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茶叶词汇语库中语言资本的二语习得与教学方略研究
2019-01-06惠建妮
惠建妮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在当前阶段,我国茶文化的传播进入到了一个“众筹”传播的阶段,在繁密的学术交流、商业交际、国家外交、民间外交等不同的传播渠道当中,茶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高度、深度在进行着对外传播。对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来讲,基于特定茶文化词汇语库中语言资本的二语习得开展茶文化传播近些年来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尤其是在认知语言学领域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正以蓬勃的传播力实现着自身的知识增长。
1 茶叶词汇语库中语言资本的二语习得之科学内涵
从我国茶文化传播的学科属性来看,无论从哪个学科透视茶文化的知识内涵,在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外语语言时总需要进行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而根据当前语言学的最新发展趋势,认知语言学体系及其相关的语言资本、二语习得理论为我们进行这种语言上的顺应提供了科学的知识借鉴。茶叶词汇语库中语言资本的二语习得之科学内涵包括这样两个方面:
1.1 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本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在语言学中,布迪厄最早创立了“社会语言资本”理论,他认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之后,“语言”作为一种人的主观认知逻辑的产物,客观上在人们的交际网络中具有表达权力、施加影响等作用,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关系就是权力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当人们的语言置身于特定的市场交易关系中时,语言关系也呈现为特定的经济关系,甚至“语言”本身可以作为一种经济资本,可以在市场交易中为特定的主体带来资本收益、资本利润。而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茶文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往往都是以特定的对应性符号表示的,代表着语言资本的交换,这种交换可以表达为“语言顺应”(类似于货币的兑换)。因此,我们所理解的“二语习得”(即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对茶文化的表达在表层的语言符号上呈现为“语言顺应”,而在本质深层次意义上则表现为“跨文化交际”(例如中英文茶文化的对应关系)。
1.2 茶叶词汇语库是茶文化语言资本二语习得实现的重要机制
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理论认为,不同的社会语言具有不同的实践场域,这是由不同群体的主观语言认知和客观的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导致的,因此,后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倾向于从“语言顺应论”这一角度去探索不同的语言资本之间实现对话和互动,语言顺应即是实现语言交换的一种策略。具体到我国茶文化的传播领域,近些年来,在学术界的积极努力下,茶文化领域一些高频词汇、特殊词汇、基础词汇的对外语言传播逐步产生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翻译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就是平行语料库的建立,茶叶词汇语库作为这个平行语料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茶文化领域语言资本的二语习得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支持机制。
2 茶文化对外传播领域语言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语言资本理论看来,任何一种文化的对外传播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转换问题,而是深层次的语言资本互相交换、互相交易、进而实现语言资本利润目标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寻求超越语言资本的额外收益的问题,其中的“文化内涵”构成了这种利润的一种形式。在当前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领域,涉及到语言教学的突出问题表现为这样几点:
2.1 过于强调“二语习得”的母语本位
“二语习得”在表层强调中英两种语言在“符号”意义上的对应性顺应,这种顺应包括表达习惯上的顺应、传播目的上的顺应、语言功能上的顺应、语言符号习俗意义上的顺应等;在深层次上则突出中西方两种不同语言文化内涵的清晰认知,例如中国茶文化以“集体理性”和“崇尚和谐”、“天人合一”为核心价值观,而西方的茶文化则以“个体理性”、“主体性”等作为核心价值。在当前茶文化语言教学领域,我们看到的一个常态是师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已经形成了“母语本位”的思维,没有用交互主体性、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的视角看待自身的文化、自身的语言以及与其对应的西方文化、西方语言,从而形成了二语习得的畸形化。
2.2 不注重茶文化语言顺应意识的培养
在茶文化语言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来讲一个重要的语言意识就是“语言顺应意识”,语言资本理论将这种语言顺应作为判定是否有效实现语言资本交换的重要指标。当然,“语言顺应意识”的缺失客观上也是“过于强调二语习得中母语本位”的自然产物,是教育主体没有实施换位思考和跨文化交际的主观失误的结果。
2.3 茶文化语言符号要素转换标准化的缺失
受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的影响,我国的茶文化具有历史悠久、体系丰富、内涵深刻、类型多样、地域性突出、方言化属性明显等特点,因此在涉及到对外茶文化传播方面,诸多具有文言文属性和专有词汇(例如十大名茶的名称)性质的语言符号就大量地存在着。但是受制于语言符号标准化机制的缺失之影响,在诸多茶文化领域对外传播、教学实践等都存在着明显的“翻译不够精准”、“翻译不够统一”的问题,例如教学实践中对于“功夫茶”的翻译人们习惯上将其翻译为“KongFu Tea”,没有将其真正的文化内涵翻译出来;也有人将其直接翻译为“GongFu Tea”,更难让西方人正确认识这种茶文化的真实内涵,实属教学和翻译中的一大谬误。
3 基于茶叶词汇词库中语言资本的二语习得与教学方略建议
在广义上的茶文化对外传播中,加强茶叶词汇词库的建设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也是语言资本实现交换和交易的必备环节;从茶叶词汇词库语言资本出发去构思未来二语习得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3.1 进一步加强茶文化传播中的平行语料库建设
如上文所指,我国茶文化尽管在全世界独树一帜、博大精深,但是另一方面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弱点,比如说语言资本的非统一性就是明证。基于对茶叶词汇词库建设的经验考虑,未来在二语习得和教学创新中要进一步加强中英茶文化平行语料库建设,使之更好地面向茶叶生产一线需求、茶文化传播一线需求等,为提高教学过程中来自茶文化语言的标准化程度提供基础。
3.2 基于茶文化实践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对于语言资本理论来讲,受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影响,它认为只有在不同语境的语言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语言资本的利润,才能使语言的结构化系统与复杂的生活境地、社会文化等实现系统化整合。在我国茶文化语言二语习得以及相关的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过于注重应试、过于注重理论学习、过于注重教材和录音学习(如口译),忽视了真实的语言实践这种至关重要的语言资本展开的方式。对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利用诸如茶文化节、茶文化博览会、茶叶博览会等相关的茶文化实践,将教学过程置于这些真实的、具体的、现实的语言环境当中,让学生发现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具体的语言实践当中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结语
在当前茶文化传播领域,语言学为创新茶文化的传播效果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体系。语言学中的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相关派别都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当前如何创新茶文化领域语言资本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知识借鉴。受这种语言学知识体系的启发,未来的翻译学教学实践、茶文化教学实践等教育领域的知识体系也不可避免地会走向一种学科交叉、跨文化交际、回归教育实践哲学的趋势,我们在未来应当重点进一步加强茶文化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加强生活化的教学创新力度,营造出一个全新的茶文化传播格局。