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显言语实践的思维品质

2019-01-06朱祺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言语实践复述

朱祺

【摘要】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生长点。复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同时,对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又起着奠基作用。所以,笔者试图归纳总结当前问题现状,并从中分析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有效的复述训练方法,使其能够体现语言生长的实践主体、交际特点、时间空间等,并通过词串、主线、图表等方法,让训练化整为零、有层级、有阶梯地步步向前、向上。

【关键词】复述 言语实践 言语思维

复述其实是一种说话,是将文本内容内化为自己语言的实践活动,究其实质同样可看作是口头作文训练。小学生对很多知识都处于一种懵懂状态,突然间接触写作,会显得较为困难。在小学阶段,重视对学生复述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提升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为其今后的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复述教学的现状分析

根据薛法根老师阅读能力序列中对于复述部分的划分: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笔者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了梳理,提出有明确复述要求的课文分布在各个年段中,不同年段对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方法也要应时而变。可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忽略”各自差别,最后千篇一律,思维的过程、品质难以落到实处,最终也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一种模模糊糊的状态。

1.现状一:指鹿为马,目的混淆

首先,我们要区分的就是复述、背诵与缩句。很多学生在不明就里的复述中,常常一字不落地把课文再呈现一遍,或者减少两句再呈现出来,教师很多时候也不知如何评价,甚至觉得这样的复述很完整了。那么,我们来还原复述的目的:就是要把握文本的重点,用语言来进行梳理—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只有经历过这几个阶段,学生的言语能力与思维品质才能生长,这其实是一项综合性的言语训练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复述能力的内涵是言语的思维品质,外延则是言语的实践经验,这些必须通过学生对言语的重组、表达之后才能形成。所以,简单机械的重复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2.现状二:逢场作戏,方法缺失

教师常常会布置这样的作业,尤其是在寓言、童话文本教学的时候:请同学下课后讲故事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但是口头作业不仅在完成度上要打一个问号,完成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原因在哪里,主要是教师并没有教给学生方法:如何复述、怎样复述,缺乏方法与策略的活动只能是掩耳盗铃了。

3.现状三:按圖索骥,因循守旧

在复述教学中,学生复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方法的指导、策略的运用。可在现实的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教学虚无、没有支撑,学生学无所依的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总是默守成规地出示复述方法:一记大概,二抓关键,三放电影,之后让学生复述。结果,学生往往是脚踩西瓜皮,想到哪说到哪,或者是把课文的大意说一说,并没有真正走进文本,也没有言语生长点。这种复述不得法、见效不明显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二、复述能力训练的内涵特点

薛法根老师在《为言语智能而教》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帮助他们化知为能。支架式教学指向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重在运用规则的学习和实践。实现了‘化知为用,真正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生长的是学生运用语言的机智。”

复述也是这样,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支架”,给他们工具和方法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同时提升言语表达和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复述能力的生长,应该遵循以下规则。

1.体现言语实践的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复述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理成熟为基础,更强调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它们有着很多“原认知”和“前概念”,这些是他们用以建构知识、形成新观念的基础,是他们得以发展的前提。

2.找准能力生长的空间

笔者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即学生在单独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潜力(需要通过教学获得)。两种水平之间的那部分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复述训练也是如此。实践证明基于最近发展区并保持在最近发展区以内的教学不仅能训练和强化学生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且能够激发和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创造新的心理形成物,促进发展。

3.抓住言语交际的特点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在社会互动的情境中,学习才会发生,理解才有可能,人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互动要以言语交际作为中介,所以要求教师在复述教学过程中组织有利于学生复述的活动,多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互相交流,从而达成共同建构的目的。

三、复述的策略建构

遵循以上特点我们对现有复述策略进行提炼,在体现上述要求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支架”成为好抓手,既能让学生清楚直观地理解,又能帮助学生流利通畅地使用。

1.词串为抓手,以小见大

人们常说,读书首先要把一本厚厚的书给读薄了,那么提取关键词串,无疑是理解文章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能在复述训练时给予学生这样的提示,学生就能连词成句,聚句成段。比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剪枝的学问》时,就以此为抓手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通过出示“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逐步还原:地点都是在王大伯的桃园,那么分别是在什么时间?看到了什么景象?所以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心理反应?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就能够清晰地把握复述的思路了。

以词串为“支架”的复述策略能够用最少的话提炼出文段的关键意义,其难点在于如何提炼关键词、提炼哪些关键词,它关乎于培养学生的“再现思维”能力。如复述《哪吒闹海》这一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动作词串,将描写哪吒与夜叉两人动作的关键词语梳理出来,不仅两个人物跃然纸上,整个事件也就清晰了,学生的复述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在确定关键词时要对应学生的记忆点,找准学生“言语思维”的节拍点,只有踩在点上,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提升言语实践的能力。

2.线索为主导,牢握主线

一篇文章的线索往往可以串起学生对整个文本的理解,或以时间为序、或以事件为主,或以地点的转移、情感的变化等为序,教师可以根据文本,指导学生找出主线中的连接点,帮助学生理清复述的思路,在这条“线”的牵引中,找到延生的枝节,从而进行更有序、更完整的自主复述。

如《珍珠鸟》这篇课文,如果认真研读我们可以发现文章是双线甚至三线并行,明暗交织。

表面上以时间、地点不断推进:在时间上“起先—随后—渐渐地—先—然后—后来”,在每个时间段小珍珠鸟都做了什么?地点上“笼子周围—屋里—小桌上—杯子上—笔尖—手指”,地点的变换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什么?文章还有一条比较清晰的暗线,人物之间的关系:从“陌生—慢慢靠近—逐渐亲近—亲密”体现了小珍珠鸟与“我”之间的信赖建立起来了,并且越来越深了。

通过这样的解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复述的层级,把散乱繁多的内容,聚合成线,便于学生把握。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也能够在这些“连接点”的帮助下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同时在这样的言语实践中,把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融合,学生就能把故事讲“活”,讲出彩了。

3.图表为先导,步步为营

表就是表格,图就是“脑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表格,从而完成对文本的熟悉—理解—分类—提取,以图表为先导可以清晰地梳理较为复杂的文本,言语的逻辑思维就在这样逐层递进的形式中得到了训练,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三打白骨精》。首先,通过填空式图表,我们可以清晰地还原事件的详细过程;其次,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加入一些新的空格元素,如猪八戒的几次态度、悟空对师傅的态度等,从而让复述变得鲜活起来。

当然,复述的策略不胜枚举,通过想象、转换人称、转换视角等方式进行创意复述也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其思维的活跃度,但是通过上述几类方法我们可以巧妙地搭建起形形色色的“支架”来辅助学生。教师不必大费周章地向学生灌输,学生也得到了释放,不论简单复述、详细复述还是创造性复述,都能靠着教师搭建的“架子”逐级向上。

猜你喜欢

言语实践复述
巧用假设,推促言语实践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复述策略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言语实践: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借助复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薛法根老师指导学生“复述”艺术之微探
浅谈英语口语训练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