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美丽中国建设

2019-01-06张白看

新一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马克思主义

张白看

摘 要: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之下,美丽中国的美指的是自然美、社会美以及人心的美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科学的理解美丽中国的总体发展目标以及建设的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

在2013年的国际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时候提出了重点发展生态文明,全面建设美丽新中国,从而促进我国的发展。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同时还提出了加快建设节约资源生态环境优良的优秀社会,建设成为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格局,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为全球的生态发展做出全新的贡献。并在全会上正式提出了通过绿色发展带动国民富裕,建设富强民主自由的强国。

美丽中国的建设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站在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上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人类和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历史观、人和自然和社会的统一生态要素理论、人和自然合理调节理论等内容,为我国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具体的价值目标与思想指导,并未后续的实践发展提供了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

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追求的过程。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一开始主要进行了实践,在完成了第一阶段之后开始专注建设和谐社会,之后将目标放到了美丽中国的建设上。这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阶段,而这真善美当中,美和自由比较接近,还是对真与善的综合发展。美还属于关系的范畴当中,只有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在满足客观规律还能够满足主体目的的时候,实现了这二者之间的协调,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被称作是美。美丽中国的哲学方面的意义指的就是将客体与主体达到协调之后的中国。和过去的自然主义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以及人统治自然的历史观念不同,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这唯物辩证的自然历史观,为建设美丽中国,深入理解美丽中国的价值提供了重要指导方向。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认为,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在现实世界当中与人类的日常实践活动有着重大联系的两个点,这两点构建出来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最主要的一部分内容。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家彼此进行着限制。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给人类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次人类的发展历史也和自然历史进行着限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历史可以站在两个角度上来进行考察,能够细化分为自然史与人类史。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人类依然存在,那么自然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就会一直彼此制约。社会能够获得发展的前提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形成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历史观是帮助我们理解美丽中国的总价值目标的重要指导。第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历史观当中,人、自然以及社会这三点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条件,美丽中国的最终建设目标也是建立起人与自然与社会彼此和谐发展的综合型系统。只有正确的处理好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概念以及使用方面,学术界将美丽中国看作是囊括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要素共同发展的综合概念,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历史观当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能够给予我们更加深刻的启示:生态文明表面上来看,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协调,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要求。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最终的目标,就是真正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中国除了对生态环境进行了要求,还是对我国更高层次的真善美的追求,是对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的描绘,反映出来了我党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另外,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也给予了我们启示,优秀的自然环境代表着整体人类的利益,生态文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上的必然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要特别重视美丽中国的建设,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二、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要求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要素论

自然优先以及自然价值理论让我们将自然美当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自然界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认为自然界能够有效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对自然有着极高的依赖性,肯定了自然是人类获得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个前提下还提出了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道德与生态思想。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依靠自然界才能够生活,自然界是人类让自己不必死亡而必须要保持着交互过程的对象。他们特别强调了自然界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自然,那么工人们就无法进行创造。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生态环境的质量当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人和自然的关系也给予了我们启示,让我们将社会之美当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社会载体。马克思把社会当做是人和自然进行联系的关键点。社会是人类生活的综合体,是人类集中生活的区域,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出来的组织形式。在社会当中,自然界才能够算作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渠道。才是人生活当中的要素。在此同时,社会的发展还会受到人类的主动性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还会对人类的发展起到相应的反作用力。在社会生活的过程当中处处都反映出来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通过人与人之間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马克思认为,人类在生产的过程中除了对自然界造成了影响,还对彼此造成了影响。为了能够顺利的进行生产,人和人之间也会发生一定的关系,这样才会让他们对自然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当中,人和人的矛盾占了主导地位。马克思曾经提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正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三、建设美丽中国的方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用来建设自然之美。美丽自然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的前提条件。有没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必须要建设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还要将这些理念实施到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当中,在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建设好工作环境。首先,要继续维护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能够获得长久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维持好优良的生态系统也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国的自然环境的质量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发挥各种生态系统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此外,还要进一步优化人工生态环境,最近几年中,我国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下降的非常明显,雾霾天气的频率增加,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因为环境问题造成的群体事件也越来越多。必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绿色需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增加生态产品的供给,提供更加纯净的水与空气,让人民群众能够在更好的环境当中生活。

四、结语

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调整思维方式,建立起生态文明体系,转变经济主义的价值追求,如果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在追求金钱,那么这个社会就充满了风险,因此要转变观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提供稳定长久的支持,需要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调整自己的利益关系,让自己的利益关系能够和国家的发展保持一致,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凤凤.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

[2]周芬芬,谢磊,周晓阳.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容[J]. 中国电力教育,2013(31):206-207.

[3]付家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

[4]杨卫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当代中国现实观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2):117-120.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