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疾控单位微生物检验中的难点与质量控制策略
2019-01-06俞海珊
俞海珊
(上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江西上饶 334100)
1 前言
病原微生物检验流程较为烦琐,对临床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加高,检验过程中每一环节均会影响最终检查结果,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的精准性及有效性,加强了解微生物检验难点,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1,2]。特依据上饶县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质量手册等文件中制定的规章对微生物检验工作进行质量控制,观察微生物检验存在的难点及质量控制对策,旨在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率。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于上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微生物检验的样本作为观察对象,于2018年2月全面实施质量控制策略,分别选取实施前、后各26 份样本作为观察对象,2017年1月—2018年 1月的 26 份样本中,血液样本 14 份,饮用水样本 6 份,人体尿液样本 6 份;2018年 2月—2019年 3月的 26 份样本中,血液样本 13 例,饮用水样本6 份,人体尿液样本7 份。对2 组样本资料做统计学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作后续研究对比。
2.2 统计学分析
本项研究采用SPSS21.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表达,并选用配对样本t 检验,而计数资料用(%)表达,并选用配对样本χ2检验,对比质量控制对策实施前后质量问题发生率差异,以P<0.05 表示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实施前后质量问题对比
通过计算,质量控制实施前质量问题发生率为30.77%(8/26),质量控制实施后质量问题发生率为7.69%(2/26)。用 χ2表示通过分别计算各组实际数与理论数的离散情况求得的总误差,P 表示假设为真时的概率,测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χ2=4.457,P=0.035<0.05)。
3.2 实施前后质量问题单因素分析对比
经过计算与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的因素主要包括样本因素(3 份)、人员因素(2 份)、检验操作因素(1 份)、仪器因素(1 份)及环境因素(1 份),实施后质量问题发生率均降低,分别为1 份、1 份、0 份、0 份、0 份。
4 对策
4.1 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单因素分析
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样本因素、人员因素、检验操作因素、仪器因素及环境因素等,针对性开展质量控制对策。
4.2 样本因素对策
严格按照实验室检验操作流程进行样本的收集、存储、检验及保存,样本质量严重影响检验结果,应加强样本管理,样本采集时符合采集指标,确保采集环境、操作人员、采集设备等综合质量符合标准,加强实验室检查质量的监管,加强采集人员规范操作的意识,加强疾控中心质量控制科的监管力度,针对实验室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把控,避免样本在检验之前被污染[3,4]。
4.3 工作人员及操作规范
加强微生物检验人员岗前培训, 在岗前加强工作人员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待考核合格后上岗。采用“老带新”模式,由疾控中心资深的骨干人员针对年资低的新技术人员进行带教指导,保障每一位技术操作人员熟练操作技能,加强对自身职业的认识,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宣教,提高工作人员对岗位职责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他们的责任心,抱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进行实验室检验,确保检验精准性。
4.4 环境因素把控
微生物检验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较高,无菌室应通风和采光良好,远离污染区域和厕所,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配备缓冲间和操作间,配备样品传递箱,于缓冲间内放置洗手盆、无菌衣物、毛巾等,确保无菌室(平)面光滑,选择耐受的建筑材料,注意每天消毒,确保建筑之间没有缝隙及死角,操作间不设置下水道,以免污染空气环境;加强室内温度的把控,将温度设置在18~25℃为宜,湿度设置在45%~65%为宜,定期采用紫外线消毒灯进行消毒,确保消毒灯辐射强度达标,定期对室内洁净度进行检验,要求工作人员进入时穿隔离服[5]。
4.5 仪器设备的检修及管理
针对不同仪器设备进行标识、使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注意提示;定期对冰箱、高压灭菌器、培养箱、冰柜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正常运作,加强设备消毒措施,针对精细化仪器定期进行保养,定期对仪器进行数据矫正,以免造成数据误差,加强防震动、防潮处理,避免设备老化,延长设备使用寿命[6,7]。
5 结语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中存在检验难点主要涉及样本因素、人员因素、检验操作因素、仪器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应该制定针对性质量控制对策,提高微生物检验的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