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参与新课程改革
2019-01-06沈章明
沈章明
新课程改革推行到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着实应该认真思考班主任如何参与课程改革。班主任全面而高效地参与课程建构,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小学立德树人的一种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特质与主要目标是什么?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教育改革,其主要“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合作,“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要求专家、老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相互之间展开合作,建立合作机制;二是主张对话,认为“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是“所有与课程利益有关的人员或部门之间的对话”;三是崇尚探究,教师、学生、教材都必须积极面对教育中的不确定性,教师和学生要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开展对话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教材不再是学科本位、知识中心、被动学习的工具与象征,而应该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未完成性,为教师、学生和其他方面提供数据、信息与知识,接受众人的质疑、调整或修正。
简言之,所谓新课程,就是教师、学生、教材在一定教育情境中展开对话与合作而建构出来的成果;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立德树人,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致力于学生学习意愿的激发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技能,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以及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班主任是教师群体的一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密切参与者。按照上述说法,他们要与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展开对话与合作,也要与班级中的授课教师交流互动,还要负责协调处理学生、家长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复杂关系,可谓任重道远。然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班主任的岗前培训、工作指导、工作效果评价等,都是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
就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看,班主任工作的本质在于服务,重心在于有效组织对话与合作。以往,我们过分强调班主任的管理职责,很少强调其服务职能,也不太关注班主任与学生、科任教师、家长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今天,我们应该弱化班主任的管理权限,重点培养班主任的对话与合作能力。让班主任从门外走进来,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习困境,与学生展开充分而多样的对话,从对话中了解班级情况,营造班级氛围,打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工作最忌讳事事亲力亲为。为了减轻事务性的工作,班主任要多组织开展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让他们互相督促,互相激励。只有学生通过对话无法解决某些问题时,班主任才需表明态度,坚持原则,做出决策。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该經常组织学生与科任教师以及科任教师之间的对话。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科任教师并不太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这时候,走进学生群体中的班主任就应该及时调查并做出反馈。这样,既方便科任教师改进,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增进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交流。
调查中还发现,许多教师有时抢占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有时布置太多作业,占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均衡发展,也会破坏教师之间的团结。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就要发挥独有的协调能力,及时交流,妥善处理,既尊重每一份责任心,又不让责任心变味。
班主任工作并不仅仅是对话与合作,也不只是服务,它的本质在于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教与学的实际效果。对话与互动增多,学生自主行动与合作能力就会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会增加。这,就是树人,就是立德;是建构新课程,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