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紫云:梅巧玲爱徒 余叔岩严父

2019-01-06张永和

北京纪事 2019年1期
关键词:四喜旦角紫云

张永和

承上启下全面发展的余紫云

余紫云在《同光十三绝》这幅名伶写真图画里边,扮演《彩楼配》的王宝钏。图上他年纪最轻,扮相也最漂亮,是个了不起的名旦。余紫云湖北罗田人,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卒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紫云是艺名,本名余金梁,字砚芬。余紫云是四喜班带班的学员,他的师父是鼎鼎大名的梅巧玲。梅巧玲收的徒弟很多,都是以云字作为字尾。比如说,陈啸云、刘倩云、孙馥云、王湘云、王佩云、朱霭云,等等,有十好几位,哪个都不含糊。但是在这里边,最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学生就是余紫云。余紫云幼年入四喜班,他学的本来是花旦,但是这个人也跟他师父有一样的长处,就是戏路子特别宽。因为他天赋特别好——嗓子好,扮相好,基本功扎实,悟性高,又肯努力,所以他在班里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除了花旦戏好以外,青衣戏也特别好,另外闺门旦戏也绝,还有比他师父更高的一手,就是刀马旦戏他比师父强。他的花旦戏,是踩跷的,这一点又比他师父多一招。梅巧玲因为体胖,不能踩跷。余紫云的戏路子和师父一样,也是昆乱不挡,善于创新。他竟然能够唱皮黄,京剧里的那些个旦角的门类,可以说是无所不能。同时昆旦唱得也非常出色。所以他在四喜班里同另外一位唱青衣的时小福,并称梅巧玲手下的左膀右臂。

余紫云的艺术特色

第一,他的嗓子特别好,嗓子高、宽、亮,响堂不说,他的唱还很柔媚、清脆、甜润。除此之外,非常可贵的是嘴皮子有劲儿,能打远。观众很远处都能听得字字清楚,毫不含糊。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些旦角往往发音很柔媚甜美,就是打不远,也就是嘴皮子没劲儿,但是余紫云克服了这个瓶颈。他既高、宽、亮、响、打远,有穿透力,同时又柔媚、婉约、甜润、清脆,所以大家说他是刚柔相济,和另一个著名的青衣时小福有所区别。时小福是沉稳遒劲,他是柔美清脆,各有千秋。嗓子好,所以他又能演青衣,又能演花旦,同时他又善于表演,故能兼演闺门旦。另外他自幼学艺,学艺的时候下过苦功夫,基本功特棒,所以他台上的脚步非常好,走起台步特别轻盈、稳健。他能扎靠,刀枪把子功,也一点不输他人,故他能够演刀马旦,他还能够踩跷,跷功一绝。所以他在当时,在诸多皮黄旦角里,他所有的门类都能演,而且都好,这就很不简单了。这以外,他还有一绝,就是他的昆旦也特别好。因为凡入四喜班的旦角,都是以昆旦开蒙,因为班主梅巧玲开始是唱昆旦的。当时的歌谣:“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这个曲子指的就是昆曲。所以四喜班的旦角,全都是以昆旦开蒙。紫云昆旦里边的闺门旦、正旦、贴旦都能唱,而且嘴里边按昆曲的四声来要求,是字字清楚、字正腔圆。因此可以说,一来他嗓子好,发声准,音质脆。二来,是他特别善于表演,特别善于体会人物。

他在演闺门旦里边,有一出拿手的戏,就是《虹霓关》里的丫头。这个角色的塑造是前人所没有的。在四喜班新创的连台本戏《五彩舆》中,他扮演鄢懋卿的小妾秦氏,充分展现他念白犀利、字字清楚的特点,这就是他艺术上的特点。可以这么说,他突破了旦角的界限,这是受他师父的启发,打破了青衣花旦的界限。他还胜过他师父,他不但继承了他师父创造花衫这一新行当的诸方面,同时他又把刀马旦揉进去。另外他还会跷功,他的身段婀娜,肯定要胜过梅巧玲。所以他是继梅巧玲之后,接了梅巧玲开花衫先河这极大的艺术创造,同时他又往下发展了花衫的技艺。所以他是承上启下的人物。承上,他是接过了梅巧玲创花衫的班;启下,以后他又把唱花衫的技巧与经验教给了他最心爱的徒弟王瑶卿,王瑶卿以后再传梅兰芳。追根溯源,能够有这样的突破,是梅巧玲、余紫云师徒在旦角一行中承上启下的功劳。

