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2019-01-06刘晶旺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未闻夫子孔雀

刘晶旺

摘 要: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应该以课堂为主线,通过“读熟、读懂、感悟”来品味文字的意思和魅力,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加强阅读,从而体会语言的精髓。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阅读

文言文是中华渊博文化的精髓之一,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渊博文化的最直接传承,有助于对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教学文言文的时候,我运用读好古文走进故事,教给方法读懂文义,感悟语言体会魅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笔者以《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带领农村小学的孩子学习文言文。

一、读熟古文走进故事

农村小学生首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深存好奇之心。但学生对文言文尚不能正确断句且流利朗读,文言文与现代文本在词语、句式等理解上的差别,造成学生畏难情绪普遍存在。大多数农村孩子跳一跳还是没法摘到果子。再者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远比城市孩子少,视野也短浅,对文言文的认知基本处于空白水平。初学《杨氏之子》时,注重运用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古文走进故事。

1.认识课文题目及作者

老师出示《杨氏之子》课题,学生朗读课题以熟悉课题。接着由学生简介作者。学生作答后,捎带介绍《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

2.学习、理解词语

老师提示:看看文中共有几个注释?这些注释对学习文言文有何帮助?依据学生的作答,老师总结:注释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方法(板书:注释法)。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先指名读,检验学生预习情况;接着齐读巩固生字的读音;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梁、乃、曰”;对于难以理解的生字如“禽”,让学生动手查字典理解。老师总结学习文言文的第二种方法是查字典(板书:查字典法)。

3.走进故事

课件出示课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学生依据此提示自主朗读课文。再指名学生依据读准、读通、有节奏读的要求朗读全文。第三次是按照声音响亮、节奏分明、抑扬顿挫的要求进行师生配合读。老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容易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学生还可以从老师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老师范读时的姿态、表情、动作等不同的体态语言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也是具有启发性的。第四遍是全班学生齐读,老师按照语音、语调、节奏、感情进行读前提示及读后综合考查。第五遍是配乐齐读。提示学生尽量读出本文的感情,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入课文之中。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并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五次读课文结束,老师小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板书:熟读法)。

二、教给方法读懂文义

小学生以前学的都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即白话文,阅读相应层次白话文时不会存在太大困难。初学文言文,学生会用固有的思维和方法学习文言文,易造成阅读理解感悟上的偏差。所以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流利、读懂文义成了本篇课文教学应突出的重点。

在运用注释法、查字典法、熟读法朗读课文后,老师提示:谁愿意简介孔君平的其人其事?学生作答后,课件出示:“孔君平诣其父。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三句话,让学生分别说“其、君、夫子”的意思。再提示: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它们的意思呢?学生答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意思。(板书:联系上下文)。老师引导学生可运用上述四种方法逐句说课文的意思。

再通過三次学生朗读达到重点语句的理解。一读课件出示的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引导学生感悟杨氏子的“甚聪慧”。学生根据“孔君平为什么会这样说?”和“杨氏子如何作答?”这两个问题思考回答:“孩子姓的是杨,孔君平又看到杨梅,所以就故意逗孩子说这是他家的水果。孩子姓杨,它叫杨梅,本是一家嘛。体现出语言表达上的幽默有趣。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孔雀。所以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二读“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关键句。老师读前句,学生读后句。在师生反应敏捷、出语迅速,毫不迟疑的朗读中,感悟杨氏子的不假思索的回答而体现“甚聪慧”。三读是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和“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比较读。比较中学生感悟到: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句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感悟语言,体会魅力

学生对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凝练且魅力无穷、一些字古今义有别的《杨氏之子》感悟时无法真情表述。怎样感悟语言,体会魅力成了本篇课文教学应突破的难点。学生复述课文意思后,老师小结:“同学们运用两三百字才把课文表述完整,而作者只用55字。可见文言文的遣词用字是何等凝练,篇幅是何等精悍!”全班学生(配乐)试背诵,感悟文言文篇幅凝练精悍、语言幽默绝妙。再(配乐)诵读,感悟孔君平故意逗杨氏子的风趣,体会杨氏子既婉转又有礼貌。老师鼓励学生用既婉转又有礼貌的语调朗读这小段的对话,更鼓励学生与人交往时以杨氏子为榜样。拓展练习时,老师选取《世说新语》中《咏雪》的故事为素材进行巩固训练。通过学生运用学法读懂《咏雪》文意,让学生体验作者刘义庆用笔的言简意赅,辞藻的新奇,语言的隽秀。通过学生抓住“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关键句,感受到大雪飘扬和柳絮因风起给人的飘盈、逸雅,感悟到谢道韫形似的绝妙比喻及“柳絮才”。

老师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感悟文本的同时,逐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策略。实现“为第四学段的学习搭一个梯子,使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的文言文学习作一个铺垫。”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未闻夫子孔雀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夫子的挑战
黄文军
动漫梗《未闻花名》——你因何而落泪?
夫子之文章
日防卫相“未闻”废除文官统制反对声
未闻梦音,梦却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