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指导体系建构
2019-01-06龚海育曾锟
龚海育 曾锟
摘 要:针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以及企业对高素质技术人员需求的增长,加之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存在缺陷,文章提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構建毕业设计指导体系,企业与学校共同指导与评价,同时明确各自的职责及评价方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指导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7-0054-02
毕业设计既是教师指导在校学生的最后一道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进入企业正式工作之前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第一次体现。所以,毕业设计应该将学校、学生与企业充分地衔接起来。本文从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入手,分析和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优势及体系的构建。
一、传统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选题过于笼统,题意相似性较高。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理论研究,而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往往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在选题时缺乏新意,选题生搬硬套,题材也是大同小异,加之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引导,针对此类问题校内教师也是无从下手。比如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某班在选题阶段甚至出现过同一个小组有超半数的学生选择某段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整治方案设计,分析其原因竟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解了翻浆冒泥的病害整治措施,可见学生还是拘泥于课堂,无法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这种问题时有发生。
2.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在时间上存在冲突。高职院校往往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同时安排在第六学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在校指导教师只能通过通信工具与学生取得联系,信息反馈不及时,甚至得不到反馈,长此以往学生产生了无所谓的心态,指导教师也失去了耐心,最终只能利用顶岗实习结束之后的一个月时间进行毕业设计。
3.企业缺乏对学生毕业设计内容的监督。部分学生将实习单位现成的资料直接用于毕业设计,教师在检查内容时并不清楚其来源,而学生也认为是第一手资料可以蒙混过关,等到查重阶段却发现重复率过高,再去调整或是更改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导致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资料,最后影响学生毕业。
4.答辩环节存在局限性。毕业设计答辩作为考核毕业设计的重要过程,参与评判的仅仅是校内指导教师,在评判标准上局限于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而对其创造性及实用性的评判。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指导体系的优势
1.政策导向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开始意识到单纯的校内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在毕业设计的指导环节上,由于缺乏企业的参与更是成了人才综合能力培养上的弱项。
2.解决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方式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选题上,更加契合生产实际。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难题入手,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选题是学生最难以入手的环节,也是校内指导教师较难把控的内容,而在新的指导体系下选题方向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合理化。如上文中提及的道路病害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病害远远不止翻浆冒泥,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实际接触过,导致选题过于单一。在实际生产中要重视所有病害,也有相应的整治方案,在其实际操作中合理的引入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有较好的代入感,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产生多样化、合理化的设计主题,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有效地解决指导过程中选题难的问题;在时间上,合理分配工作与学习时间,在不影响顶岗实习中各项工作的前提下让学生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处理,既能保障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又能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企业安排的工作任务,最终让学生养成在工作中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内容上,学生的毕业设计往往是围绕选题展开,以往的毕业设计过程都是带着选好的主题去企业实习,也就是带着问题去现场,在实际工作中寻求解决方案,但是从企业角度出发,不可能给每个学生设置相应的实习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应的实习内容,只能又回到理论研究的领域。而新的指导模式是在现场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由于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来自于工作实践,这就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撰写内容时更好地贴合实际情况,避免设计内容出现过多空洞的理论,更好地体现毕业设计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指导体系的构建思路
1.校内教师走进现场,企业技术人员走进校园。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优秀人才,同时也是企业与学校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契机。校企合作应加强企业与学校的人才交流,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校企合作模式规定企业技术人员在合作院校每年所要获得的学分以及校内教师在企业的实践时间,一般企业技术人员应满足每年度达到80学分,校内教师在岗实践培训每年度不少于1个月。提升两者的能力才能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相互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2.明确校内指导与企业指导的重心。在选题上,强调选题出自现场实践的重要性,选题应该是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后的一个月之内确定,先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实习体验选出最初的主题,再由企业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其工作内容的主题及时进行调整;校内辅以引导,在初步确定选题之后,校内教师在对其选题方向进行分析,若出现超出学生所学范围以及难以展开的选题时,应该及时对企业提出反馈意见,再由企业重新确定,如此循环,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形成三方共识,敲定最终选题;对于毕业设计内容,企业对于已形成的现场资料只能供学生参考不可照抄,保证内容的独特性及可行性,校内应重点把控其内容的规范性及与专业知识的相关性。与此同时,学校和企业形成各自的评价记录,以作为评定成绩的过程资料。
3.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主体包括企业技术人员、校内指导教师及同组学生;三方评价按其综合评价总分的50%、40%、10%的比例确定最终成绩。评价指标划分为三个部分,即选题、内容及答辩;教师和技术人员应各自确定其考核标准,考核依据应该在各个环节中形成,并要有书面记录的过程资料,可将三个指标占总成绩的比例分配为选题部分占40%,内容占30%,答辩占30%。此标准可以更加合理地评价学生毕业设计的综合成绩,同时加入同组学生的互评,使该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4.其他规定。校企在指导过程中难免出现意见不同的情况,在多次协商未达成共识的前提下,为不影响各个环节的进度,不同的情况下应以其中一方的意见为准,如选题应以企业技术人员意见为准,设计内容应以校内指导教师意见为准,评价过程中若出现较大分歧,应做到互不干涉。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定期到现场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及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同时协调好各方的关系,保障学生在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上能够更加合理。在答辩地点的选择上,考虑到现场技术人员工作繁忙以及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需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可以将答辩地点设置在企业。
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指导体系的构建,可以形成学生、企业、学校“三赢”的局面。既可以使学生高效地完成毕业设计,顺利地完成大学的学业,又可以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企业的联系,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企业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知识储备;增强了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在毕业设计中融入校企合作模式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应届毕业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朱艳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毕业设计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2):107-108.
[2] 苑萍,张炜丽,张泽,等.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98-99.
[3] 刘静.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5):34-35.
责任编辑 陈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