余紫云饰王宝钏画像

余紫云创造的优秀剧目中的绝活

余紫云不但艺术上有这么多的特点,还有一个是接过了他师父梅巧玲创新意识的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而且颇有成绩。我们知道四喜班排过很多新戏,其中有几个新戏立住了,传下来了。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还不断地演出,像《五彩舆》《梅玉配》《雁门关》《盘丝洞》等。一至八本的《五彩舆》一直在京剧舞台上流传不衰。

《五彩舆》写的是忠奸斗争,歌颂的是清官海瑞,鞭挞了奸臣严嵩父子,还有鄢懋卿。鄢懋卿的妾秦氏,是本剧中的女主角,四喜班内由余紫云扮演,那么海刚峰海瑞由谁扮演?由和三大老生即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艺术上基本上是一般平的王九龄扮演。当时这个戏非常火,舆论给予评价非常高。那时几个剧评家就说,王九龄年近六旬,扮演这个一身傲骨的海刚峰,那形象鲜明极了。另外不足二十岁的余紫云扮演的秦氏,更是风流倜傥、身材婀娜,而且话语机锋、字字遒劲,令人赞赏。所以当时这两个一生一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为他不到20岁就创造了这么一个角色。建国以后,马连良先生压缩了一至八本《五彩舆》,成为上下两本的《海瑞大红袍》,非常叫座,希望这个讴歌清官,抨击贪腐的好戏,重现红氍毹上。他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戏,就是一至八本的《梅玉配》,这也是新戏。在这个戏里边,余紫云扮演闺阁少女苏玉莲,演她和自己心爱的人徐廷梅一见钟情自许终身的故事。还有一个好角,就是他师父梅巧玲扮演的苏玉莲的嫂子韩翠珠。这个梅巧玲演的是大户人家闺阃之中掌握大权的嫂子的派头,俨如三军司令,举止威严不可侵犯。还有他那一口京片子,就是字字甜美又清脆的京白。這个苏玉莲,是个黄花少女,由年轻的余紫云扮演,他表现闺阁少女面对婚恋大事的那种腼腆、那种羞涩、那种复杂的内心外化出的感情,惟妙惟肖,细腻精准。所以这出戏,也成为这师徒俩的杀手锏。

