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019-01-06葛小梅
葛小梅
[摘 要]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体现。然而很多中职生在阅读理解中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找出制约中职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原因。然后了解阅读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最后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中职生的阅读能力。衡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主要指标是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阅读的速度反映了接收信息的快慢程度,理解的准确性反映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关 键 词] 中职生;英语阅读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228-02
一、制约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我发现职校生英语学习一直是个问题。而在英语试卷中分数占的最多的阅读理解这一大项则是最大的问题。文科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原因,还好点,但是理科专业的像机电、机械、建筑等的学生英语学习的确是个问题,试卷上的阅读有的直接看不懂,直接是放弃的状态;有的考试时胡乱猜个答案……这种学习英语的现状真的很令人担忧。从教这几年,我教过机电专业、建筑专业,以及会计专业、美术专业。我就深深地感觉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平时的不良阅读习惯、词汇量的大小、语法的掌握情况和阅读方法。
(一)阅读习惯的原因
众所周知,不管做什么事,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更是如此,阅读也一样。反之则制约阅读能力的提高。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英语阅读能力差的原因都有以下几点:(1)有的学生在做阅读时往往一遇到生单词就用字典去查;(2)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读到不懂的地方就跳过,这不仅大大削弱了阅读兴趣,还影响了整体阅读;(3)还有部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作任何的标注,就是所谓的“看书不动笔”类型,等到读完做题时又不得不重新回过头来再读全文,这不仅不高效,而且也影响提高阅读能力;(4)更有甚者,读到几个不懂的句子直接读不下去了,就胡乱猜个答案。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从学生小学刚学英语时就已经慢慢形成,一直影响着他们的阅读能力。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会教他们一些从整体阅读的方法,这样他们能够充分了解文章的意思。
(二)词汇的原因
学生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他们阅读能力的高低。有些学生不想背单词,有的学生今天背、明天忘,而不去有计划地復习,久而久之,脑子里的单词量越来越少,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当文章中出现生单词时就望而却步,不理解它的意思。这样长久下去,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没有较强语感能力就没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所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从扩大词汇量入手。
(三)语法的原因
词汇可以影响阅读能力,但是当词汇量积累到一定数量以后,有的学生会发现,单词都认识了,可是,有的句子好长,还是看不懂,不知其意。这是因为他们语法基础很薄弱。语法知识的掌握的情况对学生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有的人则认为现在连高考都轻语法教学了……其实不然。如,在阅读时有这样的一个句子:“The reason he has made such great progress is that he has never wasted his time.”其正确的翻译应为“他取得如此大的进步的原因是他从没浪费他的时间”。其实在这个长句里,我们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学会找出主句(the reason...is that...),然后再来分析从句,这里有两个从句,一是the reason后接了个省略关系词“why”的定语从句;二是系动词(is)后的表语从句。可见语法知识也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如果学生在阅读时,语法知识欠缺,从而导致他们看不懂句子和文章,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阅读方法因素
除了上述的原因,这个阅读方法显得很重要。我们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去理解文章,一味地一字一句地读。其实这些都没有必要,我们只需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和关键句。一般来说有下列几种好的阅读方法。
第一步,先看文章标题,对文章的大概内容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再看题目,了解每条题目问什么,必要时可用笔圈出特殊疑问词以及关键字如“True”“wrong”等。
第二步,阅读文章。带着一开始的问题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中途不要因为生词而停顿下来,更不要去查字典。不管懂还是不懂,一律跳过,或者培养自己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遇到所问题目的答案出处,必要时可以把它拿笔画下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做好前面的一些基础题。
第三步,做细节题时,注意对比题目和文章中相应信息在表述方式上的不同,有时可能是相差一个副词的区别,如在文章中“most of men like to go swimming...” 但在题目里却是“men all like to go swimming...”,细心的学生不难发现这里的区别“all”,此外一些同义句转换等也都是要注意的。
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作用
在了解了一些影响中职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后,现在简单分析下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给我们学生带来的好处。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学好英语,同样适用。这就是我们英语教师常跟学生说的“语感”,其中阅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每天要求学生花四十分钟的时间读英语课文,读优秀的作文范文,读口语交际等,这样读得多了,日积月累,语感就慢慢地产生了,有了良好的语感,即使基础再薄弱的学生,也能灵活地进行英语对话;有了良好的语感,即使语法基础差的学生,在做题时也能凭语感选出正确答案来。
(二)阅读能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对我们现在的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写英语作文也是非常头疼的事。我在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试卷上的作文分数都不怎么高,较差的都是句不成句,语病百出的文章,要么就是在阅读理解中抄一段……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我们中文也有很多俗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英文同样也是一样的,如在中职英语书Book4出现了演讲稿的格式“Ladies and gentleman, Its a great honor to stand here and share with you my experiences...”,课堂上引导学生不断操练,逐渐地用了两三次之后他们就会灵活运用了。久而久之,这个格式就是他们自己的了。一写到演讲稿的作文,他们就思如泉涌,学会照葫芦画瓢了。所以,学生大量阅读,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三)阅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西方风俗文化,开阔眼界
前面我们也谈到了制约阅读能力提高的原因之一受到背景知识的影响,而大量阅读也必定会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等,从而也更大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美国语言学家Lado也曾指出,“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一种文化的背景,就不能很好地学习这门语言。”由此可见,背景知识的提高主要依赖于阅读。如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海明威的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莎士比亚的Hamlet《哈姆雷特》基础一般的学生都可以尝试着来阅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让学生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或者学生还可读一些浅显的有关美国风土人情的杂志,这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还促进学生巩固了词汇量,增加了阅历,丰富了生活,开拓了视野。
三、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善于发现总结,找到有效的方法,从而更快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指导阅读训练,促进逻辑数理智能,提高阅读能力
逻辑数理智能指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表面上,英语教学似乎与逻辑数理没有任何关系。其实不然,英语教学同样拥有数的概念。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阅读训练中,让学生预测改变逻辑结果,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根据语篇线索,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理解文章的意义。
(二)强化单词的记忆方法
鉴于职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懒惰怕背怕学的特点,我们教师上课时可以在学每单元前,把这单元的单词做详细地讲解,除了单词的用法,更重要的要传授记忆单词的方法,如联想法:butterfly—蝴蝶,分析:butter—黄油;fly—飞。可以教会学生联想:蝴蝶很喜欢在黄油上飞。又如词缀法,前缀法:dis-否,不/disallow不准,dislike不喜欢,disagree不同意……inter—在……间/international国际的及后缀等这样学生记忆单词又有趣又轻松,教师再适时地不断抽查,学生记忆单词势必又快又多又牢固。久而久之,他们的词汇量会变得越来越大,一定会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
在阅读技巧中,特别是速度技巧中,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运用两个重要的阅读方法:skimming(略读)与scanning(扫描)。
1.略读(skimming)是选择性地阅读,要求学生第一遍阅读文章意图抓住文章大意,如,当文章中出现as a result,because,In a word 等这样的因果关系,都需要格外注意,它们都是表总结的词。
2.扫描(scanning)这个阅读策略对学生要求很高,要求学生从文章中迅速查找时间、人名、地名等。此时学生心里要带着问题去迅速扫描文章,具体在哪一段、哪一句,与题目无关的内容要很快略过。
总之,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对于我們中职生而言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教师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且指导学生坚持不懈地练习,就一定能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济南:济南大学出版,2006.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