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课堂”教研一体化的探索
2019-01-06方苏琳
方苏琳
[摘 要]“草根课堂”指充分整合学校资源,由学校在教学、教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担任课堂主讲,对相关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文章从“草根课堂”理论思考、“草根课堂”操作探索、“草根课堂”做法反思三个角度,系统阐述了“草根课堂”的相关理论、具体操作方法和效果。
[关键词]“草根课堂”;理论思考;实践探索;总结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6-0059-02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各校都会邀请省内外名师到学校上示范课或做访谈、讲座。事实上,“请进来”作为经典的校本培训方式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能学到比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能欣赏到不同的教学风格、能目睹传说中“大神”们的风采……但是“名师课堂”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教师水平,甚至不同的目标要求都可能导致模仿带来的负效。曾经有一次笔者所在学校邀请了一所城里学校的优秀教师来上示范课,结果是互不适应:城里教师的跳跃性思维我们的学生连滚带爬也跟不上;城里教师以为自己面对的是博览群书的学生,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囊中羞涩”。由此城里教师好些精心的设计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城里能上出轰轰烈烈的效果,在我们这里却只收获了冷冷清清。是的,不管怎样的培训必须实用、适用,否则便不能用,造成困惑还是困惑、问题还是问题的局面。我们的确需要诗和远方,但是我们首先必须先走好脚下的路。毋庸置疑,“名师课堂”在培训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对于某些学校来说,也许开展与之相对的“草根培训”更适合一些。
我们只有从学生實际情况出发,从教师专业水平出发,从学校发展需要出发,开展相应的培训,才能将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
一、“草根课堂”理论思考
“草根课堂”指充分整合学校资源,由本校在教学、教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担任课堂主讲,对相关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
“草根课堂”作为校本研修的载体,其教学理念完全符合校本研修的三大特点: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草根课堂”主要承担的任务有四项: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研究经验、引领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法。
1.解决实际问题
“草根课堂”的主讲就是身边人,所以对于在教学、教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便可以及时得到解决问题的建议,甚至是做法指导。例如,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给出解决“卡壳”问题的方式;有教研经验的教师可以用反思的方法进行点化,增加教育教学的智慧……
2.总结研究经验
“草根课堂”不仅仅能起到解决眼前问题的作用,它还可以让身为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同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教师在研修中共同探讨、学习、实践,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地取长补短、厘清思路,不断地补充新知、收获经验。有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如果能设计出一个好问题,那么这堂课就会上得特别顺,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有所得,教师指点迷津、推波助澜有所获。这位教师在帮助许多课堂上会“碎问”“废问”的教师之后,总结出了“主问题”教学法。为了学到更多,这位教师又去查阅相关论著,阅读了“主问题”设计专家余映潮老师大量的论著,其草根实践在专家理论的引领下如虎添翼。这位教师总结出了设计“主问题”的方法,不仅使自己的课堂更高效,也带动了语文组成员,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开发出了校本培训的课程。
3.引领研究方向
“草根课堂”可以培养一批有研究意识、有经验做法的校级名师。这些教师不仅是培训任务的承担者,更是学校的教研先锋。他们在课堂实践中坚持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不仅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更引领了学科组的研究方向。例如,语文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而研究“主问题”设计、政史组为了克服空洞说教而研究“案例”教学、理化组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而研究“实验式”课堂教学等。
4.指导研究方法
“教”“研”“训”三位一体是校本培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草根课堂”不仅遵循这一研究原则和方法,更着力于创新。例如将“教”“研”一体的做法落实在集体备课与课堂展示当中;将“教”“训”一体的做法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将“研”“训”一体的做法落实在教学研讨中。
“教”“研”“训”三位一体紧紧围绕课堂核心,为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出力。
