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情境下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
2019-01-06胡宁英
胡宁英
[摘 要] 在网络强国背景下,积极探索“互联网+”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情境下构建和应用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中职物理教学的效果。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进行了分析,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互联网+”情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型的构建、“互联网+”在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混合式教学应用的案例、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教学模式应用可望对新时代中职物理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互联网+”情境;中职物理教学;混合式教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49-03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錢,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网络技术,在此背景下探索“互联网+”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响应习总书记网络强国的号召,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中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混合式教学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是一项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高效获取并共享教学资源,能够将网络信息平台与现实课堂教学相融合,改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形象性体验,比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更具有实践性优势。在“互联网+”情境下构建和应用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了实施教学。当前,混合式教学符合中职教育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能使物理课堂中的抽象理论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评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快速掌握新知识,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互联网+”情境下的混合式教学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思维以及对学生传播知识的途径,使更多新的模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在“互联网+”情境下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集结了多种教学优势,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在线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线上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来传授学生知识,线下是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这种混合式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模式,更强调以学生为主。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二)采用多种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包含了建构教学理论、行为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以及情感教学理论等,这些教学理论都有不同的优势和不足。例如在传统的认知教学理论中,只重视教学的过程和价值,忽略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会采用多种教学理论进行教学,把这几种教学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优势的互补,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突出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在线教学”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体系更加丰富,还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掌握所学知识。混合式教学在“互联网+”情境下,可以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中加入在线教学资源,综合设计和规划教学,建构新的教学模式。
二、“互联网+”在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中的作用
(一)可以促进互动教学
在“互联网+”的情境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自主的学习。除此之外,“互联网+”还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很多平台,比如微信、学习通等,这些平台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使用,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整合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情境下,教学资源纷繁多样,但我们不应该被资源的海洋所淹没,而应通过“融”“改”“疑”占有资源,优选资源,创造资源,把课本资源、线上和线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三)可以强化教学指导
虽然中职物理主体已经变成了学生,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师教学的作用。教师除了进行正常的备课授课以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而且特别是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时,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互联网+”情境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又加上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学生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实时评价反馈
课堂实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特定的情景下,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调控及引导的评价活动。一般含有肯定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批评性评价、相互评价及自我评价、无声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等形式。有效的教学反馈通常具有准确性、针对性、指导性、激励性、适时性、多样性和交互性等特征。
收集和统计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信息,根据每一个重点、难点和细节,学生通过在线投票方式反馈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教学实时反馈,学生能迅速掌握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能迅速了解所讲授的知识点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程度,借助反馈、反思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计划,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互联网+”情境下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应用的案例
为了呈现在“互联网+”情境下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下面将以高教版中职《物理》(机械建筑类)一书中的第七章第三节“电磁感应”的教学设计案例来进行具体阐述。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电磁感应”这节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进一步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上呈磁场和电生磁等知识,下启互感、自感等内容,是学生接下去学习变压器和荧光灯的工作原理的基础,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学情分析
“电磁感应”这节内容在这里的教学对象是中职建筑工程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利用教学平台提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根据平台统计结果分析发现:学生已掌握了初中所学的“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的知识,但个别学生对前一节所学的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相关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学生喜欢所学知识贴近生活或与专业有关,充满探知欲望,善于利用网络、手机、微课等方式进行学习,但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观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但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方法有待加强,需要教师指点方向,多加鼓励。
3.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归纳总结出这堂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能说出什么叫作电磁感应现象;能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说明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能理解右手定则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技能目标:会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会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目標:通过探索学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养成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分组实验中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解决困难的优良品质。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得出电磁感应定律的条件;教学难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二)教学策略
本课依托超星尔雅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使用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游戏练习等方法,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传统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和数字实验,将抽象的物理原理直观形象化,从生活走进物理,发现问题,建构知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利用在线平台布置任务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登录学习通,通过微课复习磁场、磁通量、奥斯特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测试,成绩记录平台,教师依据测试结果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教师提前给学生发布预习任务,学生登录校园网中的学习网站,对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进行课前预习:对电磁感应有个大概的认识,了解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学习平台进行讨论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表现自己。学习平台上还设有预习的测试,学生可以通过测试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测试的结果了解学生的预习状态,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之后的教学方法。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自制的无线充电器对手机进行充电并投影到屏幕,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提出并思考问题:手机和充电器并没有导线连接,电是从哪来的呢?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实验探究结合三维动画分析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学生带着疑问,组内讨论,大胆分析猜想并根据已有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电路或选择课本的三个实验电路,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各组在完成本组实验探究后可到其他组进行交流及实验探索。探索过程中,有的组发现条形磁铁在闭合电路的线圈中不断插拔会产生感应电流;有的组发现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会产生感应电流;有的组发现接通或断开电路会在另一个电路产生感应电流等。实验结束后,学生在线填写实验报告,并分组汇报实验方案、现象及结果,并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接着教师利用三维动画展现上述实验中的磁感线,引导学生分析几个实验的磁通量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应用新学的磁通量的知识共同分析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三装置中不只包括一个闭合导体回路,必须让学生明确在这个实验中研究对象是穿过大的螺线管的磁通量,为此仿真三维动画设置了可以单个显示螺线管的磁感线按钮。这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三个实验中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教学难点顺利得到解决。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解决困难的优良品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对比采用不同的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让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认识到所有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