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休闲时代背景下户外运动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9-01-06莫双瑗
莫双瑗
(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众多教育工作者也已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实现国家民族利益的长远发展。但随着我国高新科学技术的迅速崛起,各种电子产品成为人们热衷的对象,多数人甚至在业余时间和假期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子产品上,户外体育锻炼时间大大减少,身体素质也逐渐下降。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实现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
1 休闲体育和户外运动概念分析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具有主动性、自由性、非功利性等特点,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促进娱乐休闲、具有一定趣味性。并且它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没有固定的项目形式,可以使人们修身养性、回归自然和强身健体,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户外运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上是指在室外进行活动的一切运动;在狭义上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进行体验的一系列冒险性质的运动,在现阶段包括空中户外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户外运动等,其中空中户外运动是指热气球、羽翼滑翔等;山地户外运动是指野营、滑雪、攀岩、登山等;水上户外运动是指荒岛求生、漂流等。而本文所叙述的户外运动是指广义上的运动,通过户外运动能够帮助人们修养身心、陶冶情操、锻炼身体,使得人们能够呈现出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 休闲时代背景下户外运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休闲时代背景下户外运动教育的现状
对于我国居民而言,拥有强健的身体、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至关重要。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负责人和接班人,课本知识的积累和工作固然重要,但拥有健全的综合素质也不可缺少。但就目前来看,人们手中已经离不开高新科技,运动时间逐步减少,无论青少年、青年亦或是老年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素质下滑现象。尤其对于正处于身体茁壮成长的青少年而言,在学校里开设的体育课程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课程内容非常陈旧、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多数学生在体育自由活动时聚集在一起玩手机等。但学校考虑多种不可控安全因素,认为开展户外运动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因此户外运动开展相对较少,减少了学生接近自然的机会。开展高效户外运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但通过对多数学校的调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只拥有本科学历,少数持有研究生学历,还有极少一部分持有专科学历。而且,体育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会有评职称的过程,多数体育教师持有初、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体育教师不仅少、年龄也相对较大,体育知识老套,也不能够吸引现代学生。因此,可以说目前的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的很多经验不足、教学理念过于传统等问题。
虽然,21世纪的中国开始积极提倡素质教育,但多数具有资质的教师依旧按照曾经“应试教育”的方式开展教学,“重智育轻体育”依旧在教师思想中蔓延,在体育教学中依旧坚持教授传统体育知识技能,导致学生个性难以形成。这对于活泼好动的中小学学生而言,模仿体育教师的一招一式都会觉得枯燥无味,最后发展到不上体育课的地步。
2.2 休闲时代背景下学生缺乏户外运动教育的原因
2.2.1 学生层面
新媒体时代使得智能手机、电脑逐渐普及,游戏、视频紧随而至,对于具有好奇心的学生而言具有强大的诱惑力,使得学生深深地陷入到网络当中。多数学生因久坐不运动而逐渐形成了肥胖体质,时代的进步在不知不觉间残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情操陶冶。另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深植于学生脑海当中,部分孩子不分昼夜的学习;教师也将学生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家长和教师的双面夹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心力交瘁,甚至还有教师占用体育课堂时间。在学习和精神的无形压力下,使得多数学生无暇进行户外运动,身心发展都受到抑制。
2.2.2 家长层面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大,户外运动所使用服装、鞋和背包等必需品动辄就会达到每月数千元以上。但每班的学生家庭条件不一,多数家长仅将部分资金投入到辅导班里就已经捉襟见肘,根本不可能拿出额外的费用承担孩子的户外运动开销。
户外运动具有高度危险性,例如滑雪、攀岩、荒岛求生等,具有众多未可知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将无法挽回,这也是家长不愿让孩子参加户外运动的原因。而且,我国安全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培训工作、安全预警系统和救援工作都未达到标准,户外运动开展困难。
2.2.3 学校层面
众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考试成绩作为验证学生优异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将体育课程作为教学附属品,语、数、外课程代替体育课程更为常事。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缺乏的学校依旧很多,除了跑、跳、投等基本运动外,其他体育运动整体完成效果较差,导致学生不能够正确的全方位对体育进行整体认识。
2.2.4 国家层面
在周王朝时期,官学中就已经存在要求学生学习六艺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体育方面会射箭、懂驾车,可见,户外运动早已存在,通过各种体育运动来达到健身的目的。目前,我国国家教育理念中是希望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但表面提出提倡素质教育,其实还在实施“应试教育”,依旧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学生根本无法在体能、心理上获得高水平素质。虽然,户外运动已经列入到学生拓展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与生存体验相结合,但也仅仅在有条件的城市学校开始实施,对于落后的农村学校依旧难以真正得到有效开展,国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校户外运动教育开展计划。
3 休闲时代背景下户外运动教育的发展策略
3.1 提高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意识
户外运动主要依托自然环境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的体育教育,与传统体育教育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国外一些学校已经成功的使用户外运动教育促进体育课程更好的展开,学生只有愿意学习想要的课程,才会体会到户外运动所能够带来的乐趣,并形成一套完整地户外运动课程体系,帮助学生认真完成户外运动。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在开展户外运动时可以选择一些俱乐部或游乐场,在排查安全隐患后安排户外运动课程,通过校内外关于户外运动发展的密切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正确面对这种回归自然的体育教育方式。
3.2 加强家长对户外运动重要性的认识
有家长对户外运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允许学生加入到户外运动当中,让学生在户外运动中获得长足发展。同时,家长也应当意识到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身心才能够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家长应在学习问题上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孩子未来的欲望和需求,同时可以减少不重要辅导班的学习,多报名参加运动型辅导班,让孩子真正爱上运动。在家长担心的安全性问题上,国家也相应的出台了《全民健身条例》、《户外运动管理法》等,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的安全,也体现出国家已经开始对户外运动的重视力度。
3.3 规范户外运动教学模式
学校作为户外运动的实施者,最为重要的就是投入相应经费对硬件设施进行购买,并加大对户外运动场地的建设,并对校内现有场地进行改造,使得学生能够进行户外运动的范围逐步扩大。对于要学习的攀岩、高空体验等运动项目,学校可以选择大型游乐场进行教学,同时,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关于保护绳索、拉伸动作技巧等,通过体能训练后的学生才能够进行高空户外活动,通过体育教师的精心编排,使得学生户外运动更好地进行。在现阶段,体育教师应当参与户外运动教育的培训和指导,只有通过户外运动训练的体育教师才有资格参与到对学生的户外运动教育当中。户外运动具有一定刺激性和挑战性,教师在教学前先要拟好安全方案和教学计划等,在发生不可预测的危险时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3.4 对学校户外运动教育进行普及
我国要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必不可少。学生也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克服更多的困难。在现阶段,传统体育教育已经失去教育意义,教师要对体育进行创新和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学生积极参与户外运动,并积极宣传户外运动给他们带来的修身养性、提高民族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好处,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户外运动的意义,获取户外运动教育发展的真谛。
4 结语
日本明文规定,学生在下午4点放学之后务必保证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参与自己喜爱的运动。但是,在我国却被诸多辅导班所代替,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为此,我国积极提倡学生能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在提高自身身心素质的基础上,能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回归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休闲时代”背景下体验户外运动教育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