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2019-01-06孔德彬
孔德彬
[摘 要]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是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我国古典名著。以两部作品为研究文本,对其中的忠义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部作品中忠义思想行为的表现及其异同,以提高人们对作品中忠义观念的认识,以期达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关 键 词] 《三国演义》;《水浒传》;忠义观;研究
[中图分类号] I207.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50-02
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普通大众当中,《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深受喜爱并被津津乐道,作品中引人入胜的故事寄托着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价值取向,如作品人物身上展现出来的“忠义”思想和行为。
忠义,忠是忠贞忠诚,义是义气信义,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核,其中包含了维护现实社会秩序的内容,而且契合普通大众的心理需求,因而忠义思想是被社会各阶层所普遍接受的。两部作品的创作手法虽然存在差异,但其中所包含的历史观以及阶级特点存在相似之处,如历史背景下所形成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忠君报国”“除暴安良”等思想理念。忠义思想在封建时代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安身立命的前提,是与人们的身体血液融为一体的一种精神。
一、《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忠义观
(一)《三国演义》的忠义观
《三国演义》中的忠义观主要将报效国家作为核心。《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关羽的一生就充分体现了忠义的价值。关羽形象的忠义观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桃园三结义”中的忠义观念。誓词中“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齐心同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死……”其中的“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表达出仁义以及侠义的思想[1]。(2)在华容道上释放曹操,也体现关羽知恩必报的仁义以及不乘人之危的侠义。(3)关羽与刘备以及张飞的情谊充分展现出善始善终以及患难与共的忠义思想。文章中对主人公忠义的描写还有很多,如诸葛亮的“忠义”,是忠拥国君、忠待群臣,表现在政治、军事多个方面;又如张飞的“忠义”,是其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丧失理智的“莽汉”形象,他的鲜明个性和率真也深受读者喜爱。
(二)《水浒传》的忠义观
在《水浒传》中,宋江作为作品的中心人物,是忠义精神的主要代表。《水浒传》中的忠义观主要以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为核心,表现为仗义疏财、兄弟平等。但是,《水浒传》流传至今人们对宋江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分歧,其中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宋江是正面形象,而明清的金圣叹则否定了宋江的形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作品中将宋江对君主的“忠”以及对民众的“义”集于一身,意图将“忠”“义”两方面紧密融合塑造一个完美无瑕的人物形象。但是,受到历史、阶级的局限,导致人们对宋江忠义思想的认知出现偏差。宋江的忠义思想有积极的一面:(1)作品中宋江的所作所为深得人心,作为梁山中的大统领,展示了起义领袖的英雄本色,忠义思想贯穿于人物活动的始终。(2)在放走晁盖的情节中,展现了宋江重情义、轻法度的内心世界。(3)宋江与兄弟的关系相互平等,受招安之后,朝廷要将他们分开,因而发誓“生死相随,誓不相舍”,表现出宋江忠义的性格特点。然而宋江的忠义思想也有消極的一面:宋江心中具有较为浓厚的忠君思想,这种封建愚忠思想导致他走向招安的道路,最后悲惨地结束了农民革命[2]。
(三)《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局限性
1.《三国演义》忠义观的局限性
《三国演义》关羽的忠义观也有其局限性:(1)忠于人、轻社稷的现象。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谓之“稠人广坐,关张待立、终日不倦”,三人情同手足。关羽的忠义思想就以报恩为主,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受到群臣的抵制,关羽由于忠君思想也想抵制,但是,刘备的一个暗示就制止了关羽的行为,可见关羽忠于兄长的情分高于忠君的本分。(2)重私义、废功利的思想,关羽思想中的忠、义存在矛盾对立的现象,如当天平倒向义的一面时,朋友的义高于一切,关羽在自身义气表现中会出现不顾国家、集体利益的情形。
2.《水浒传》忠义观的局限性
《水浒传》忠义观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宋江在杀死阎婆惜之后,虽然没有直接奔向梁山,但是却在清风寨中题下反诗,并在刑场上被梁山好汉救出,所以不得不上梁山。这个情节,表明宋江本来不想造反。于是宋江作了山寨主之后,将原来的“聚义厅”更名为“忠义厅”。对这个“义”而言,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聚义厅中主要是指晁盖智取生辰纲、白龙庙英雄聚义等;“忠义厅”的“义”是要将“忠”作为核心。(2)宋江的心愿,虽祈愿众兄弟身心安乐、更惟愿朝廷早降恩光,尽忠报国。(3)作品中再三强调了宋江忠心报国的主张,但是由于“忠义”之间的差异性,众好汉为了实现对宋江的“义”,最后不得不违心接受招安,最终以悲剧收场。可见,在《水浒传》中忠是在义之上的,而《三国演义》中的义在忠之上。
二、《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相同点
(一)伦理道德思想的一致性
宋江以及关羽的忠义观都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作为核心,通过忠义以及民义的融合,难以做到忠义两全的结果,他们的忠义观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关羽以及宋江的忠义观中,对两者的描述也是作者追求传统思想统一的结果[3]。
