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典籍翻译在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2019-01-06杨智新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典籍饮茶商务英语

杨智新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据说自神农时代开始,中国人就开始饮茶了,如今茶在中国依然是招待客人的必备之物。中国不仅盛产茶叶,而且具有在饮茶与茶艺之道方面颇有研究,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包含着一种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产业迅速发展,茶叶更是远销世界各国。然而茶叶贸易如果想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除了贸易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之外,翻译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对外贸易的地区不同,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翻译和理解的过程中也存在误差。因此,贸易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商务英语翻译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需要加大力度进行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1 茶典籍简介及重要性

中国是茶学的发源地,茶叶的种类非常丰富,著名的品种有浙江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湖南的姜盐茶,太湖的熏豆茶。在随着文化不断的发展中,茶的名字也变得越来越有诗意,比如雪顶含翠、铁观音、碧螺春等。然而有茶叶,能饮茶并不意味着就有茶文化,茶叶的出现是茶文化得以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只有将饮茶之道赋予丰富的精神内涵才意味着茶文化的诞生。

在古代的中国,每当有客来访时,主人总是要泡一壶好茶进行招待,尤其是在宫廷王室之中,饮茶之风更是普遍。茶道文化中有很多讲究,饮茶、沏茶、敬茶之中都包含着许多的礼节。自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之后,中国的茶文化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中国出现的第一部系统的、全面的介绍茶文化的典籍。《茶经》中不仅介绍了唐代以前各种茶叶的发源地、现状、生产技术,更对饮茶的技艺和茶道的原理进行了综合性的论述,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对茶文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陆羽关注的不仅仅是烹茶煮茶的方法和技艺,他在书中还融入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学的思想,这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自《茶经》问世之后,各种介绍茶道的茶典籍相继问世,比如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苏癀的《十六汤品》、蔡襄的《茶录》等等,这些茶典籍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在饮茶会友的过程中还创造了许多茶诗,仅在唐代创作并收录流传至今的上百首。茶典籍的不断丰富和茶诗的创作流传都为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各种茶典籍的研读和学习,我们发现茶典籍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茶典籍中详细的介绍了烹茶煮茶的方法和各种茶叶的特色、发源地和生产技术。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饮茶文化都一直存在,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社会习气和风尚,而且具有稳定的社会地位。

饮茶文化的发展是与社会文化一同进步的,茶诗、茶歌、茶道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也相当丰富。

2 茶典籍翻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虽然如今中华茗茶已经在世界各地均有销售,但由于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的不同,世界其他国家对茶文化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他们饮茶但却不知茶。茶典籍中蕴含着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准确的对茶典籍进行翻译是将中华茶文化对外传播的关键。就上文中提到的《茶经》而言,虽然目前已经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但是由于他们的翻译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均不在中国,自然也就无法完全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因此,《茶经》的现存译本中无法准确地表达其中蕴含的东文古典茶文化,在语言表达上也失去了其汉字的简洁凝练之美,而且有的译本只作为了其它书籍的一部分收录其中,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除了《茶经》之外,其他的茶典籍,如《续茶经》、《煎茶水记》等目前的译本很少,与《道德经》等其他典籍相比,茶典籍的对外翻译情况目前仍不是很乐观。

目前茶典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目前翻译工作者对茶典籍的重视程度不够,从现存茶典籍译本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茶典籍有很多,但国内对外的译本却很少。英语已经是目前世界通用的语言,但是迄今为止已经出版的《茶经》英译本寥寥无几,《续茶经》更是至今没有英译本的出现。而且其翻译工作者不是很能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够准确。因此,国内英语专业的人才应该加大工作力度,投入精力去对茶典籍进行翻译。

