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弱势群体组织参与的路径研究
2019-01-06连珍珍杨亮
连珍珍 杨亮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总体上实现小康,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方面。只有我们解决了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我们国家才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又近一步。
关键词: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社会分层;思想文化
一、新时代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概念解读
(一)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是因为自身能力、自然或社会因素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权利欠缺或权利实现存在障碍,需要获得国家帮助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一种特殊群体。在社会生活中, 弱势群体缺乏竞争力,各种能力不足,生活境况较差,常处于社会生活的边缘,更严重的是成为社会的负累,影响到新时代下中国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弱势群体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进一步可知,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是指弱势群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合法权益, 通过选举、投票、组织社团、与领导人接触等合法方式参与政府决策、公共政策等政治行为。
二、新时代下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3]。如果应对不好出现意外风险,很可能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所以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让弱势群体在政治参与方面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用,达到补短板、强弱项的目的,最终赢得新时代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一)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
我国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长时间以来,弱势群体利益诉求因诸多原因难以表达,我们在向共产主义前进的路上,决不能让弱势群体掉队。只有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渠道得以畅通,合法权益才能得以保障,最终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相契合。
(二)塑造良好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包含着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弱势群体更加广泛的政治参与,才可以逐步提高对国家的责任感,进而成长为更具民主观念和民主能力的公民。通过政治参与,改善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的态度,培养其关心民族和国家前途的主人翁意识,助其建立起良好的政治情感,促进自身政治文化的提升,逐步实现其良好有效的政治参与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三)促进社会公平意识提高,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可以使得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以符合弱势群体的愿望和需求的方式加以制定。若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不能得到满足,便会在社会上产生诸多不安的因素,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要让弱势群体以更广泛的程度去参与政治,既能可以提高弱势群体参政的热情,也能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氛围,进而会使整个社会以更加良好的态势发展。
三、新时代下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地位低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弱势群体经济实力不足,直接决定其政治话语权极弱、影响力小。弱势群体缺少以经济为基础的底气,自然也就无力进行政治参与。其次,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主体自由参与相对公正的市场竞争。在这一竞争过程中,遵循优胜劣汰原则,于是效率似乎成为市场经济筛选竞争主体的唯一依据。弱势群体初始便先天不足,再加上能力欠缺,在后来的社会竞争过程中毫无优势可言。弱势群体整日为生活奔波依然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自然更无多余精力去参与政治活动、分析国家政策。
(二)社会分层的影响
首先是来自社會分层结构的影响。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分化或差异现象。马克思?韦伯以财富、权力、威望为标准进行社会分层,每个标准上的不同资源占有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分层结构。从这三个因素来看,弱势群体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是处于最底层的,他们所处的社会分层结构拥有更少的机会、更差的资源甚至连生存都是问题。
另一部分深刻的原因来自阶层意识的不断强化。阶层意识是指“居于一定社会阶层地位的个人对社会不平等状况及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意识、评价和感受”。它是一道无形的阶层边界,一方面表征着阶层内部的认同感的强化,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阶层间冲突意识的形成。
(三)思想文化水平欠缺
公民要想正确、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低, 思想观念落后、政治知识贫乏,不知道如何进行政治参与。弱势群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其政治参与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不仅降低自身对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政治参与效果的发挥。
(四)心理素质较低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倾向于和那些与自己同质因素较多的人交往,而社会差别所造成的人们之间的异质性则构成人际交往的障碍。弱势群体由于各种原因也逐渐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偏执的心理状态,思想政治水平不高,更倾向于片面主观的看待问题,进而影响他们的政治参与,使内在的贫穷导致外在的贫穷,最终影响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质量和效能。
四、新时代下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推进措施
(一)政治制度方面的建设
1.深化改革,完善制度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应给与弱势群体特殊的政策予以保障其权利自由,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使弱势群体民意沟通更顺畅、权利保障更有效、政治参与更规范。同时, 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维护弱势群体的政治制度,如法律援助制度、利益诉求制度、政治参与保障制度等, 将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从而为弱势群体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经济方面的援助。但广义来说,社会保障应从整个人的发展出发,保障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利益,也当包括政治方面、文化方面、以及社会其他方面等的权利。只有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相关保障制度,完善配套设施,才能让弱势群体无后顾之忧,最终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可以实现更广泛的政治参与。
(二)物质生活的保障
1.要构建就业援助体系,积极实现扶智与扶志相结合
要扩大弱势群体的制度化政治参与,首先要解决好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让他们无生活的后顾之忧。各级政府应在努力增加就业岗位、落实优惠政策的同时,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同时,注重从产业上的帮扶,从根源上帮助弱势群体走出政治参与的困境。对弱势群体采取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的策略,使其在掌握智慧的同时,培养起他们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
2.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贫富差距过大,现实反映便是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结果弱势群体更弱,其面临的各种风险增多。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政策,以后仍要继续坚持,过程中不断对政策进行完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尽力解除弱势群体的生活之忧,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经济实力,不断改善弱势群体的经济状况,使其有更多的精力与能力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
(三)思想文化意识方面的提高
1.发展教育,提高弱势群体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大多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意识落后,他们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具备一定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政治参与。因此,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尊重弱势群体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知识文化水平。同时,不断对弱势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增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思想文化基础,并不断提高其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培育弱势群体先进的政治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认为:贫困并不只是物质资源的匮乏,而是由此导致的阻碍穷人改变自身境遇的文化价值观[12]。并进一步提出“贫困文化”的概念,我国的弱势群体今天的现状,与“贫困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贫困文化”世代相传并不断得以强化,塑造了弱势群体整个区域的精神风貌,最终使弱势群体哪怕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不懂得好好利用,难以走出困境。弱势群体要想走出自身困境,首要的去掉腐蚀自身多年的贫困文化思想,以更开阔的视野去迎接社会现实。同时,不断发展参与型文化,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多种先进政治文化,不断促进思想水平的提高。
(四)呼吁社会层面的帮助
1.与社会组织协作发展
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从来都是与各种社会组织相联系的。人类社会要想得到发展,必须依赖各种组织的帮助协作。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力量弱小,没有中间团体的保护,无法与拥有政治、经济及文化与组织资源的强势群体进行抗争,其权益容易受到其他力量强大的团体的侵害。對于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来说,最合适的方法是以民间设立的、从事社会公益和互益活动的民间组织比如慈善组织等为主体,自身为桥梁纽带,来向上级反映自身的诉求,最终来保护自己的在政治参与方面的利益。
2.融进社会建设,实现社会良治
社会建设是一项主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来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以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进而实现社会和谐与永续发展的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在建设这个社会工程的过程中,把弱势群体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来影响决策过程,以此更好地弥合分歧,化解社会矛盾,控制社会冲突,进而降低社会风险,增进整个社会团体的团结,以期打造出一个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新时代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红梅.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及其立法保护,江海学刊,2014.
[2][4]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
[3]十九大报告.
[5]陈吉学,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3.
[6]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7]刘欣.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J].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8]杨文伟.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
[9][1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二版,2016年6月第5次印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11]章荣君.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走向制度化的对策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4(01).
[12]奥斯卡·刘易斯.《五个家庭:墨西哥贫穷文化研究》,2004.
[13]赵春丽.社会弱势群体的政治贫困及补救[J],唯实,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