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06任雨燕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生视角学前教育专业

任雨燕

摘  要: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普惠性”幼儿园及小区配套幼儿园工程的大力推进,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就促进了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如何设置专业课程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和研究者就成为一大热点问题。文章基于对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读本科生的调查和访谈,分析当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从调整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两个方面出发为专业课程设置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视角;学前教育专业;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7-0135-02

要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经过严格训练、掌握专业理论与技能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和研究者十分关键。当前,高校学前教育关注热点集中于课程设置改革。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对自己所学习的课程和接受的教育有着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认识,并由此发现一些学生切切实实关心的、影响他们学习和就业的关键因素,在课程设置中考虑学生的建议,有利于优化调整课程设置,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本专业的发展。

一、当前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1)专业理论课程。第一,理论课程内容陈旧,脱离学前教育实际和发展前沿。理论课程作为基础性课程,要为实践服务,就需要与实践相联系。当前,专业理论课程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以讲师讲授为主,与实际联系较少,课程利用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第二,理论课程内容零散重复,不系统。教师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时,应该兼顾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帮助学生深刻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奠定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础。调查中很多学生认为学到的理论知识很零散,还有些内容重复,各学科之间联系不紧密,无法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三,入学教育和职业规划等相关课程效果不佳。目前的入学教育和职业规划内容笼统,没有专业针对性。很多学生对这个专业不太了解,在没有适应大学生活的情况下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大部分学生对未来职业也没有明确规划,这就导致学生专业认同感较弱、对课程学习认识不够等问题。笔者认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大学学习、认识专业、规划未来,也应是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

(2)专业技能课程。第一,专业技能课缺少个性和实用性。案例学校的艺术素养课开设比较全面,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存在专业技能训练少、实用性不够、学时短、内容多等问题。大多数学生没有相关基础,而且时间精力有限,经常奔波于各种艺术课的学习中,疲于应付,能有真正学习效果的却不多。此外,还存在上课方式不合理、练习机会和有效指导较少的现象。艺术素养课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和专业教师的指导,受学校资源的限制,学生普遍觉得练习和获得指导的机会太少,导致这类课程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第二,缺少其他技能训练。幼儿教师應该具备与幼儿、家长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教育管理、“三笔字”等其他技能,这些是幼教工作必备的专业技能。虽然当前有些教师授课时会涉及这些内容,但都没有系统地教授。

(3)实践类课程。第一,见习时间短,开设时间晚。见习是学生了解幼儿园实际情况的渠道,集中见习时间短、开设时间晚造成学生难以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理论学习没有实践的支持而流于表面,影响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第二,教育实践内容不明确、不全面。在见习和实习中,实践内容不全面、不系统,多集中于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但日常管理、家长工作等实践内容学生几乎接触不到。没有明确的实习内容,学生的教育实践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专业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第三,缺乏有效指导与评价。实践前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实践内容和方法,实践过程中的指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实践后的评价帮助学生总结问题、提升专业能力。每一环的指导和评价都很重要,缺乏有效的指导,实践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1)各学科内容的比例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案例学校旨在培养幼教领域的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就目前的课程设置而言,无论是想成为实践工作者的学生还是想成为理论研究者的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都是一样的。对于就业期待不同的学生,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是不同的,这样统一的课程安排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2)选修课的设置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案例学校可供自由选择的专业选修课过少,有些课程虽名为选修,实为必修。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选择课程内容,导致学了的用不上,想学的却没机会。选修课设置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无法很好地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和专业成长。

(3)部分课程开设顺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课程安排不仅需要符合学科逻辑,还应顾及受教育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经过调查,案例学校的部分课程开设顺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如在学习教育史类课程后再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接受度会更高,教法课应该开设在理论课程之后。

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1.从专业课程内容出发。

(1)对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建议。第一,重视入学教育和职业规划,培养学生专业信仰。通过专门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使学生详细了解专业情况、学科情况、就业前景等,培养专业信仰。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第二,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及学前教育发展前沿相融合,将具有实践性和学前教育领域发展前沿的新内容融入课程,并与理论相结合,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成为自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呼应;第三,整合课程体系,避免重复。教师之间应该有更多的沟通交流,了解自己所授课程和其他教师所授课程间的异同,共同商讨各门课程的侧重点,使课程内容完整,没有遗漏和重复,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2)对专业技能课程的建议。第一,增加艺术素养课程中的实用性内容。本专业的艺术素养课应该体现学前教育的特点,内容上应该侧重实用性和工具性,着重培养学生将简单的艺术知识、技能教授给儿童的能力;第二,增强艺术素养课程的个性化。学生学完各类基础入门课程,获得基本欣赏运用能力后,选择其中一项或两项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使之有一技之长,还能减轻专业教师授课、回课负担,增强教学效果。

(3)对教育实践课程的建议。第一,调整见习时间和形式。见习从大一开始,每学期甚至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下园见习,持续的见习可以为学生未来的研究活动积累资料;第二,明确教育实践目标和内容。重视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在每次见习、实习前细化实践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实践活动,发挥教育实践的真正作用;第三,加强师生沟通,给予有效指导和评价。对于学生在实习期间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定期收集和解答。实践结束后开展实践交流活动,展示学生成果,并予以反馈和评价。通过师生间有效地交流,促使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收获,提升专业能力。

2.从专业课程结构出发。修改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比例。学生前期学完基础理论课和基础艺术技能课后,将课程方案分为两种:一种偏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满足研究型学生的需求;一种偏向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满足实践型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就业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除此以外,学校还应增设选修课,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就业需要,涵盖实践性课程和理论类课程,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满足本科生个人发展和个性化学习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利民.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 张海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对学前专业课程满意程度的调查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00-202.

[3] 李攀,翟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优化探索——基于毕业生的调查[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5):40-45.

[4] 唐雪梅.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11):44-46.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学生视角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视角:文本教学解读的起点
基于学生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满意度提升的策略研究
浅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义
从学生视角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析
浅论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