由于茶典籍中涉及到许多的专业术语,比如茶叶的名称、茶具的名称,在茶典籍中还可能引用到其他与茶有关的书名,这些在茶典籍中的表达大多都是晦涩难懂的古汉语的形式,如果直接对其进行翻译,不仅会词不达意,失去其原有的文化内涵。而且由于在翻译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翻译者对同一个词的翻译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样是很混乱的,因此,目前急需一套完整的、规范的翻译体系来进行规范。另外,目前可用的参考资料也非常少,这给翻译工作无疑又增加了难度,参考资料的扩充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在日常的语法表达和习惯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英语中经常使用到倒装结构,而汉语在正式场合却很少使用,另外两者对主语和谓语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在对茶文化典籍的翻译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注意到这些语法结构上的区别,翻译出来的结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茶典籍由于是古人所著,因此语言形式大部分都是文言文。陆羽在《茶经》中曾提到“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茶典籍中大部分的表述都是上述这种形式的,文言文的特点是语句短小精悍、简洁流畅、而且大多都是短句,并且经常有省略主语或宾语的现象存在,语法结构比较复杂,翻译的难度就更高。如果想要准确的对其中的文言文进行翻译,必须首先对文言文的内容和含义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具备将文言文转换成现代汉语的能力。否则在汉语翻译为英语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差错,比如时态上的错误,或者在原文的表达中没有连词,在翻译的过程中添加连词的时候出现错误,从句的表达意义不正确等等。这些错误和纰漏的出现都会降低译文的可读性,丢失其中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读者在理解上也会有难度。

3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在茶企业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对外贸易活动也将会越来越普遍。茶叶自明清之后就开始向西方各国出口,如今的出口数目也在日益增长。出口区域广泛,遍布许多国家,不同的区域语言不同,因此,更需要翻译方面的人才。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商务翻译的地位尤为重要。如果对语言的翻译不够准确,就会给对外贸易活动带来麻烦,甚至有可能引起纠纷,导致对外贸易活动的失败。另一方面,茶企业对外贸易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的茶文化向外传播的过程,翻译者是否具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决定着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对茶文化进行正确的诠释。因此,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对整个对外贸易活动都至关重要。

4 茶典籍翻译对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国内每年都会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茶典籍翻译为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新精神,二是创业意识,二者缺一不可。针对茶典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提出如下几个策略。

4.1 加强文化背景的熏陶

在茶典籍翻译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翻译者缺少相关的文化底蕴,以致翻译的结果丢失了文化内涵。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对相关文化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华茶文化的精髓。另外还要加强对古文的学习和感悟,只有具备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才能进行茶典籍的翻译。由于不是所有的学生就业方向都是茶文化的相关方向,因此在教学体系中可以适当的设置与茶道相关的选修课。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实践体会,对茶道精神的了解绝不是简单的课本传授就可以解决的,只有让学生亲身的去体会,去饮茶,去泡茶,才能加深对茶道的了解。

4.2 创新精神的培养

茶典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的体系来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翻译。因此,在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构建一套网络化的资料库,以便翻译中遇到困难时进行查找,构建资料库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意识的一种体现。另一个解决方法是在没有参考资料可以借鉴的前提之下,让学生独立或者相互之间合作对茶典籍的部分内容进行翻译,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在茶典籍得翻译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难点,如果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思考解决掉这些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开阔也有很大的帮助。对比以前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形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由学生相互合作对茶典籍进行翻译,教师从旁指导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语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合作意识、综合素质等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4.3 创业意识的培养

由于茶典籍翻译著作的缺少和市场对茶典籍著作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学校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同学传递市场教育理念,并鼓励同学们进行这方面的创业。为了提高学生创业的勇气和信心,高校还应当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市场需求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有需求存在,企业才有存在的意义。茶典籍翻译中的需求一个是完备的语法资料库,另一个是系统全面的茶典籍译本。学生可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构建计算机体系下的资料库和电子译本,这不失为一个创业的机会。

5 结语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茶典籍的翻译是茶文化传播的关键。将茶典籍翻译应用到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典籍饮茶商务英语
论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内容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