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与穿支皮瓣修复法的治疗效果
2019-01-06王雪峰
王雪峰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3)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在手外科中十分常见,若不及时治疗可影响受伤部位的功能恢复[1],导致手部活动受到影响,最终可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2]。皮瓣修复是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常用治疗方法,可采用的皮瓣种类较多[3]。本研究选取7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对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方法的应用价值展开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取的7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0~66岁,平均(31.8±4.5)岁;受伤原因:绞扎伤5例,机器压轧伤10例,刀切伤13例,电锯伤8例。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1~65岁,平均(31.7±4.6)岁;受伤原因:绞扎伤5例,机器压轧伤11例,刀切伤14例,电锯伤10例。两组基本资料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术前处理:入院后为患者展开全身检查,仔细询问病史、受伤原因,查看伤口,查看皮肤、皮下组织缺损位置、范围、周围皮肤的活力情况,同时仔细观察神经、血管、肌腱受损与否。各项检查完成后行局部麻醉,扎气囊止血,展开清创处理(注意尽量保留血管、神经),促使污染创面变成清洁伤口。在清创期间注意查看患者受伤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活力情况,以此为依据决定切除与否,深部组织需要彻底清创。成功清创后,以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对创面多次冲洗,采取新洁尔灭进行消毒。若患者伴随肌腱、骨骼、关节囊损伤,需先给予相应修复。
1.2.2 手术方法:对照组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按照患者手部创面的大小、受损程度、所在部位对胸腹部带蒂皮瓣合理选取。在胸腹部按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小先设计大小合适的皮瓣,对患者行臂丛阻滞麻醉,将皮肤、皮下组织逐一切开,从深筋膜浅层起取皮瓣,适当修剪皮下组织,尽可能完整保留蒂部的皮下组织。观察组行穿支皮瓣修复法:行臂丛阻滞麻醉处理,确定皮瓣穿支穿出深筋膜的位置,结合穿支位置设计皮瓣,适当调整皮瓣边缘。在距血管干1 cm位置,充分暴露大的脂肪小叶(1层)并行钝性去除,暴露穿支血管。作一延长至穿支血管深筋膜组成的空腔的切口(纵向),从血管根部开始,缓慢提起深筋膜下的小血管,以常规方法对肌肉的穿支皮瓣小心切取,明确筋膜层上血管支方向,将之作为皮瓣中心切开边界,提起皮瓣并游离。
1.2.3 术后处理:术后以医用胶布对患肢固定,避免皮瓣发生折叠、蒂部扭转或存在张力。提供改善机体微循环及防止血管肌肉痉挛得药物治疗,加强护理。术后加压包扎,10 d换敷料1次,14 d后拆线。供皮区域在术后7 d即可将敷料解除,灯照烤干。
1.3 观察指标:①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4]分析治疗效果。优:患者手部外观无明显异常,关节功能的活动情况恢复正常;良:患者手部外观正常,关节功能有一定受限,不影响正常生活;差:外观明显畸形,手部功能严重受限,生活受到影响。②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③记录两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以t检验展开对比;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对照组优14例,良12例,差10例,优良率72.2%;观察组优21例,良16例,差3例,优良率92.5%;两组优良率差异显著(χ2=5.495,P=0.019)。
2.2 并发症分析:对照组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感染5例,液化3例,并发症发生率22.2%;观察组2例出现并发症,感染与液化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χ2=4.918,P=0.027)。
2.3 两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两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对照组(16.3±2.4)d、(10.3±2.6)d,观察组(6.7±1.1)d、(5.9±1.0)d,两组两指标均有显著差异(t=22.790、9.924,P=0.000、0.000)。
3 讨 论
手是人体器官中重要组成部分,结构精细且功能强大,对人类生存、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旦出现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手部功能和正常生活均会受到影响,需积极治疗。对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时,皮瓣修复的目的是确保自体微粒内皮和异常皮实现I期成活,降低感染、出血发生风险,提高救治成功率[5]。在应用皮瓣修复术时,首先需要考虑选取何种皮瓣展开修复,而所选取的皮瓣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修复效果造成影响。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在手外伤组织缺损中应用较为广泛,具有取材简便、操作简单、供区受损区域小、皮瓣具有良好血供、手术难度低易推广等优势。穿支皮瓣修复法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具有供应区广、选择性大、术后住院时间较短等优点,在切除此类皮瓣时,医师可选取适当带皮神经病将之转移到受区,展开神经吻合操作,以此促进患者手部感觉功能的尽早恢复[6]。
为比较这两种修复方法的应用价值,笔者展开本研究这一分组对照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在治疗后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更具优势。穿支皮瓣丢修复法可促使创面周围的水肿明显减轻,促进创面与创面间的物质交换,对创面愈合有重要帮助。另外,因穿支皮瓣修复法在实施中需将创面上的分泌物吸出,可对细菌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破坏,因此能大幅降低感染发生风险,同时也可缩短抗生素应用的时间。总而言之,穿支皮瓣修复法用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且能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缩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