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患者不良情绪及准确性的影响
2019-01-06李晶华张译文
李晶华 张译文
(抚顺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抚顺 113006)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是诊断X线、CT、气管镜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无法确诊的肺周围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手段,诊断率达到75%~99%[1]。而由于该诊断技术为有创性,患者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加上患者的认知度低,如果术前未能做好相关准备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为此,本研究对这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80例因咳痰、咯血、胸痛等原因就诊未能确诊而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患者,均首次行穿刺活检术,肺功能较好,无合并肺大疱、脓胸、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肿瘤者,认知功能正常,均能与人正常交流,男31例,女49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3.11±6.90)岁,并在直径(3.86±1.44)cm,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①患者入院后,主动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答疑惑,为其留下良好的印象,争取其信任与配合。大致讲解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相关知识及穿刺操作,帮助患者认识到这是疾病确诊的重要手段,如有手术录像可供患者观看,以便患者更好地认识该诊断术,减轻内心的恐惧与疑虑。并详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②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的情绪,充分认可患者的主诉,注意面部表情及言辞用语,让患者能够感受到被尊重及关爱,从而获得其信任与配合。③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可能出现气胸、咯血、血胸等并发症,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摒气训练,可防止在穿刺过程中损伤胸膜。同时在穿刺前要务必确认患者已很好地掌握摒气。对于老年人及肺功能低下者应予以吸氧[2]。如果患者存在咳嗽,则需在止咳后再进行穿刺[3]。术中体位指导,术后可为患者提供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来克服疼痛带来的不适。
1.3 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况,评分越高表示心理不良越严重;②记录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前心理状况比较:观察组术前焦虑评分为(26.43±6.93)分、抑郁评分为(27.28±6.04)分;对照组术前焦虑评分为(30.38±7.95)分、抑郁评分为(31.67±6.55)分,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比较:观察组穿刺成功为37例(92.5%),并发症1例气胸,1例咯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穿刺成功为35例(87.5%),并发症3例气胸,2例咯血,1例血管内空气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12.0%;两组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资料显示,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对肺部恶性病变的敏感度达到95%以上[4]。虽然它是一种微创技术,但仍为有创操作,容易引起患者的惧怕心理,并且存在一定的并发症,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火箭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护理干预的密切配合。近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过去的以护理疾病为中心的理念开始向以人的认知行为和心理为中心进行转变,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与心理干预显得越来越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更好的配合操作[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做好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患者术前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为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准备,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