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落水遇险人员救助技术研究

2019-01-06尚红波,苏开熙

中国水运 2019年12期

尚红波,苏开熙

摘 要:本文是经过总结以及大数据分析之后,以海上落水人员救助为切入点,详细地介绍了相关的救援技术特点以及其对应所存在的风险、困难,同时还深入地探讨了我国新型的海上救助装备及其一些设计构思,本文介绍的主旨就是拓宽我国现有的救助手段,从而提升我国现有的海上救助能力,希望这些论述可以为海上遇险人员的救援提供一定的技术理论支持。

关键词:遇险人员;救助技术;设计构思;理论支持

中图分类号:U6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12-0029-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港口的吞吐量已经占据世界海上货物的三分之一,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国的救捞体制能否满足当今的海上发展需求,我国专业的救捞队伍建设是否可以在海上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仅是几次海外撤侨,索马里护航这样的历练还是远远不够的。海上人命救援技术在我国的相关公约法规中有着详细的阐述,同时这些技术在专业救捞中也发挥了难以比拟的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变革,新型装备与技术层出不穷,这也为我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海上人命救助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科技保障。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简要地介绍海上落水人员救援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技术风险和困难,从而借此拓展我国的海上救助手段,提升我国公民的海上安全。

1落水人员救助的关键环节

人员一旦海上落水,都会紧张焦虑,加之海浪拍打就会使落水人员意识模糊甚至是休克溺亡。当落水人员体温降到35摄氏度时,持续的寒冷会使他们的意识模糊消失,加之人在水中失温更快,身体热量的散失速度也是空气中的数倍,其死亡的风险就会很高。所以缩短待救时间是他们生存的关键点,而且有效的救助救护也是挽回他们生命的必要手段。搜寻、营救、救护是我们海上救援的基本过程,本文就此进行详细的阐释。

1.1海上搜寻

海上快速寻找到目标是成功救助的保障。愈早发现目标,落水人员的生存概率就越高。我们在进行海上搜寻救护时,所使用的救助船舶以及直升机多按相关规定进行开展,并且搜寻基点的确定尤为重要。在验算失事点以及搜寻基点时,要充分考虑到海风、洋流、潮汐的作用,借用当今的大数据处理来尽力提升自己搜救推算的准确率,并且确定最佳的搜寻方式。当然因为海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所以相关的落水人员被搜救的成功率还是相对较低的,但现今我国的北斗定位,电子激发手电等技术的进步,使搜救的成功率有所提升。

1.2落水人员营救

当我们在海上发现落水人员时,必要的救助手段就是保人性命,这是重要前提。当我们将落水人员救助到船舶或者飞机时,要尽量减少次生伤害。大船可用救生捞网、救助艇救援,直升机可由专人锁降救援。

1.3船上救护

当我们将落水人员营救上船后,初始的诊断以及急救就是为他们续命的关键措施,像供氧、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复温、伤口的处理等都是保命的关键措施,当然必要的远程医疗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迅速、高效是我们海上救援的目标。

2船舶营救落水人员的方式

2.1救助艇营救落水人员

当我们发现落水人员后,为了尽量减少二次伤害,多会选择释放救助艇来进行营救,这也是海上最常见的营救方式。方便快捷、可进入浅水区域营救。但是,救助艇受气象海况影响明显,其作业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

首先,救助艇收放危险程度较高。当风浪较大时,救助船舶摇晃幅度就会很大,救助艇收放时就会随母船摇摆,人员极易被甩出艇外落水。同时吊艇的钢丝如难以承受救援时的总质量,尤其是艇体与艇架或船体碰撞时,所具有的额外弹力存在绷断钢丝的风险,艇毁人亡将不无可能。

其次,救助艇水面救援风险较高。在一定风浪下,救助艇自身很难有效地进行稳固作业,在靠近落水人员时,为避免挤压落水人员就不得使用很多随身的工具,像缆绳、救生环、桨、艇篙等都存在二次伤害的风险,所以要谨慎使用。同时救助艇如受力过于的偏,还会有侧翻的风险。加之救助艇较小,抗风浪能力很差,所以一旦操纵失误,自身侧翻也是可能的。由此可见,救助艇作业多是在气象海况平和时进行的。