二、“草根课堂”操作探索
“草根课堂”的操作分培养和培训两步走:
1.培养三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选拔。在教师中选择有一技之长的教师进行培养。例如教师A教学生文化课程不甚擅长,但在辅导学生技能运用方面却独树一帜,我们便可以创造机会把他的擅长变成特长。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学生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屡屡获奖,而教师A也成为有名的竞赛辅导教师。
第二个步骤是培养校级名师。创造一切机会让有才能的教师走上“草根课堂”,在培训中成长,在培训中成熟,在培训中成才,在培训中成名。
第三个步骤是培养区域名师。创造一切机会让校级名师走出去,走出去展示学校,走出去成就自己,走出去成为专家、名家。
必须说明的是,对于走上“草根课堂”的教师绝对不论资排辈,“能”才是评价他们的唯一标准。“草根课堂”成就了学校成就了教师,负责培训的教师会更加自信,会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也更稳。
2.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1)根据教师发展的需求开设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
教学技能课:针对课堂效率低效甚至负效,我们可以面向学科教师开设教学技能课,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技巧课:针对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面向班主任开设教育技巧课,以解决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教学理论课:针对教师教学理论薄弱现状,我们可以面向全体教师开设教育教学理论课,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中年教师的风格形成。
培训内容既涉及如何建构课堂、如何与学生相处这样的大问题,又涉及怎样突破一个知识难点、怎样处理一次偶发事件这样的小问题;既有经验之谈,又有偶然一得;既有教育教学之道,又有交往交际之法。这样的课程内容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2)根据教师发展的需要开展不同层面的培训活动
首先是大课堂,选择学校教师中经验丰富或理论素养高或在某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主讲,向全体教师传授教育经验和课堂教学方法。
其次是中课堂,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选择组内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向全组人员传授教材解读、类型题讲解经验。例如为了实现“小”与“初”的无缝衔接,我们会特别邀请六年级的各学科教师为七年级的相应学科的教师上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七年级的各学科教师可以了解把握小学教学的特点,进而更好地在开学初的一个月内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
最后是小课堂,以备课组为单位,对如何突破教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进行培训。例如,七年级语文备课组讨论朱自清《春》的教学导语要如何设计才能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得以顺利突破。
相比于大课堂和中课堂,小课堂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因为小课堂的培训是随时随地进行的,其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效性更加明显。
对有着不同需求的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会使得培训的目的性更强,培训的效果更加明显。但无论是哪种培训,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的效率,這是校本研修的终极目的。
三、“草根课堂”做法反思
1.挖掘本校教师资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对于在某一方面能为众人解决问题哪怕只是一个简单问题的人,我们均可称之为“师”。于是,一个白板课件制作技术熟练的二级教师成了许多中、高级教师的老师;一个体育教师成了许多想锻炼身体的教师的老师;一个在省级论文大赛中获奖的教师成为所有想让论文获奖的教师的老师……
2.整合校内外资源
学校教师是“草根课堂”的主人,却不再唯一的主人。一个对家教颇有心得的家长能够成为我们“草根课堂”的“名师”;一个对青少年犯罪颇有研究的民警能够成为我们“草根课堂”的“名师”;一名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能够成为我们“草根课堂”的“名师”……
3.培养校级名师
“草根课堂”能够为学校培养出一批校级名师后备人才,因为培训的草根性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走上讲台,将自身所长展示给同仁。“草根课堂”成为培养校级名师的摇篮,成为展示校级名师风采的舞台。这份孕育和培养将激发教师积极主动的专业发展意识。
4.培训校内教师
“草根课堂”始终肩负着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重担。授课教师在“草根课堂”上承担的是培训的重任——把自己在教学、教研中的心得、经验、方法甚至失误通过案例的形式讲述出来,给同仁提供捷径,或者让同仁少走弯路。这样有利于提高所有教师的专业水平。
“挖掘与整合并重”,“培训与培养齐飞”,“草根课堂”的开展使校本研修落到了实处。
“草根课堂”校本研修完全来自教学第一线,充分服务于教学第一线;贴近学校实际,充分满足教师需要;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草根课堂”也有可能成为“问诊课堂”:“问诊”草根名师,解决教学疑难杂症;“问政”学校领导,参与学校规划建设;“问症”学生家长,解决教育沟通问题……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