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利弊及对策研究

2019-01-06张璐茜

福建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薪酬岗位

孙 萌,张璐茜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引言:取消事业编制后,不仅给高职院校的教师带来了教学负担和压力,更重要的是对学校的管理机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让老师成为了“自由人”主动的参与人才市场的流动。众所周知,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的核心力量,在提出取消事业编制政策后,给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更新管理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更多的教师提供资源保障和服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的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进而调动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有效的稳定师资队伍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高校教育面对的政策改革和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1 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对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的意义

2016年,国家提出的取消高校事业单位编制政策,为高校的发展和治理带来了一个新的改革机遇。取消高校事业单位编制的重要意义在于怎样去丰富高职院校的自主管理体系以及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可以从完善高职院校机制入手,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师资队伍,促进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不断的研究取消高职院校事业单位编制后,教师职业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且探究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其次,取消高职院校事业单位编制,还促使高校扩大自主管理能力,为人事管理提供了参考建议,通过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考核机制,着力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调动教师的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促进高职院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按照国家下发的招生指标后,各个地区也进行了改革,取消编制是高校人事自主权落实的关键,自主调整人员规模。权利同时意味着责任,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科学的配置教师资源,建立新的劳动分工体系,构建多元化教师队伍。随着高校人事管理自主权的落实,高职院校应该组织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以及岗位分类分级等方面的自主权。制定自己的人才战略以及相匹配的政策和制度灵活的人才流动与人员调整机制,使各个高职院校转变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主体,全方位去理解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高度,为国家打造出高水平、高能力的创新型师资力量和队伍。其次,在国外,虽然不存在事业单位编制,但是国外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简单而言,国外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是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设计的,这对于我们取消编制后的状态,他们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国外,没有教师编制的情况下,构建的完整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系,不仅运行良好,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其可取之处。

3 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对高职院校产生的影响

3.1 产生的积极影响

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后,对高职院校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利于转变用人的理念,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部门不再执行政府下达的行政指令,而是通过自主的管理和发展,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和目标,去完成一些行政的事务性工作,同时完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效率。其次,达到了岗位管理的效果和目的,现阶段,很多的高职院校都是由人社部统一管理和进行岗位设置,这样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后,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主性管理,完善薪酬制度和考核激励制度,通过平等竞争,实现岗位薪资变化,实施教师统一化分类管理。此外,取消事业编制后,对教师职业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教授面临着职业的竞争和危机,通过机制的不断完善,迫使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知识面,提高自身专业工作水平,从而达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为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升产生了积极效应,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3.2 产生的不利影响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本身就不具备优势,对于社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首先是薪酬福利方面缺乏吸引力,取消事业编制后,高职教师整体薪酬水平偏低,教学负担加重,假期还需要抽出时间去参加企业定岗培训。同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缺乏信心,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经验和底蕴不足,管理能力的薄弱以及内部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招生数量和质量不高,部分人才进入高校任职后,更为重视的是事业编制的稳定工作。事业编制取消后,对于社会人才的吸引力也逐渐减弱。其次,事业编制取消后,高职教授长期以来的稳定性和归属感逐渐消瘦,工作环境和岗位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对于取消编制后,产生的担忧大多为:薪酬资金减少、竞争激烈、职业没有稳定性等。此外,更多的老师只注重个人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学校整体的发展,也不愿意与时俱进去更新教育观念和创新教学方式,一直停留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从而降低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水平。

3.3 对高职院校的师资管理带来的挑战

取消事业编制后,优化了师资队伍的管理,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传统的政府政策管理和约束,转变为《劳动合同》等合同的契约精神,根据约定的责任和权利进行管理,同时改变了用人方式,实现岗位竞争管理,根据实际岗位要求,进行定岗。其次,高职院校编制取消后,教师何去何从,怎样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引进健全人才机制,更好的留住人才,实现教师平等的机会,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目前面临的新课题和挑战。

4 取消事业编制后,高职院校的管理和发展提出的有效解决措施

4.1 政府方面的服务监督与财政的大力支持

事业编制取消后,政府将从主要的行政管理职能转换为以服务为监督的管理职能,从主导位置到服务监督的职能转变,形成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化的教育财政管理机制,有效的避免了政府过多对学校进行行政干预。同时,构建绩效评价体系,以财政问责为基础,构建包含高校服务等多方面的质量评估体系,引导高校树立绩效和竞争观念,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进而达到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4.2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在取消事业编制后,高职院校应该完善政策和制度,形成灵活的人才流动调整机制,通过优选,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管理队伍,通过分类管理,形成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管理方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根据高校院校实际发展战略和情况,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进行经营活动。其次,完善薪酬福利待遇,为教师的服务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通过灵活的竞聘机制,打造出优质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稳定踏实的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加强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鼓励教师参与专业技术认证和培训,不仅要培养专业知识能力强的教师,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术骨干。此外,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更好的提升教师的师资水平和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创新。

4.3 创新管理模式

取消事业编制后,为了便于学校的管理与发展,高职院校应该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树立绩效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薪酬考核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多元化考核体系,建立包含绩效沟通、绩效评价、以及绩效改进等多种管理流程,引进高水平教师力量,从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同时,通过取消高职院校事业编制后,对于学校面临的问题为基础,通过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借鉴国外人才考核机制,带给高职院校老师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让高职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素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自主高效管理,推动学校长远的发展。

4.4 构建注重实际的薪酬制度

首先在科学评价教师绩效的前提下,将绩效考核结果和教师的薪酬挂钩,构建出与学校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相符合的薪酬制度,形成体现实际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建立,进一步的提升教师薪资水平,不断的激发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根据学校的实际财务状况,自由灵活的设计薪酬制度,适当合理的提高薪酬标准,给高职教师提供内部的竞争力和福利待遇。其次,建立专业知识型以及创新型人才的薪酬制度,并且根据市场薪酬标准,形成动态的增长机制,进而吸引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取消事业编制政策后带来的挑战时刻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提高教职工的福利,鼓励教职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各取所需,从而达到福利激励的效果。例如,根据教职工的兴趣和能力分配到相应的岗位,让这个岗位适合更好的人员,也让人员更好的适应岗位,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以及学术交流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和晋升机会,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以此激发工作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取消教师编制工作后,有利于实现国家对人才的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同时,各个高职院校应该深入的探究自身的历史传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的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作用,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和薪酬福利制度,提升教师内部之间的竞争力,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好的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后,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利与弊影响,为相关的政府人员和高职院校改革者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薪酬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