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角下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隐忧与应对
2019-01-06管青峰
管青峰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121)
中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理应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但是,中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现状却不尽人意,许多中学生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情感淡漠、法律信仰缺失,这些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应深入分析中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探究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方法策略。
1 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在法律领域的表现形式,也是以法律现象、法律实践等为基础的意识形态。中学生法律意识就是中学生对法及法律现象的认知、观念、情感、态度、信仰的总和。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学生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心理、法律信仰等多种形式。在依法治国的时代境遇下,加强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不仅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法治社会、发展市场经济、推进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
1.1 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其中“有纪律”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等就是“有纪律”的重要表现形式。所以,将法律意识培养纳入中学人才培养体系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法律意识培养也是中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开展民主法治教育和“三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有积极开展中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中学生的法律认识、法律观念,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情感、法律信仰,才能更好地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1.2 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生活经验较少,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此外,许多中学生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行为叛逆、思想偏激的性格特点,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喜欢以暴力和人身攻击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不加强法律意识培养,不用法律制度规范中学生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部分中学生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此外,由于中学生法治观念薄弱,维权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其他社会主体的侵犯与伤害。只有加强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和法律维权能力,维护中学生的合法权益[2]。
1.3 建设法治校园的必然选择
建设法治校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中学生是法治校园建设的重要主体,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法治校园建设的实施情况。显然,只有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培养中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信法的法律意识,增强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更好地实现法治校园建设的目标。
2 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隐忧
2.1 中学生法律意识问题的现状调查
为了深入开展中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培养中学生的法律观念、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笔者在甘肃省合作市10所中学进行了中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0份,问卷有效率为95%。在问卷调查对象中,男生和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6%和44%,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所占比例分别52%和48%,调查结果充分反映了中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在法律知识学习方面,73%的中学生表示学习过法律知识课程,92%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开设法律意识教育课程,90%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老师,这说明学校的法律意识教育较为落后。40%的学生表示主要通过学校和教师获得法律知识的,这说明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渠道较为宽广,网络、电视等也成为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渠道。在中学生法律知识掌握方面,90%中学生表示自己对法律法规有所了解,但是,了解程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有60%的中学生不了解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区别,这说明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较为落后。在《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中80%的中学生对这部法律有所了解,仅有10%的中学生非常熟悉《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合法权益维护的调查中,90%的中学生选择向教师、学校、家长等反映的方式维护法律权益,仅有55%的学生表示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说明中学生的维权意识还比较差。在中学生法律信仰及态度方面,78%的中学生认为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50%的中学生表示对《社会与法》、《法律讲堂》等法律节目很感兴趣,90%的中学生认为应加强中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有40%的中学生认为“法律的效果不大,只对平民百姓起作用”,有30%的中学生认为“在某些领域存在执法不公正问题”。这些说明中学生对法律法规较为重视,但是对我国的法律建设不太满意,对法治化进程不信任。
2.2 中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表现形式
首先,法律知识匮乏。当代中学生对法律常识、法治建设等有着浓厚兴趣,并且能够认识到法律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中学片面重视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将法律意识教育课程看成无关紧要的“副科”,从而导致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流于形式。同时,在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下中学生只只好将精力用于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课程学习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法律知识,这些导致中学生普遍存在法律知识匮乏问题。
其次,法制观念淡薄。当代中学生普遍面临权利意识缺失、责任意识匮乏、维权意识较差等问题,在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许多学生都采用忍气吞声的态度,不会也不愿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比如,许多中学生都表示,在面对教师的“语言暴力”、体罚或变相体罚时会采用听之任之的态度。许多学生对打架斗殴、非法同居、勒索同学等行为的法律后果认识不清,不了解这些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
此外,守法意识缺失,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的社会中,许多中学生都缺乏守法意识,不能自觉遵守学校制度和法律法规。有些学生盲目追求哥们儿意气、寻找人生刺激,常常为小事儿大打出手、为哥们儿义气而打架斗殴、为吃喝玩乐而小偷小摸;有些学生养成了借债不还、以大欺小、勒索同学、打架斗殴等不良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
3 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应对策略
法律意识培养是中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法治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所以,应积极开展中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建构完整的法律意识培养培养,以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3.1 确立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目标
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从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出发,制定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基本目标,确立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基本原则。在法律认知方面,法律知识是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基本前提,只有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之后,才能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形成较高的法律素质[3]。所以,应将理解法律、掌握法律、以法律知识认知世界、以法律实践解决问题等作为中学生法律认知教育的基本目标,引导中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法律知识,使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行为是违法的”等。从法制观念方面看,法律意识是法律知识与法律实践内化于心所形成的思想意识,如果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缺失,就会将法律看成实现自我目的的工具,这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所以,应将法制观念教育作为法制教育重要目标,努力培养中学生的守法意识、用法意识、护法意识等。
3.2 优化学校法律意识教育体系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应充分发挥学校在法律意识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接受能力等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意识培养计划,并将法律意识培养融入思想政治教学、普法教育、课外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之中,以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效性。
首先,完善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应按照新课改的有关要求开设法律意识教育课程,或者根据本地区、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制法律意识校本课程,针对性地开展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工作;还应将法律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教学之中,以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效性。在法制教育中,学校不仅要重视中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和法律技能练习,还应从学生的社会实践、行为表现等培养学生的法律态度、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此外,拓展法律意识教育渠道。在法律意识培养中,许多学校的法律意识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形式单调,甚至将课堂教学作为法律意识教育的唯一渠道,这无疑制约了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所以,学校应不断拓展法律意识培养渠道,建立多元化、多样化的法律意识培养机制。比如,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法制征文比赛、辩论会、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法律意识教育,还可以借助消费维权日、国际禁毒日、法制宣传日等开展针对性的法律意识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4]。
3.3 发挥家庭的法律意识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也表明,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导致未成年人产生心理或人格缺陷的重要因素,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改变家庭教育理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等方式发挥家庭的法律意识教育。比如,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要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还应当重视子女的思想教育、法律教育,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法律观、价值观,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家长应摒弃“棍棒教育”的教育方式,以协商、沟通、对话等方式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与子女一起观看《今日说法》、《社会与法》等法制栏目。此外,家长也要不断提高自我法律修养,改变抽烟酗酒、家庭暴力、迷恋赌博等不良习惯,以遵纪守法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法律认知与法律观念[5]。
法律意识培养是中学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中学生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态度、法律信仰的有效途径。所以,应从中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出发,不断推进中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体系建设,以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