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国家交流与英语知识的教育培养
2019-01-06李宏娟
李宏娟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之间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密切,而茶文化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文化交流中,茶文化的交流与推广也十分重要。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想要推动茶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推广,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是高校中重要内容。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利用茶文化的国际交流机会,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培养专业的英语人才,促进茶文化在国际范围的推广。
1 茶文化国际交流与英语教育现状
尽管目前茶文化的国际交流已经逐渐系统化,但是,在国际交流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首先,茶文化交流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实践经验,在高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突出理论的教学,实践教学常常被忽视,导致在实际的茶文化交流中,缺乏丰富的时间经验,不能很好达到交流的目的。实际上,在茶文化的交流中,不仅需要交流文化知识,还需要交流实践知识,因为茶文化交流不是一维的交流,而是多维的交流,茶文化不仅体现在茶的文化知识中,还包含在实践活动中。其次,茶文化交流过程中不能很好跟紧时代的脚步,导致茶文化的时代性不强,实际上,茶文化已经不再只具备单纯的茶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吸收的时代的精华,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茶文化,那么在茶文化的教学中应该了解时代发展特点中,不断更新茶文化知识的内涵。最后,在茶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茶文化未能与英语体系较好地结合,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英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第二语言,但毕竟不是我们的本土语言,因此,用英语表达茶文化内涵时缺乏本土化。尽管目前茶文化与英语体系的融合正在提高,但是,想要真正促进茶文化在国际间的发展,对茶文化所依托的英语的教学尤为重要。
2 促进高校茶文化英语教育
2.1 英语教学取向改革
高校中英语虽然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高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高中及义务教育的重视。尽管高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包含了听、说、读、写四个部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都没有达到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大学生不能具备合格的英语能力,文化的国际交流也会因此受到阻碍。并且大学生群体中,个体之间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大学何时能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在听力方面和表达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高校的英语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英语教学,侧重锻炼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听力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增设口语、听力课程,督促大学生口语和听力练习,促进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将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专业性英语人才,促进茶文化的国际交流。
2.2 促进茶文化知识教学
2.2.1 茶的种类知识
我国茶的种类可以分为红茶、绿茶、黑茶、白茶、黄茶和乌龙茶,其中,红茶在我国和英国、印度等国家都受到欢迎。我国的红茶种类一般包括祁门红茶、正山小种、大吉岭红茶、宁红等,其中祁门红茶深受英国人的喜爱,尽管英国也有自己的红茶种类,但是祁门红茶在英国仍然有很好的市场和口碑。目前英国现有的红茶种类中包含从我国进口的红茶种类,除了最受欢迎的祁门红茶外,还有大吉岭红茶。根据茶的种类来看,对茶知识的教学应该从红茶入手,红茶我国最受欢迎的种类。对红茶英语知识的教学就可以从红茶的品牌--立顿入手,立顿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红茶品牌,由英国人创造。如果高校的英语教学中从立顿的品牌故事入手,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茶的文化知识,以及每种茶在不同国家中的地位。语言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学习兴趣是最大的推动力,学生对茶文化产生兴趣,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茶文化,了解到茶文化在国际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己的茶文化知识储备。
2.2.2 茶文化翻译技巧
茶文化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茶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我国人民群众心中。茶的翻译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直译,在英文里,“红茶”的表达是“black tea”,这种表达在黑茶传播至国外时就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表达,但是,如果不了解红茶在英国等国家文化背景的茶文化,很容易将“红茶”翻译成“red tea”,实际上“black tea”直译过来就是“黑茶”,而真正黑茶用英文表达则是“dark tea”或“brick tea”,因此,如果对茶类的英文表达不加以区分就很容易造成误解。那么,在高校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产生这样的错误呢?实际上将“红茶”翻译成“black tea”这种不符合中国学生翻译习惯的表达早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高校教育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对这种翻译产生正确的认知。因此,最好的教学内容就是告诉学生国外这样翻译的缘由,让学生对茶文化翻译产生正确的认识和兴趣,促进学生对茶文化的翻译兴趣,注重茶文化用英文表达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更好学习英语知识。
2.2.3 有关茶的习语
尽管茶文化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根据茶的大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喝茶最多的国家是土耳其,而中国的人均喝茶量不在前十范围内,也就是说,茶是外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外国人通常用含有茶的习语,比如“not my cup of tea”表示“那不是我喜欢的”,而中国通常会用“not my style”表达;再比如“tea and sympathy”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同情和安慰”,“all the tea in china”用来表达“具有一大笔财富”。关于茶的习语还有很多例子,这充分说明了茶在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同时也能够说明茶在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心目中是不同的。习语虽然不够正式,但是,它代表的当地文化和习俗的沉淀,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茶文化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习语的教学,将中外茶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了解国内外的茶文化。并且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收集关于茶的习语,了解习语的由来和使用情景,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对茶文化英语学习的兴趣。
2.3 创造交流平台
课堂教学仅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学生可以在国际交流中更好地传达茶文化内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因此,高校需要为学生们提供可以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那么高校可以举办例如“虚拟茶文化交流会”这样的活动,促促进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真实茶文化教学过程。高校还可以联合学校的海外学院举办“茶话会”,促进学生与本土外国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表达方式,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了解目前茶文化交流会的现状。
3 小结
文化的国际交流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英语的教育学习尤其需要重视。与中文相比,英语有着不同的发展背景,因此,仅仅学习英语的词汇、语法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在高校教育中应该突出学习英语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借助英语将茶文化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