(二)立功立德思想的相近性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忠义思想存在相似性,作者都是让主人公通过立功立德之后遭受了悲剧结局,显示了无法立功立德之后的无奈选择。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都怀有这种思想,分别通过对各自英雄事迹的叙述,抒发了自己在政治抱负方面不如意,表现出自身对建功立业的渴望[4]。
(三)政治追求的相似性
刘备、宋江都具有较为强烈的立功思想,体现了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价值。刘备经历了从布衣到君主的整个过程,宋江经历了郓城押司到梁山首领的过程。因此可以发现,《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中人物的政治追求存在一致性的特点。
三、《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不同点
(一)《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基础不同
在《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主要是为了破灭黄巾起义,以上报国家作为基础;而《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主要是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作为核心,英雄人物的忠义行为体现了较为深层次的社会价值,也因为这种思想,才出现了李逵拔出大斧舍命救宋江的一幕,也正是由于宋江的“养济万人之度量”才出现多次容忍李逵的行为。这种忠义的表现与刘、关、张的结义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在《水浒传》中,体现的是梁山英雄的“义”,而在《三国演义》中,正因为有了“桃园三结义”才进一步体现出“义”的核心内涵[5]。
(二)《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思想不同
通过对《三国演义》与《水滸传》忠义观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义思想比较简单,主要的忠义行为是尽忠于刘备,存在较为浓厚的封建主义思想,表现为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当关羽的忠义面临一定矛盾时,会将兄弟以及朋友需求作为重点,而且也会由于个人情感的局限出现不顾国家以及集体利益的现象。《水浒传》中宋江的忠义思想相对复杂,他的忠义思想不仅包含了对国对君的忠,而且也包含了对民众的义。宋江在面对民众时,表现出了见义勇为、仗义疏财的一面,对君主则表现出愚忠的一面,宋江为了将两者关系更好地处理,为兄弟提供良好的归宿,但是,他个人的谋略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历史阶级的局限而落得悲剧的结局。这种追求忠义两全的思想正是对当时历史局限性的批评,这种差异也正是《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思想不同的体现[6]。
(三)《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影响差异
在历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时期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认知出现了差异性。例如,在明清时代,由于统治者尊崇关羽的忠义行为,普通民众也赞赏关羽的忠义表现;但是,统治阶级对宋江的行为不断蔑视,认为宋江的行为不能体现出忠义价值观,普通民众也不认同宋江的忠义表现。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较为明显,由于《三国演义》并没有对统治者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关羽纯粹单一的忠义性格在封建主义思想下得到了人们的推崇;但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却让当时的统治阶级感受到宋江的忠义观念所带来的挑战,而且由于宋江思想的复杂性,导致宋江的忠义观念不被大众认同和接受。因此,在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应该结合作者的创作特点,对不同主体的忠义观进行比较分析,也要对作品人物忠义观作审美分析,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全面体会作品创作中的艺术思想以及文化价值[7]。
通过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分析研究,可以辩证地认识到事物存在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另一面。在当代,人们通过《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比较分析,认识到忠义观的优劣,批判地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决避免盲目、虚伪等现象的出现,并积极弘扬正义、正气的文化价值,以充分展现当代社会文化的传承价值,满足社会的进步发展需求,为当前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支持。
在新时代,“忠义”是忠诚、诚信,就是做一个诚信、纯粹、善良的人,就是做一个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人,这是“忠义”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宋铮.法权时代的忠义伦理悲剧:基于对《赵氏孤儿》《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比较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3-58,63,114.
[2]刘相雨.论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情节与风格转换:以《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和《红楼梦》为例[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1):66-72.
[3]李建武,郭艺术.《三国演义》的成就与汉代“大一统”“仁忠义”思想文化的关系[J].晋中学院学报,2018(1):87-91.
[4]徐汉峰,郭自灿.贞观政要论忠义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50-52.
[5]傅逸尘.反英雄叙事与英雄主义建构:西元近期军旅中篇小说的思想精神向度[J].当代作家评论,2016(1):52-56.
[6]高莉.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世情小说的比较研究:以《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8):192-193.
[7]黄姝敏,陈泽漫.浅谈《水浒传》中忠义精神与现代理性视角冲突[J].牡丹,2016(8):14-15.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