20世纪60年代初,笔者在供职的吉林省京剧院,又看到这个好戏。剧院里的领衔主演,王玉蓉扮演苏玉莲,毛世来扮演韩翠珠,名丑贾多才扮演黄婆,演出效果极佳。转眼间,过了60年矣!近一二年,北京正乙祠戏楼,由一些资深老艺术家,马玉琪、温如华、萧润德、寇春华等,排演了这出《梅玉配》,并作为常演的保留节目。当然一至八本《梅玉配》,如今演出的是经压缩成一本的精编本。另外在新戏《雁门关》里边,他师父梅巧玲扮演的是萧太后,他扮的是碧莲公主。碧莲公主是谁呢?就是杨八郎的媳妇,在戏中,一要表现她对于杨八郎的那种爱,同时又要表现她对大辽国的爱,这两种情感之间的矛盾心理,紫云展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位公主、杨四郎妻子青莲公主,由另一位名伶,也是同光十三绝的艺术家时小福扮演。因此这出戏可以说阵容强大,故此才成为四喜班最有名的新戏。后来,又由时小福反串小生,扮演杨八郎,这就更能吸引观众眼球了,所以每一贴演,必然是一票难求。还有一出佳剧,是余紫云自己创造的,流传至今,就是《虹霓关》。《虹霓关》他演的谁?他演的是丫头,这个《虹霓关》的丫头本来是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原来老版《虹霓关》是由乳母扮演。乳母是中年妇女,穿得也很朴素,一件青褶子到底,唱、念也不多,是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余紫云受他师父的启发,大胆创新,改成由闺门旦扮演,先改扮相,往年轻漂亮上扮,浓妆艳抹,再改穿服饰,穿花裤袄,外罩青花坎肩。另外踩跷,更显妖娆。他这一改扮相、改年龄、改服装,另外改表演,由原来青衣扮的这个只有几句唱的乳娘,改成了一个由花旦行当应工的主角,那就要在身段上有创新。当这个丫鬟听到了东方氏一定要嫁敌将王伯当的时候,心中非常不满。这个时候她正好是端着一个茶盘子给东方氏献茶,听到这以后,她要在茶具上发泄心中的不满。首先表现在这道具上,听到话语后,先是把茶杯叼起来,另外一只手转着茶盘子,把这茶盘子转得飞快之外,还要踩着跷跑圆场,上身稳住了一点不动,下身走快脚步,如蜻蜓点水,跟飞起来一样。再接着还要唱大段的“西皮二六”和“西皮流水”,唱得也是颇有韵味,激昂慷慨。这可是他的独此一家的创造,每演到此的时候,台下掌声雷动,而且多少座客就是为了看余紫云这个丫头来买票的。这个戏后来传下来了,传到梅兰芳演《虹霓关》,头本扮东方氏,二本扮丫鬟;头本青衣,二本花旦、闺门旦。这就是受余紫云的影响,所以可见得,余紫云在开拓旦角的新路上是立了大功的。还有一个戏在表演上,也是余紫云独有的,那就是余紫云的昆戏《昭君出塞》。他演的这个《昭君出塞》新在哪儿呢?他演的是昭君自己抱着琵琶自弹自唱。意思就是昭君走到大漠黄沙之际,一看到故国远离,于是思念家乡、思念故国,无限乡愁涌上心头,于是自弹琵琶来抒发思乡之情。他的琵琶技艺颇高,珠落玉盘,唱的是感情真挚、缠绵悱恻,令人泪下。所以他这个自弹自唱别人来不了。因此他的《昭君出塞》也成为独有的杀手锏,每一次演出也必然满员。可见得余紫云是唱念做俱佳,昆乱不挡。因此他在四喜班的地位,不是数一也数二。不久,到了一个很不幸时刻,光绪八年(1882年),他的师父梅巧玲,猝然病死谢世,谁接四喜班的班主呢?就由梅巧玲最好的朋友、著名青衣时小福来接。时小福接了四喜班四年,到了光绪十二年(1886年),时小福被昇平挑进宫里,成为内廷供奉。因为在宫里边演戏非常频繁,很劳累,时小福宫内宫外忙忙碌碌,实在干不了了,于是时小福让位,谁接四喜班的班主?就是余紫云,那个时候余紫云才28岁,由他继承班主之位,可谓少年得志。

余紫云的人格魅力

下面再讲一讲余紫云的为人。余紫云接了四喜班的班主,一共干了7年。他在接了班主这个阶段,他更加努力于学养的锤炼。他也跟他师父一样,结交了一些文人。但是他和他师父有一点不同,他师父一直是谦和宽厚,他是一身傲骨。他愿意结交贫穷的文化人,他对于豪门贵族常常是冷言冷语,拒之于门外。你有事要召唤我,我不去。据说有一次,有一个豪门贵族请他参加堂会,他拒不参加。于是这个豪门,也许是做官为宦的,就说,你要是不参加,那你就甭打算唱戏了。余紫云就说,你不让我唱戏可以,我就不参加你的这个堂会。这是什么时间呢?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他就真的这样做了,真是一诺千金。从此他就从四喜班辞职了,他就离开了演艺圈,以后也就很少在梨园活动中再见到有关余紫云的报道,所以有一些书籍,就说余紫云死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这个是不对的,因为后来还有的剧学书,写到他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天津偕同小小的余叔岩,当时叫余第祺的去演出呢。所以他绝对不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死的,那么他的卒年到底是哪年呢?

揭开余紫云卒年之谜?