2.2救助船救助落水人员

在大风浪情况下,人命救助多是通过救助船自身来完成的,其首先会靠近落水人员,然后通过船舶上的救生设备把人拉上船。我国目前的救助船都是船侧低压区救援。这是因为螺旋桨对落水人员的威胁极大,所以不得不防,在船舷边救捞时,我们要严防对落水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当需要营救的落水人员很多时,救生攀爬网、救生圈串被使用的可能性最大,救助船救助多是海上出现大风浪的情况,这时救助艇都是无法使用的,但因为船体笨拙,加之风浪摇摆和落水人员的掌控性较差,所以极易出现二次伤害事故,因此救援作业一定要慎之又慎。

2.3救生捞网救助落水人员

救生捞网张开面积大、结构牢固,可两舷安装使用,即可撑吊又可以攀爬,还能当捞网使用,因此是常見的救生器材。船舶当接近落水人员时,可将落水人员漂入网中,吊援上船。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大型救助船均配置有各种的救生捞网。

然而救生捞网救助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大风浪中吊杆提起的救生捞网若不能灵活操纵,网具就会撞击落水人员,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并且如果网面布设位置不当,船舶的螺旋桨也会存在吸入救生网以及其救护的落水人员的危险。并且大风浪时吊杆控制不当,救生捞网翻滚磕碰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现实中的救生捞网使用较少,多是采用救助艇救援。

3探索新装备和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救援设备以及技术层出不穷,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救生方式的不足,在救助中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从而满足新时代发展海上救助的急切需求。

3.1 MOB-AIS

海上落水人员的搜寻是我们救助的重点,但搜寻制约因素较多,精度也很难满足我们的现实需求,救助船上的近距离搜寻设备在宽广的大海上仅有有限的作用。而配有无线电示位标的落水人员,其获救几率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像造价更加低廉,接收更广的MOB-A1S就是我国国产救生定位的典型代表,并且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该类设备的普及度将会更高,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救助船舶已经为自己的船员逐步配置了MOB-A1S设备,可以降低自身的安全威胁,并在搜寻落水人员时进行施救。

3.2无人机

无人机搜救机动灵活、覆盖范围广。同时还可以传输高清视频图像给救助母船,在岛礁、浅水区作用巨大,搜寻效果也远超一般的救助单位,同时像我国的大疆无人机其在这方面的研究改进较多,已经可以基本上满足我们的搜救需求。并且无人机还可以辅助采集船只受损情况等诸多救援项目。但其抗风能力较差,多在海况良好的时候配合搜救艇应用。

3.3遥控救生圈

遥控救生圈如图1所示,该救生装备可以在施救人员不入水的前提下,把救生圈自动的递送到落水人员手上并将落水人员牵引到救援人员附近。该设备的设计构想是在浅水区、堤坝区、岛礁碎石区等有限的距离内辅助救援。目前还须进一步研发。

3.4救生捞杆

在救助时,大部分的风险来自于救助船只,而救生捞杆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该类问题。在一定的安全距离内利用捞杆对相关人员进行救助,我们使用的救生捞杆多是超轻碳纤维材质,其最大的伸展长度可达20 米,十分适合水中救援。

3.5无人救助艇

小型无人救助艇研发的主要目的是代替人工救援艇,其設计保留了较大的续航力和航速冗余,主要的设计目的是填补救助的空白区域,可拖带救援物资,大风浪中也可使用,其开发潜力较大。

3.6激光示位笔

激光示位笔七十就是通过激光照射救援设备已达到标记自身位置的目的,观念较新颖,其主要作用是弥补救生衣上自亮灯、自发烟雾的局限。其激光的穿透效果较好,可以满足海上求救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其在海上救援中发挥的作用较好。

4结束语

落水人员的营救是海上人命救助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操作不慎,对遇险人员会造成二次伤害甚至救助失败,传统的救助方法存在的风险需在作业中进行规避和克服,操作过程中要慎之又慎。而科技的发展助推了救助技术的发展和救助能力的提升,我们要加快探索新技术在海上救助中的运用,从技术装备中拓宽救助方法,提升救助能力,从而减少对落水人员和救助作业人员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杨雪,康红霞,张延铭.基于PSR与AT的海上突发事件应急信息需求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04):140-145.

[2]吴晓林,兰培真.海上救助船舶模糊相似优选方法[J].中国航海,2018(01):74-77+116.

[3]谢立成,周元波,陈鹏飞.渤海湾客滚船救助方法探析[J].世界海运,2015(09):19-24.

[4]史春林,李秀英.中日加强海上搜救合作研究[J].日本研究,2015(02):23-29.

[5]史春林,李秀英.中韩加强海上搜救合作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5(04):97-10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