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茶文化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2019-01-06潘宏丽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茶文化民主价值观

马 骁,潘宏丽

(1.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2.北华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茶”者,中华之国饮也。我国是茶文化的国度,也是茶文化思想的创造发源地、茶文化思想实践的传承地,更是当代“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优势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当中,“茶文化思想”是一种能够集中代表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体系、国民性格和精神品貌的文化体系,同时具有极强的社会教化功能,因此,能够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和上层知识分子的青睐,成为一种寄托思想、理想的载体。在当前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围绕着“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所进行的伟大变革需要从思想上充分进行动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

1 茶文化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茶文化思想无论是在内涵上、外延上还是在结构功能上,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凝聚社会共识的领域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而从更宽广的范围来看,将茶文化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具有这样几点必要性:

1.1 有助于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

我国茶文化思想尽管体系庞大、外延开放、内涵丰富,但是就核心的“价值观”来讲,提倡“包容”、“和谐”、“秩序”和“民生”等始终是一种公认的茶文化核心价值。尤为关键的一点是,我国茶文化思想绵延数千年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缘由即在于其强大的生活渗透力。在我国,无论男女老幼、社会阶层抑或社会分工等,对于茶文化始终有一种文化上的自觉、文化上的亲和力,并且自觉地接受茶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洗礼。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饱受市场经济和西方不良思潮的冲击,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核心向度,是当前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面对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具有本土文化优秀基因的茶文化思想内在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存在极大的融通性,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1.2 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近代以来我们接触到的“民主政治”思想清一色都是外来的舶来品,是西方现代性政治的一种外溢性结果,这就导致了我国本土民主理论话语权的旁落,客观上也为我国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不利条件。在我国古代思想界,关于施行“仁政”、“民本”的思想源流主要可以归宿于孔孟之道的传统儒家思想,茶文化思想则继承了这种民本主义的思想。民主既是一种政治价值,也是一种政治手段,在最终极的意义上“民主”的方向和目的是导人向善、驱人走向幸福。在这一点上,我国茶文化思想向来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交际、尊礼重道、明礼至善,因此,借助于茶文化思想的这种教化功能,可以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本土化的知识资源。

1.3 有利于促进茶文化的社会化普及

数千年来,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流变等都是在非学院化的渠道上实现的,立足于民间、扎根于市场、繁荣于茶园、口口传唱于大街小巷与生活习俗当中等是其主要的社会化普及手段。而进入到现代性乃至后现代性社会之后,随着建制化教育对知识资源的社会化传播贡献度越来越大,我们对于茶文化的社会化普及还应当注重从建制化、正规化的教育入手开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当前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在教育体制当中具有极强的理论阐释力和渠道传播力、话语渗透力等。因此,将茶文化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客观上也有利于茶文化的社会化传播。

2 茶文化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原则导向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对于茶文化思想都有极高的精神寄托,将其归结为“茶德精神”(如尚俭、质朴)、“茶道精神”(如中庸)等不同的方面。而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与茶文化思想存在若干对话创新之处。但是,由于两种思想内在遵循的逻辑不同,在实施相关的融合策略时需要遵循几个重要原则:

2.1 服务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于一定的历史实践,并反过来对特定的历史实践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就茶文化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呈现出来的德育教化功能而言,在终极的意义上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基本的立场之一。当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实际上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种新尝试。茶文化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创新或知识联姻,而是在现实层面上着眼于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2 服务于中国文化自信的发展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文化学上的倡议,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维新派所进行的自救行为。后来在我国社会学学术界,费孝通先生又将这种概念阐释为一种社会学领域的文化立场,绵延至今成为一门显学领域。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在于对自身文化传统、核心价值、发展道路的一种起码的社会心理意义上的自信。费孝通先生将这种文化自信阐释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因此我们认为,从本土性的茶文化思想入手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模因论”,从而获得来自文化自信意义上的知识基础,是一种必须得到遵循的原则。

3 茶文化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策略建议

在西方悠久的实践哲学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之前主要可以分为“道德实践论”和“技术实践论”两种类型,在当前大力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将茶文化思想与其融合,可以尝试这样两种策略:

3.1 道德实践层面:推动茶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融合建构

需要指出的是,“茶德”是产生于封建社会、农耕文明中的一种道德体系,集中体现着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念,与现代社会提倡的独立、自由、民主等具有一定的差异,与社会主义道德也存在本质区别。因此,在道德实践层面上,我们需要对茶德进行去伪存真、现代性改造,使之可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实现互融互通。例如,在对待“人与国家”这一对关系上,我们可以积极吸收茶德提倡的“内自省”、“中庸之道”、“俭以养德”等先进理念,摒弃其内涵的封建社会伦理中蕴含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等思想糟粕。

3.2 技术实践层面:推动现代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建构

在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茶文化思想内在地将我国传统社会中基于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等所形成的“传统工匠精神”进行了总结,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精雕细琢”、“工艺精湛”、“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等几个显著的方面。而这种传统的茶文化所代表的工匠精神在面临现代性、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时,必须要进行对应性的改良和创新,也就是将对工艺的那种工具理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性进行融合。据此,我们得到的技术实践结果就是塑造现代工匠精神,比如说“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业专注”、“创新突破”、“锐意革新”等。

猜你喜欢

茶文化民主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