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2019-01-06刘利娟

新一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思考实践

刘利娟

摘 要: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认知意识、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升德育工作开展的效率,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将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约束能力。进而为新时期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开展对优化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策略探析。

关键词:优化;小学德育;思考;实践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教育水平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更加重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发展理念。习总书记也经常提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由此可见,为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与创新性,不仅是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更有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小学德育教师,不仅应意识到自身肩头的责任之重,更需具有教学反思精神及多元化教学的能力。

一、简析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的程度不足

受应试思维影响,部分学校多将《道德与法治》当做副科,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也疏于德育渗透。因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学创新跟不上,很多教师还是秉持着照本宣科式讲授,这种缺乏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教学方式,导致德育教学开展仅仅是了胜于无,缺乏实用性、有效性。

(二)教学的方式单一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多元化,在促进教学面向全体的过程中,又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问题。在德育教学中,有的教师注重对学生的理念讲授,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不仅枯燥乏味、甚至还有的学生对这种“说教”较为抵触。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学生参与度较低

教师认为学生的年纪小,生活阅读与社会经历都相对很少,在德育教学中,也是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性低、较为被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便是将学生的认同学习、等待学习、被动聆听转变为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此,教师应将德育教学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相结合,给予其一定的实践机会,提高其辨别能力、是非观念,让学生更具学习的参与感、成就感与收获感。

二、简析优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有言“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中华民族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便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更流传着众多美德故事:曾子避席、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及扼虎救父等等。

新时期下,很多家庭中都是4+2+1模式,这便导致很多家庭里都是“以娃的需求为首位”。父母的宠溺、祖父母的娇惯,在众星捧月中,便会使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进而孩子不仅缺乏独立精神,也会使其不会心怀感恩、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在学生步入小学,进入系统性学习后,德育工作开展可能也会面临较大挑战。为此,应注重对教学工作開展模式、内容的优化与创新,将德育教学渗透到孩子的常规认知中,既可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又能够结合时下热点事件等,让孩子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思想的熏陶,从而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以提高德育教学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为小学生的心身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

三、优化德育工作的有效思考与实践策略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为了优化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同时,这也离不开国家相关教育部门与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完善对小学德育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导;另一方面,可集结全国的教育专家、青少年心理学学者等,展开教师培训工作,并可以以远程学习的方式,促进对教师接纳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开展德育教育。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将提高德育工作的开展效率。

(二)重视德育教学开展

从学校方面看,应加强对德育教学工作的教研投入,成立相关的研究组,还应对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给予大力支持。注重良好的校园氛围的营造,组织德育活动周等教学活动

(三)注重德育教学创新

为了吸引学生的关注力,使其积极参与德育教学课堂,教师应重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在德育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联系生活教学、表演教学等。以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使其在身临其境中接受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为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应加强对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可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帮助工作人员整理阅览室、打扫会议室、收集“依依不舍”中的旧衣服,帮助其一同寄给山区儿童,让学生具有助人意识;在特殊的日子,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九一八国难日、十一等,带领学生参观抗日英雄纪念馆,使其认识到和平的可贵,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还需注重家校共育,让孩子在家中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德育高效课堂,促进教学的提质增效、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并非一朝一夕之力。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一方面应具有坚定地政治信仰与多渠道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地自我提高,引入新理念、促进教学优化;另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地位,将德育教学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等相结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进而,培养学生美好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及正确的三观,为其高阶段的成长、学习及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思考实践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