有:传统教学中“棍棒下面出成绩,好话不如三鞭杆”等不良思想的存在;在学生管理中,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控制力;教师教学中“唯成绩论英雄的成绩观”在作祟;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来对待,对学习主体能动性的理解不足;没有尊重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没有结合实际对待学生;教师本身缺少先进科学的教学理论。那么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如何让教师走出“打骂教育”的困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自身方面

首先,遇到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要放平心态。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冷静分析思考,切不可冲动。学生需要我们去健康引导,去修剪,去完善,去教育,去理解。打骂并没有解决问题,相反,打骂教育还具有传染性。殊不知,一件小事在孩子的心目中会留下深深的烙印,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影响。教师要时刻记着自己的身份,教师从事的是教育工作,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自己的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己是学生的榜样。

其次,教师要走近学生,关爱学生。任何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对学习不好、行为不良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寻找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并且不断放大发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不断纠正不良行为,使其健康成长。教师应该明白,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他们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影响和改变一个人,首先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打骂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关心理解不足,没有进入到学生的心里。也许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就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再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小学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时期,成绩和分数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成绩反映的只是学生的一小部分,还有比成绩重要的事情。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小学阶段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最后,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利用网络等媒体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多向优秀人才请教;教师要勤加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掌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并做到熟练掌握规律利用规律。不断加强自我的品德修养,做到身先示范。其实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影响最大的不是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而是这个教师的师德师风。

二、学校方面

一所学校之所以好是因为有好的老师。而好老师是通过学生反映出来的。可以说学生就是一所学校的影子。打骂教育反映出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师的培养不足,学生的养成教育不足。

首先,扎紧制度的笼子。要组织教师学习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师管理制度。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工作。校长要对每位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严格要求教师,对教师的不良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尤其要重视错误的第一次教育,消灭不良行为。

其次,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的主人是学生,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护航者。对学生的管理要细致、要全面。要让学生依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规范》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使学生心中有尺度。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难在坚持,贵在常抓不懈。

最后,建立家长学校。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了解家长的教育动态。要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教育方式方法。邀请优秀家长组成校外辅导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做好家校配合工作。

三、家长方面

“打骂教育”在某些农村家长中是普遍现象。要想从根本上改掉打骂教育这种不良行为,家长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建立正确有效的家校配合模式。教师要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要不定期询问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家校双方要做好及时有效正确的干预。教师不仅自己不要打骂教育,还要将打骂教育的危害说给家长,让家长不要用打骂教育孩子。

其次,要重视良好家教家风的形成,多陪陪孩子,多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点点滴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子和结果,好的家风会帮助一个人,坏的家风会毁掉一个人。

最后,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犯了错误后去承担和感受错误带给自己的危害。我们不怕孩子犯错误,但害怕孩子继续犯错误。孩子只有切身感受了错误带给自己的伤害,才能明白错误带来的后果,才明白不犯错误的珍贵。

总之,教育孩子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的全力配合,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集体合力的结果。孩子的未来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创造。

作者简介:吕广乾(1983—),汉族,男,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千户镇川珠小学一级教师。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教师
最美教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