余紫云的卒年最近是越来越清楚了,余派老生鼻祖余叔岩的再传弟子李丙莘谈到,余紫云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逝世的。李丙莘是余叔岩的弟子孟小冬的学生,他是听孟小冬讲的,孟小冬也是听余叔岩讲的。还有陈志明,他是余叔岩岳父陈德霖的孙子、余叔岩的内侄。陈志明说他问过他表姐果素瑛,也就是程砚秋的夫人、老伶工果湘林的女儿。果湘林又是何人呢?果湘林是余紫云的女婿,他的夫人是余叔岩的姐姐。果素瑛是余紫云的外孙女。据陈志明叙述,果素瑛说,她六七岁的时候,还去看姥爷,那个时候,姥爷也就是余紫云,身体不太好,但他还活着。所以根据这个推断,他在那个时候虽然病病歪歪的,可还在世。果素瑛说再过了两年,姥爷就没了。所以这样一算,余紫云就是在宣统二年(1910年)死的。余紫云的外孙女说的,还能有错吗?另外,余叔岩的女儿余慧清也亲口说,他爷爷是宣统二年故去的,这就把他死的时间给拉长了,不是光绪二十五年,而是宣统二年,享年为56岁。

余叔岩《定军山》饰黄忠

《鎮潭州》中余叔岩饰演岳飞

余叔岩

上文讲了紫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离开了四喜班。而且很少再唱戏了,没有了包银,没有了戏班的收入,那么他吃哪一方呢?他的吃喝跟谁要去?这就是说他必然是有一门特殊的技能来维持生存,到底是什么呢?他从他师父梅巧玲那儿学习到了鉴赏古玩的能力。他不但是鉴赏古玩的大家,而且他做起了买卖古玩的生意。并且他在琉璃厂大街上开了一家古玩店。由于他是名人,他鉴赏古董的技术又很精,所以他的古玩店的业务很兴盛,吃饭穿衣毫无问题。到余紫云告别人世的时候,家里是席履丰厚,有的是积蓄。也就是他的儿子余叔岩,为什么在年轻的时候可以长期不唱戏,因为家里边是有富余钱的。

余紫云三代梨园名宿

余紫云的父亲可是一个大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老生前三鼎甲中的汉派老生余三胜。余三胜在道光初年的时候,来到了京师,开汉调老生先河,他从武汉汉班中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剧目,来到京都搭班唱戏。他来了以后没有自己再成班,而是搭入了徽班,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徽是徽班,汉是汉调”。他促成徽汉联合是有贡献的,余三胜对于早期京剧的诞生,是起了非常大作用的。后来大名鼎鼎的谭派老生创始人谭鑫培就是余三胜的徒弟,由余三胜亲授他不少的优秀剧目,如《定军山》《战太平》等西皮武老生戏。所以说,余紫云他上边有一个好父亲。

他的下面,余紫云有4个男孩,其中第三子叫余第祺的,何人?就是后来余派创始人余叔岩。还有一个老四,这个老四也是唱戏的,为著名老生叫余胜荪,他不学余派,他学的是程大老板的程派,也是成绩斐然。所以在当时,有人说一门三代皆是好角的唯余门一家。因为那时的梅家,包括梅兰芳先生,尚未成为大师,葆玖那时候还没有出生,所以在当时这一门三代:余三胜、余紫云、余叔岩便都是顶呱呱的挑梁人物,因此余家是一门三代的豪门。这个余叔岩后来更开创了余派,成为一代老生流派的创始人。

我们看看这祖孙三代人,爷爷余三胜是汉派老生的创始人,余紫云是开创继承花衫这一行当的承上启下人物,而孙子余叔岩更是余派老生的创始人。这祖孙三代为京剧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至今京剧界和广大的京劇观众,仍然在深深传颂他们的不朽功绩。

(编辑·韩旭)

猜你喜欢

四喜旦角紫云
中国画《闲逸紫云》
戏曲扮相的“变”与“常”——从清代至民国的女子发式与旦角容妆
施光南在京剧创腔领域的探索——对现代京剧《红云岗》旦角唱腔的颠覆性设计
游贺州紫云洞
四喜福袋
贵州省紫云县狗场地热水分析
紫云格凸河
我和赵四喜的少女时代
【四喜贺寿】
梁素珍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